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14 条与“丛林”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丛林

  指僧众聚居之寺院,尤指禅宗寺院。昔时印度多于都城郊外选择幽静之林地,营建精舍;故僧众止住之处,即以兰若(空闲)、丛林等语称之。经典中对“丛林”一语之解释颇多。如大智度论卷三载,僧众和合居住于一处,犹如树木聚集之丛林,故以之为喻;大庄严论经谓,众僧乃胜智之丛林;又据禅林宝训音义载,“丛林”二字系取其草木不乱生长之义,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此外,亦有以“贫婆那”为丛林之梵语者,如祖庭事苑卷二(卍续一一三·一五上):“丛林,梵语贫婆那,此云丛林。”此或系根据阿育王经卷七所载之“贫陀婆那丛林”一语而来;然“贫陀婆那”乃僧院之名,其梵语为  pin!d!a-vana,意译作“饭林”,故不应将其作为丛林之梵语。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又以芳香之栴檀树林比喻佛门龙象所住之清净丛林,故亦称栴檀林。然于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亦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丛林之中,寺产一切归公,且依一定规矩而容纳十方来住之僧众,其住持人选亦经僧众同意,而由十方名德之合适者出任,故丛林又可称为十方丛林。另据大乘义章卷十三记载,丛林能生智慧、神通等功德,故又称功德丛林。

  我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以百余年间,禅徒仅以道法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于律宗寺院,龃龉时生,马祖道一乃创丛林,以安禅侣;其后复有百丈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说法住持未合规制,遂折衷大小乘经律,制定清规。自此,丛林之制,于焉大备。其后,经唐末五代,至宋代,丛林建置益臻完备,禅众亦以集中居住为常,名德住持之丛林,多在千人以上。北方之丛林始盛于宋代,仁宗时禅道盛弘于汴京;神宗敕命创立慧林、智海二大禅院,后皆成为京师(开封)著名之禅林。至徽宗崇宁二年(1103),宗赜编集禅苑清规时,丛林制度已灿然大备。宋室南渡后,禅宗名僧辈出,所居丛林皆极一时之盛,史弥远遂奏请定江南禅寺为五山十刹。即:余杭径山寺、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育王寺等为禅院五山;杭州中天竺寺、湖州道场寺、温州江心寺、金华双林寺、宁波雪窦寺、台州国清寺、福州雪峰寺、建康灵谷寺、苏州万寿寺、虎丘寺等为禅院十刹。至此,丛林制度遂遍行于江南,历久不衰。

  丛林规模,初时较小,于一寺之中,仅有方丈、法堂、僧堂及寮舍。以住持为一众之主,尊为长老,居于方丈。初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立佛殿)。所有禅众尽入僧堂,依戒腊之久近安排位次,并施行普请法(集体劳动),无论上下,均须参加生产劳动以自给。又置十务(十职),称为寮舍,每舍有首领一人。

  于丛林未设之前,寺院首脑为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都维那),皆为领导大众维持纲纪之职僧。既设之后,古规所载之执事则有首座、殿主、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名目。后世丛林组织日渐庞大,各寺家风不同,住持者多因时制宜,自立执事,名目层出不穷,禅苑清规所载丛林执事之名目即有二十三种。

  丛林制度自宋代以来,少有更改。今日所行者,系根据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更有增益,细分其职别,可达八十种之多。盖丛林执事人员之多寡,各依其规模建制大小而定。一寺之中,方丈为禅林正寝、住持所居之处,故称住持为方丈;又住持为全寺诸堂之头,故又称堂头和尚。住持之下,设有东西两序。西序之重要执事为首座(即古之上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藏主、知客、寮元(云水堂首领)等。东序为监院(即古之寺主,俗称当家)、副寺(知库)、维那、悦众、侍者、庄主等。凡此,均为一般丛林所常设者。此外,列职各专于一务者,有饭头、菜头、火头、水头、碗头(行堂)、钟头、鼓头、门头、园头、浴头(知浴)、圊头(净头)、塔头(塔主)、树头(巡视山林、栽植树木)、柴头、磨头、茶头、炭头,炉头、锅头、桶头、灯头、巡山、夜巡、香灯、司水(禅堂专任)、照客、听用等。以上各种执事,以等级分,可统称为知事人员(一级)、主事人员(二级)及头事人员(三级)。规模较小之丛林,即以主事兼知事。规模较大之丛林,组织完备,内部分工甚细,执法(清规)甚严。方丈之下,基本组织有四,即所谓“四大堂口”:(一)禅堂,为丛林之中心。(二)客堂,职司接待客人及内务。(三)库房,掌管收租及购置物品等事。(四)衣钵寮,住持方丈之事务所。或谓四大堂口指维那寮、客堂、库房、衣钵寮。重要寺务则由住持会同首座等班首及四堂口之上首共议进行。此外有首座寮以安置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安置初学新参,有行者寮以安置杂务行者及童行,有众寮(云堂)以临时接待过往禅衲,又有蒙堂以安置知事职僧以上之退职人员,有单寮以安置副寺以下之退职人员,有延寿堂以安置老病僧人,有庄田以供禅众从事生产。各堂又各立规约,以资遵守。

  丛林之种类,据五灯会元卷十五智门光祚禅师条所举者有四,即:(一)栴檀丛林,(二)  荆棘丛林,(三)荆棘丛林而有栴檀围绕,(四)栴檀丛林而有荆棘围绕。此系依据丛林周围所种植之树木以分别之。现今之丛林,以其住持传承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子孙丛林(法门丛林)、十方丛林两种。自宋代起,丛林即有甲乙徒弟院、十方住持院、敕差住持院等三种分类。其中,甲乙徒弟院系由自身所度之弟子依序传承,略称为甲乙院;十方住持院系请诸方名宿住持,略称为十方院;敕差住持院系由朝廷给牒任命住持,略称给牒院。甲乙徒弟院采师资相承之世袭制,故又称制度丛林或子孙丛林;十方住持院之住持由官吏监督选举,故又称十方丛林。后世大体沿用此等制度,并无太大变动,惟已无敕差住持院。另外,十方丛林依住持继承制度之不同,又可分为选贤丛林与传法丛林。如镇江金山寺之住持,即依法系相传,称为传法丛林;宁波天童寺自清末寄禅(敬安)重兴后,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民国十三年(1924),厦门南普陀寺改子孙丛林为十方选贤丛林,即依天童寺之选贤方法,订立“十方常住规约”二十条,并规定选举法、住持任期及进退院等手续。此种选举制度成为丛林住持史上之新猷。民国以来之大丛林,以金山江天寺、高旻寺、宝华山隆昌寺、焦山定慧寺、栖霞山栖霞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等较为著名。至于台湾之寺庙,多为子孙庙型态,少有以丛林形式接众行化者。

  有关丛林中之行事及古德风规之禅宗典籍极多,除各种高僧传、僧宝传之外,各类之清规亦为了解丛林型态、内涵之重要资料,其较重要者,除上举之百丈清规外,另有入众日用清规、入众须知、禅林备用清规、幻住清规、丛林两序须知等。此外,道融之丛林盛事、慧彬之丛林公论、慧洪之林间录、净善之禅林宝训、无愠之山庵杂录等,亦为此类有关丛林行事之重要文献。[杂阿含经卷二十五、宋高僧传卷十二、景德传灯录卷六、卷二十六、丛林校定清规总要、禅林类聚卷九、龟镜文(宗赜)、禅林宝训拈颂、禅林象器笺区界门、厦门南普陀寺志](参阅“佛教教制”2683、“禅林职位”6466)

佛学常见辞汇 【2】丛林

  大寺院。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3】丛林

即大寺院。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4】丛林

  谓长期于禅林中参禅办道。与“少丛林”相对。又长期从事参禅修业者,亦称饱丛林,或称旧参、老参、久参。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九(卍续一一八·三三二下):“所以赵州八十尚自行脚,只是要饱丛林,又且不担板。”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丛林

  (杂语)谓禅林之旧参也,少丛林之反对。古尊宿三十九智门祚录:“所以赵州八十尚自行脚,只是要饱丛林,又旦不担板。”

佛学大词典 【6】丛林

  又作古丛林。指于丛林中长时修行之僧。亦即通达丛林法规仪式之人。  

佛学大词典 【7】丛林大学

  原名佛光山丛林大学院。民国六十二年(1973)秋,星云大师创立于高雄县佛光山,六十四年元月更名为丛林大学。设有教理、实践、教化、艺术、语文等学院,分设阿含、唯识、天台、华严、般若、三论、楞严、佛史、禅学、净土学、律学、真言学、社会福祉学、布教学、教团行政学、寺院住持学、雕塑、绘画、梵呗、建筑、佛学英文、佛学日文、巴利文、藏文等二十五科。后因教育部反对宗教教育用大学之名,遂于六十六年秋更名为“中国佛教研究院”,下设专修、研究二部。专修部为大学课程,研究部为研究所课程,院长为星云大师。

佛学大词典 【8】丛林坊主

  “学林坊主”与“学寮坊主”之对称。指偏于僧堂修行而疏于佛法义理研究之僧人。亦为不通世情之禅僧之贬称。

佛学大词典 【9】丛林公论

  全一卷。南宋者庵惠彬撰,宗慧作序,宋淳熙十六年(1189)刊定。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系评论古今禅林之文事,乃有关释儒之随笔论集,凡七十余项,一万余言。禅籍志卷下谓本书之内容研究精密,识见高明,论点公允,且其序文亦堪称绝唱,唯书中所举先儒文词之得失,颇有不当之论。

佛学大词典 【10】丛林盛事

  凡二卷。宋代僧古月道融撰,宁宗庆元五年(1199)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系道融为有见贤思齐、卫宗弘法志向之学人所作;辑录其平日于丛林之所见所闻,及有关古今诸禅师、居士之嘉言善行。内容包括程大卿参黄龙、佛印解东坡玉带、宝峰祥叉手、普慈闻、最庵印、荥阳郡王等,计一四一项。有注释书丛林盛事别考一卷,其作者不详。

佛学大词典 【11】功德丛林

  指禅法。盖因禅法能生起智慧、神通、四无量等功德,故有此称。宋高僧传卷十二庆诸传(大五○·七八○下):“南方谓之丛林者,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功德丛林

  (杂名)名禅法。又名禅院。宋高僧传十二庆诸传曰:“南方谓之丛林者,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

佛学大词典 【13】丛林两序须知

  全一卷。明代僧费隐通容(1593~1661)撰,法嗣百痴行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内容包括总引、西序、东序。西序又分:(一)首庭须知(西堂通用),(二)书记须知,(三)藏主须知,(四)知客须知,(五)浴主须知,(六)方丈侍者须知。东序又分:(一)监寺须知,(二)维那须知,(三)副寺须知,(四)典座须知,(五)直岁须知。  

佛学大词典 【14】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凡二卷。又作咸淳清规、婺州清规、校定清规。宋代僧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系将百丈古清规以降之禅门诸种清规,参校其异同,去芜存菁而重编者。卷上包括“告香、依戒、出班烧香之图”、“告香、普说、立班之图”等三十九项;卷下有“上堂、普说、小参”、“告香、入室、请益”等二十项,其第二十项为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入众日用清规)。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