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44 条与“五蕴”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当前显示“大乘五蕴论”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大词典 【1】大乘五蕴

  全一卷。又作粗释体义论、五蕴论。印度世亲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小乘佛教以蕴、处、界等三科分类诸法,本书着重于阐明大乘五蕴法,并兼说大乘十二处、十八界等法,属法相宗瑜伽十支论之一。小乘萨婆多部将诸法分为五位七十五法,而以五蕴总摄其中七十二有为法。对此,大乘则分为五位百法,其中之九十四有为法总摄于五蕴,即:色蕴有五根、五境、无表色;受蕴有受心所;想蕴有想心所;行蕴有除受、想心所外之一切心法及不相应行法等六十七法;识蕴摄阿赖耶等八识。大乘经典中,以本论对五蕴法之说明最为简要。安慧有大乘广五蕴论(日照译),即广此论而作。[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八、卷九、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

阅藏知津 【2】大乘五蕴

世亲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明五蕴摄九十四法,及十二处十八界总摄百法。对治三种我执:谓一性我执,受者我执,作者我执。如其次第,以蕴、处、界,治之。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3】大乘五蕴

印度世亲论师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全一卷。本书著重于阐明大乘五蕴法,并兼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为唯识宗瑜伽十支论中的粗释体义支。小乘萨婆多部将诸法分为五位七十五法,而以五蕴总摄其中七十二有为法。对此,大乘则分为五位百法,其中之九十四有为法总摄于五蕴,即:色蕴有五根、五境、无表色;受蕴有受心所;想蕴有想心所;行蕴为五十一心所有法中除受、想心所的四十九心法,及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等六十七法;识蕴摄阿赖耶等八识。大乘经典中,以本论对五蕴法之说明最为简要。 - 于凌波居士著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