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44 條與「五蘊」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7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當前顯示「大乘五蘊論」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佛學大詞典 【1】大乘五蘊

  全一卷。又作粗釋體義論、五蘊論。印度世親造,唐代玄奘譯。今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一冊。小乘佛教以蘊、處、界等叁科分類諸法,本書著重于闡明大乘五蘊法,並兼說大乘十二處、十八界等法,屬法相宗瑜伽十支論之一。小乘薩婆多部將諸法分爲五位七十五法,而以五蘊總攝其中七十二有爲法。對此,大乘則分爲五位百法,其中之九十四有爲法總攝于五蘊,即:色蘊有五根、五境、無表色;受蘊有受心所;想蘊有想心所;行蘊有除受、想心所外之一切心法及不相應行法等六十七法;識蘊攝阿賴耶等八識。大乘經典中,以本論對五蘊法之說明最爲簡要。安慧有大乘廣五蘊論(日照譯),即廣此論而作。[大唐內典錄卷五、開元釋教錄卷八、卷九、佛家名相通釋(熊十力)]

閱藏知津 【2】大乘五蘊

世親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明五蘊攝九十四法,及十二處十八界總攝百法。對治叁種我執:謂一性我執,受者我執,作者我執。如其次第,以蘊、處、界,治之。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大乘五蘊

印度世親論師造,唐代玄奘叁藏譯,全一卷。本書著重于闡明大乘五蘊法,並兼說十二處、十八界等法,爲唯識宗瑜伽十支論中的粗釋體義支。小乘薩婆多部將諸法分爲五位七十五法,而以五蘊總攝其中七十二有爲法。對此,大乘則分爲五位百法,其中之九十四有爲法總攝于五蘊,即:色蘊有五根、五境、無表色;受蘊有受心所;想蘊有想心所;行蘊爲五十一心所有法中除受、想心所的四十九心法,及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等六十七法;識蘊攝阿賴耶等八識。大乘經典中,以本論對五蘊法之說明最爲簡要。 - 于淩波居士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