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8 条与“五观”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五观

  (一)五种观法。即:(一)真观,谓观真谛之理而断见思惑之空观。(二)清净观,谓于既除见思惑之清净身,断尘沙惑之假观。(三)广大智慧观,谓断无明惑而得广大智慧之中观。(四)悲观,谓以上三观观察众生,拔众生之苦恼。(五)慈观,谓以上三观观察众生,而与众生以乐。[法华经普门品]

  (二)又作食时五观、沙门受食五观。指沙门于进食之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法,即:(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谓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所费功夫甚多,且施主减其妻子之分,为求福而施,故受食时,应作此观。(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谓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不持戒,受施则堕,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谓须防心离于三过,于上味食不起贪,于中味食不起痴,于下味食不起嗔。否则不知惭愧,堕三恶道,故受食时,当作此观。(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谓饥渴为主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着。(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难成道业,而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必食得适量,以资身修道。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三、卷下之二、释氏要览卷上、敕修百丈清规卷下大众章]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五观

  (名数)一、真观,观真谛之理而断见思之惑之空观也。二、清净观,于既除见思粪秽之清净身,断尘沙之惑之假观也。三、广大智慧观,断无明之惑得广大之智慧之中观也。四、悲观,以上三观观众生,拔众生苦之谓也。五、慈观。以上三观观众生而与众生以乐之谓也。法华经普门品曰:“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囗@又]食时之五观,五眼之观照,华严宗五教之观法。

佛学常见辞汇 【3】五观

  一、真观,即观察真谛的道理以断见思之惑的空观;二、清净观,即既已断见思之惑,再断尘沙之惑的假观;三、广大智慧观,即断了无明之惑之后,而得广大智慧的中观;四、悲观,以上面三种观观众生,而愿拔众生之苦;五、慈观,即以上面三种观观众生,而愿给众生快乐。 - 陈义孝编

佛学次第统编 【4】五观

  五观者:
  一、真观  观真谛之理,断见思之惑之空观。
  二、清净观  既除见思之粪秽,则为清净之身,断尘妙之假观。
  三、广大智慧观  断无明之惑,得广大智慧之中观。
  四、悲观  以上之三观观众生,用拔众生之苦。
  五、慈观  以上之三观观众生,与乐众生也。 - 明·杨卓

佛学大词典 【5】食时五观

  禅林中,进食之前,须先唱诵“食时五观文”而观想此五条偈文之内容。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卍续一一一·四四一上):“候闻遍槌,合掌揖食,次作五观。”其五观文为:(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应受此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食时五观

  (名数)行事钞下二曰:“今故约食时立观以开心道,略作五门,明了论如此分之:初计功多少量他来处,二自忖己身德行,三防心离过,四正事良药,五为成业道。”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境虽有五,总束为三:初即观食,二是观身,三并观心,从疏至亲观法次第。”

三藏法数 【7】沙门受食五观

  [出大藏一览]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恶事。凡受食时。先作五观。然后方食。故名沙门受食五观也。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者。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春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者。毗尼母律云。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为施所堕。则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三宝者。佛宝。法宝。僧 - 明·一如等 撰

五灯会元 【8】五观顺支禅师

  新罗国五观山顺支了悟禅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竖拂子。僧曰:「莫这个便是?」师放下拂子。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么字?」师作圆相示之。有僧于师前作五花圆相,师画破作一圆相。 - 宋·普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