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8 條與「五觀」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五觀

  (一)五種觀法。即:(一)真觀,謂觀真谛之理而斷見思惑之空觀。(二)清淨觀,謂于既除見思惑之清淨身,斷塵沙惑之假觀。(叁)廣大智慧觀,謂斷無明惑而得廣大智慧之中觀。(四)悲觀,謂以上叁觀觀察衆生,拔衆生之苦惱。(五)慈觀,謂以上叁觀觀察衆生,而與衆生以樂。[法華經普門品]

  (二)又作食時五觀、沙門受食五觀。指沙門于進食之前所應作之五種觀法,即:(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謂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所費功夫甚多,且施主減其妻子之分,爲求福而施,故受食時,應作此觀。(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謂若不坐禅誦經、營叁寶事,不持戒,受施則墮,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則可應供受食。(叁)防心離過,貪等爲宗。謂須防心離于叁過,于上味食不起貪,于中味食不起癡,于下味食不起嗔。否則不知慚愧,墮叁惡道,故受食時,當作此觀。(四)正事良藥,爲療形枯。謂饑渴爲主病,故須以食爲藥,不起貪著。(五)爲成道業,應受此食。謂不食則饑渴病生,難成道業,而多食致患,少食氣衰,故必食得適量,以資身修道。由觀想此五事之故,齋堂又稱五觀堂。[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中之叁、卷下之二、釋氏要覽卷上、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大衆章]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五觀

  (名數)一、真觀,觀真谛之理而斷見思之惑之空觀也。二、清淨觀,于既除見思糞穢之清淨身,斷塵沙之惑之假觀也。叁、廣大智慧觀,斷無明之惑得廣大之智慧之中觀也。四、悲觀,以上叁觀觀衆生,拔衆生苦之謂也。五、慈觀。以上叁觀觀衆生而與衆生以樂之謂也。法華經普門品曰:“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囗@又]食時之五觀,五眼之觀照,華嚴宗五教之觀法。

佛學常見辭彙 【3】五觀

  一、真觀,即觀察真谛的道理以斷見思之惑的空觀;二、清淨觀,即既已斷見思之惑,再斷塵沙之惑的假觀;叁、廣大智慧觀,即斷了無明之惑之後,而得廣大智慧的中觀;四、悲觀,以上面叁種觀觀衆生,而願拔衆生之苦;五、慈觀,即以上面叁種觀觀衆生,而願給衆生快樂。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 【4】五觀

  五觀者:
  一、真觀  觀真谛之理,斷見思之惑之空觀。
  二、清淨觀  既除見思之糞穢,則爲清淨之身,斷塵妙之假觀。
  叁、廣大智慧觀  斷無明之惑,得廣大智慧之中觀。
  四、悲觀  以上之叁觀觀衆生,用拔衆生之苦。
  五、慈觀  以上之叁觀觀衆生,與樂衆生也。 - 明·楊卓

佛學大詞典 【5】食時五觀

  禅林中,進食之前,須先唱誦“食時五觀文”而觀想此五條偈文之內容。禅苑清規卷一赴粥飯(卍續一一一·四四一上):“候聞遍槌,合掌揖食,次作五觀。”其五觀文爲:(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叁)防心離過,貪等爲宗。(四)正事良藥,爲療形枯。(五)爲成道故,應受此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食時五觀

  (名數)行事鈔下二曰:“今故約食時立觀以開心道,略作五門,明了論如此分之:初計功多少量他來處,二自忖己身德行,叁防心離過,四正事良藥,五爲成業道。”資持記下二之叁曰:“境雖有五,總束爲叁:初即觀食,二是觀身,叁並觀心,從疏至親觀法次第。”

叁藏法數 【7】沙門受食五觀

  [出大藏一覽]  梵語沙門。華言勤息。謂勤行善法。息滅惡事。凡受食時。先作五觀。然後方食。故名沙門受食五觀也。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計功多少者。智度論雲。此食墾植收獲春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者。僧祇律雲。施主減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時。當作此觀。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者。毗尼母律雲。若不坐禅誦經。營叁寶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爲施所墮。則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則可應供受食。凡受食時。當作此觀。(叁寶者。佛寶。法寶。僧 - 明·一如等 撰

五燈會元 【8】五觀順支禅師

  新羅國五觀山順支了悟禅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豎拂子。僧曰:「莫這個便是?」師放下拂子。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麼字?」師作圓相示之。有僧于師前作五花圓相,師畫破作一圓相。 - 宋·普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