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8 条与“八位”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八位

  法华圆教之位次。圆教以“六即”为位次,但以“分真即”之位甚长,故假借别教之五十二位配其品秩,而成八位,其中未含外凡之“理即”与“名字即”。八位即五品弟子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前一位依法华经而立,后七位依璎珞经而立。关系如左:



(参阅“菩萨阶位”5221)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八位

  (名数)圆教之位次也。法华之圆教,以六即为位次,而以分真即之位长,姑借别教之位,分其品秩。八位中前一位从法华经,后七位依璎珞经。

法相辞典 【3】八位

瑜伽二卷十九页云:云何八位?谓处胎位、出生位、婴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处胎位者:谓羯罗蓝等。出生位者:谓从此后,乃至耄熟。婴孩位者:谓乃至未能游行嬉戏。童子位者:谓能为彼事。少年位者:谓能受用欲尘,乃至三十。中年位者:谓从此位,乃至五十。老年位者:谓从此位,乃至七十。从此以上,名耄熟位。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4】八位胎藏

  在母胎中形成小儿之八个时期。又作胎藏八位。(一)羯罗蓝位(梵kalala  ),译作凝滑。指受胎后之七日间。(二)遏部昙位(梵arbuda  ),译作疱。指受胎后之二七日,此时其形如疮疱。(三)闭尸位(梵pes/i^  ),译作聚血或软肉。受胎后之三七日,其状如聚血。(四)键南位(梵ghana  ),译作凝厚。受胎后之四七日,其形渐渐坚固,有身、意二根,然未具眼、耳、鼻、舌四根。(五)钵罗赊佉位(梵pras/a^kha^),受胎后之五七日,肉团增长,始现四肢及身躯之相。(六)发毛爪位,受胎后之六七日,已生毛发指爪。(七)根位,受胎后之七七日,眼、耳、鼻、舌四根圆满具备。(八)形位,受胎至八七日以后,形相完备。[瑜伽师地论卷二、法苑珠林卷六十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八位胎藏

  (名数)小儿在母胎中之八时期也:一、羯罗蓝Kalala,二、额部昙Arbuda,三、闭尸Peś&imacron;,四、健南Ghana,五、钵罗奢佉Praś&amacron;kh&amacron;,六、毛发爪齿位,七、根位,八、形位,受胎后七日间曰羯罗蓝,译作凝滑。受胎二七日后其形如疮疱,谓之额部昙,译作疱。受胎至三七日则其状如聚血,谓之闭尸,译作聚血,或软肉。受胎四七日则渐渐坚固,有身意二根而未具眼耳鼻舌之四根,谓之健南,译作凝厚。受胎五七日,则肉团增长,四支及身分之相始现,谓之钵罗奢佉。受胎后六七日,则生毛发爪齿,谓之毛发爪齿位。受胎七七日,则眼耳鼻舌之四根圆满具备,谓之根位。受胎八七日以后,在胎藏中,形相完备,此位谓之形位。

佛学常见辞汇 【6】八位胎藏

  婴儿在母胎中的八个时期。一、受胎后七日间,叫做羯罗蓝,华译为凝滑。二、受胎十四日后,形状如疮疤,叫做额部昙,华译为厢。三、受胎后二十一日,其状如聚血,叫做闭尸,华译为聚血或软肉。四、受胎后二十八日,渐渐坚固,有身意二根,但还没有眼耳鼻舌之四根,叫做健南 - 陈义孝编

三藏法数 【7】八位胎脏

  [出法苑珠林]  一羯罗篮梵语羯罗篮。华言凝滑。谓初受胎七日。父母二气凝聚。状如凝酥。故名羯罗篮。二遏部昙梵语部昙。华言遍。谓受胎二七日。状如疮疱。故名遏部昙。三闭尸梵语闭尸。华言凝结。谓受胎三七日。状如就血。或云聚血。或云软肉。故名闭尸。四健南梵语健南。华言凝厚。谓受胎四七日。渐已坚厚。虽有身意二根。眼耳鼻舌四根未具。故名健南。五钵罗奢佉梵语钵罗奢佉。华言形位。谓受胎五七日。肉团增长。四支身分之相初现。故名钵罗奢佉。六毛发爪齿位谓受胎六七日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辞典 【8】胎藏八位

  瑜伽二卷三页云:此之胎藏、八位差别。何等为八?谓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钵罗赊佉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结凝,箭内仍稀;名羯罗蓝。若表里如酪未至肉位;名遏部昙。若已成肉,仍极柔软;名闭尸。若已坚厚,稍堪摩触;名为键南。卽此肉抟增长,支分相现,名钵罗赊佉。从此以后,发毛爪现;卽名此位。从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为根位。从此以后,彼所依处,分明显现;名为形位。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