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60 条与“八识”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3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佛学大词典 【1】八识

  梵语as!t!au  vijn~a^na^ni。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五位法中之心法。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共八识。其中眼等六识随所依根而立名;末那识即为意,依其自性而立名;阿赖耶识依摄持诸法因果之义,亦即从自性而立名。或称眼等五识为前五识,意识为第六识,末那识为第七识,阿赖耶识为第八识。又眼至末那乃阿赖耶所生、转易故,总称为转识或七转识;对此,阿赖耶为七转诸法之因,故称根本识、种子识。又有分八识为三能变,阿赖耶识名为初能变,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前六识为第三能变。  

  若就其性而言,眼等之前六识以了别为其性,缘色等六境,通善等三性;末那识以恒审思量为其性,乃有覆无记性,唯缘阿赖耶识之见分为自之内我;阿赖耶识为无覆无记性,以微细之行相缘自所变之器界、种子及有根身。地论家以阿陀那(末那识)为妄识,阿赖耶为真识;摄论家则以阿赖耶为妄识,别立第九无垢净识;唯识家则谓识仅限八种,且此诸识皆为依他起性,即非真常净识。[入楞伽经卷八刹那品、成唯识论卷七、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参阅“识”669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八识

  (名数)法相宗谓耳目鼻舌身意六识之外。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末那之义为我执。谓执持我之见者。即此识也。阿赖耶者。即末那识所执以为我者也。其义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皆指此。详见识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八识

  (名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末那识Manas及第八识也。末那为意,意为思量之义,无始已来无间断,了别第八识,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故名意识。此识为识体意,故名意识。前之第六识以此意为所依,故名意识。因而为别二识,存梵名也。是为一切众生妄惑之根本。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译曰藏,以含藏一切诸法之种子故。是为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之根本。恒了识种子五根器界之三境,故名为识。旧曰阿梨耶,译曰无没。无没为不失之义,与藏同意(贤首)。又虽在生死,亦不失没,故名无没(净影)。[囗@又]性宗于楞伽经开真识现识分别事识而为八识。[囗@又]大乘义章三末列八识。前六识如常。第七为阿陀那识&Amacron;d&amacron;na,译曰无解。以体是无明痴闇故也。是当于唯识之第七识。第八为阿梨耶识。合楞伽经之真识与唯识之阿赖耶识而为一识之名也。

三藏法数 【4】八识

  [出宗镜录]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三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齅。而能齅者。是名鼻识。四舌识谓舌以味为缘而生舌识。舌识依根而生。舌根因识能尝。而能尝者。是名舌识。五身识谓身以触为缘而生身识。身识依根而生。身根因识能觉。而能觉者。是名身识。六意识谓意以法缘而生意识。意识依根而生。意根因识而能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 【5】八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佛教的唯识学,把一心分八识。兹列表说明如下:
  ┌1眼识──眼根缘色尘┐
  │2耳识──耳根缘声尘│
  │3鼻识──鼻根缘香尘├识(了别为义)──────────────┐
  │4舌识── - 陈义孝编

佛学次第统编 【6】八识

  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末那为我执,阿赖耶即末那识所执以为我者也。其识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皆指此耳。译曰藏,以含藏一切诸法之种子故。是为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之根本,恒了识种子五根器界之三境,故名为识。按新旧译不同,旧曰阿梨耶,译之曰无没,无没为不失之义,与藏同意。又虽在生死,亦不失没,故名无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又作阿剌耶,新称阿赖耶,译之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藏之种子,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正二报之义,即由此识而立。大日经疏曰:“阿赖耶义云含藏,正翻为室。谓诸蕴于此中生,于此中灭,即是诸蕴巢窟。故以为名。”又曰:“阿赖耶,是房义,是盛受义。”此识有三种境:
  一、种子,生一切有漏无漏现行法之种子也。
  二、五根,眼、耳、鼻、舌、身根之五根也。
  三、器界,山河、草木、饮食、器具等一切众生之依报也。
  阿赖耶识常以此三种为所缘之境。
  “八识十种异名”十种异名者:
  一、八识  谓七后得名。  六、金刚智识  谓藏体无断。
  二、和合识  谓真伪杂用。  七、寂灭识  谓体非寂乱。
  三、藏识  谓蕴积诸法。  八、体识  谓中实非假。
  四、熏变识  谓住持起发。  九、本觉识  谓藏体非迷。
  五、出生识  谓凡成圣。  十、一切种智识  谓功德圆满。
  又八识有诸种义。
  一、心  心有积集,集起二义,阿赖耶识为积诸法种子,又生起诸法者,故名曰心。唯识论曰:“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述记曰:“梵云质多,此名心也。即积集义,是心义;集起义,是心义;以能集生多种子故,说此识以为心。”
  二、阿陀那  释曰执持。此识之力,执取维持善恶之业因,及有情之身体,使不破坏。解深密经曰:“阿陀那识甚细微,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唯识论曰:“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述记曰:“梵云阿陀那,此云执持。”
  三、所知依  唯识论曰:“或名所知依,能为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
  四、种子识  唯识论曰:“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种子故。”述记曰:“即为诸法为种子义,前第一心是积集,积种在其中义。今此取能生诸法义,故二差别。生诸法一一之原因,谓之种子。”
  五、异熟识  唯识论曰:“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
  六、无垢识  唯识论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
  七、第八识  从末向本,数为第八。
  八、现识  唯识了义灯引楞伽经云:“诸法皆于本识上现故。”
  九、无没识  无相论云:“一切诸种无所隐没,故无没也。”
  十、本识  唯识了义灯曰:“名本识者,谓是一切法之根本故。”
  十一、宅识  无相论云:“是种子之宅舍故。”
  十二、执持识  即阿陀那之译名。
  十三、根本识  述记曰:“如小乘名根本识。”唯识了义灯曰:“大众部立为根本识。”
  十四、第一识  唯识了义灯曰:“第一识,从本问末,数为第一。”
  “赖耶三相”谓自相、果相、因相也。
  一、自相  谓阿赖耶,此翻曰藏,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之自相。
  二、果相  谓此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名异熟识,谓之果相。
  三、因相  谓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种子识,谓之因相。
  “赖耶三位”赖耶三位者: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  即七地以前菩萨,二乘有学,一切异生,从无始来,名阿赖耶,此云执藏,至无人执位。
  二、善恶业果位  谓从无始乃至极解脱道时,乃至二乘无余依位,名毗播迦,此云异熟,至无所知障位。
  三、相续执持位  谓从无始乃至如来尽未来际,利乐有情位,名阿陀那,此云执持。
  “执非执受”于第八识所变三境,如何分别执受非执受?谓若能生觉受,有根身是执受,种子及器界是非执受。据实言之,生觉受者,唯是身根;以余四根色香味触,不离身根,同聚一处,亦名觉受。若约安危共同,种子及有根身是执受,器界是非执受。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7】八识

唯识宗所立五位百法中的第一位法。即八识心王,略称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其中眼等六识随所依根而立名;末那识即为意,依其自性立名;阿赖耶识依摄持诸法因果之义,亦即从自性立名。或称眼等五识为前五识,意识为第六识,末那识为第七识,阿赖耶识为第八识。又眼识至末那识系由阿赖耶所生起,总称为转识或七转识;对此,阿赖耶为七转识之因,故称为根本识、种子识。在《唯识三十颂》中,分八识为三能变,阿赖耶识为初能变,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前六识为第三能变。若就其性而言,眼等前六识以了别为其性,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境,通善、恶、无记三性;末那识以恒审思量为其性,乃有覆无记性,唯缘阿赖耶识之见分为自之内我;阿赖耶识为无覆无记性,以微细之行相缘自所变现的器界、种子、及有根身。见《百法问答钞》。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常见辞汇 【8】八识

  所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一切种子,都收藏在第八识里,遇到缘,就会发行现行,像是田地放下了种子就会生出果来一样,所以叫做田。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八识

  (术语)阿赖耶识之异名。大乘所说八识中自末数本居于第八为诸识之根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八识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八识中之第八。述记三末曰:“摄论第二卷初,亦名第八识。”唯识了义灯四本曰:“从末向本,数为第八。”

佛学常见辞汇 【11】八识

  即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因它能含藏诸法的种子。 - 陈义孝编

佛学大词典 【12】八识

  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五八识皆属现量,无我法二执,于证达佛果时,眼等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为利益一切凡夫二乘类成种种变化事之智;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又称一切种智,为如来万德之总本。[成唯识论卷十、百法问答钞卷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八识

  (术语)眼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也。此二种识俱为现量,无我法之二执者。至佛果时,同时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为大圆镜智。

佛学常见辞汇 【14】八识

  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5】八识

指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前五识与第八识皆属现量,无我法二执,于证达佛果时,眼等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为利益一切凡夫二乘类成种种变化事之智;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又称一切种智,为如来万德之总本。见《成唯识论》卷十。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6】八识二执

二执为我执与法执,此在八识中并不相同。前五识与第八识,一向无执;第六识与第七识,二执俱有,同时俱起。 - 于凌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八识规矩

  (书名)天亲宗相撮瑜伽百卷为嗢陀蓝。护法愍迷,造成唯识论解三十颂。阐发慈氏之奥典。十师精贯,百卷洞该。类聚群分,各遵其本。玄奘大师糅玆十释,译成十卷。既使文同义异者,若出一师。然而记忆犹艰。乃造八识颂,以统其绪。谓之规矩者,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之八识,行相心所缘性量境界地诸法各有定断故也。见相宗八要中。玆将本书各家之注述列之如下。八识规矩补注二卷。明晋泰补注。○八识规矩补注证义一卷。明明昱证义。○八识规矩略说一卷。明正诲略说。○八识规矩颂解一卷。明真可述。○八识规矩通说一卷。明德清述。○八识规矩纂释一卷。明广益纂释。○八识规矩直解一卷。明智旭解。○八识规矩浅说一卷。行舟说。○八识规矩颂注一卷。行舟注。○八识规矩论义一卷。性起论释。善漳等录。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8】八识界地

在三界九地中,鼻、舌二识,仅通于欲界五趣杂居地。眼、耳、身三识,通于欲界五趣杂居地,及色界离生喜乐地。六、七、八三识,通于三界九地。 - 于凌波居士著

第2页第3页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