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出離同義。要,含有願、要道之意,故世多稱“出離之要道”、“出離生死之要法”等語。長阿含卷十叁阿摩晝經(大一·八八上):“欲爲穢汙,上漏爲患,出要(梵nissaran!a )爲上,演布清淨。”中阿含卷十九梵天請佛經(大一·五四七上):“此處出要,此出要更無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十地經論義記卷七(卍續七一·二四四下):“出要者,謂果爲出,因爲要道。”行事鈔卷上一(大四○·四中):“慕存出要,無染于世。”摩诃止觀卷七(大四六·九四上):“眠不安席,食不甘哺,如救頭然,(中略)以求出要。”[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經、長阿含卷十一阿■夷經、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叁](參閱“出離”1563)
(術語)出離生死之要道也。地藏十輪經六曰:“叁乘要道四聖谛等相應正法。”十地義記四本曰:“出要者,謂果爲出,因爲要道。”行事鈔上一曰:“慕存要道,無染于世。”止觀七曰:“如救頭燃,以求出要。”
出離生死的要道。 - 陳義孝編
另譯作「離、出離」,參看「出離」。(相關詞「出要想」) - 莊春江居士編
出離的念頭。 - 莊春江居士編
即「出離于欲貪」,或「出離欲界」,參看「出要」。 - 莊春江居士編
解讀爲「出離之清淨」,參看「出要」、「離」、「出離」。 - 莊春江居士編
另譯爲「苦依出離受、苦出離依受」,解讀爲「依出離(克製)而起的不愉快感受」。 - 莊春江居士編
另譯爲「樂依出離受、樂出離依受」,解讀爲「依出離(成就)而起的愉快感受」。 - 莊春江居士編
六個出離世間的要素,即行「慈、悲、喜、舍、無我行、無想行」離「瞋恚想、憎嫉心、憂惱心、憎愛心、狐疑心、衆亂想」,參看「出要」、「界」。 - 莊春江居士編
全句爲「依離,依無欲,依于滅盡,起至出要」,「依」解讀爲「照著去作;依據……去實踐」的意思,「離」另譯作「遠離」,參看「遠離」。「無欲」即「無貪」的另譯。「滅盡」另譯作「滅」,「止息」的意思,參看「滅」。「出要」另譯作「出離」,參看「出離」。「向于舍」是「朝向舍棄的圓熟」的意思,參看「舍」。(相關詞「依離.依無欲.依于滅盡。起至出要」「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于舍」「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于舍」) - 莊春江居士編
解讀爲「出離(于欲)爲清淨」。 - 莊春江居士編
解讀爲「聖、出要之見」,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聖、出離的見解」。 - 莊春江居士編
五個出離世間的要素,即出離于「欲、瞋恚、嫉妒、色、身見」,參看「出要」、「界」。 - 莊春江居士編
斷句爲「出要遠離,諸清淨分」,「出要」與「遠離」爲同義複詞,「諸清淨分」指「那些屬于清淨的(部分)」。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