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28 条与“利他”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利他

  (术语)二利之一。利益他人也。无量寿经上及赞阿弥陀佛偈曰:“自利利他力圆满。”净土论曰:“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

佛学常见辞汇 【2】利他

  利益他人,为二利之一。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 【3】利他

  佛教有“二利”之说,上求佛法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如《无量寿经》卷上:“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利人,即利他。利他是大乘佛教行菩萨道,普度一切众生的特征。利他是在自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唐·伽才《净土论》所说:“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佛教认为,不具备由自利而修得的智慧、定力、正见、慈悲等,就无法真正地利他。其他宗教教义也多包含利他的内容。近代西方伦理学家孔德创“利他主义”,认为道德的原则就是使利己的冲动从属于利他。(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法相辞典 【4】利他

  瑜伽三十五卷十八页云:此中菩萨于纯利他应知应断者:谓以邪见、修行施等;以无因见、及无果见、毁犯尸罗。远离正行,为他说法。若诸菩萨、于诸静虑,善巧回转,已超下地;而更摄受下地白法。谓彼已能安住静虑;由悲愿力,舍诸静虑,随其所乐,还生欲界。又诸菩萨、已得自在;于十方界、种种变化、作诸众生种种义利。又诸牟尼、自事已办;依止如来力无畏等所有一切不共佛法,遍于十方无量众生,能作无量大利益事。当知此等、名纯利他。如是所说纯利他行,菩萨于前所说二种,应知应断。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5】利他

  为四摄法之一。即嘉惠他人之行。对行自利之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菩萨乘最主要之特色即在度化多人之利他行。(参阅“四摄法”1853、“菩萨乘”5220)  

法相辞典 【6】利他处苦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利他处苦者:谓诸菩萨,修十一种利有情业,如前应知。由彼所生种种忧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利他处苦。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利他精进

  如一切种精进中说。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利他三心

  (名数)见利他一心项。

佛学大词典 【9】利他一心

  指藉由他力而往生净土之一念信心。利他,即他力之意,此指阿弥陀佛之本愿力。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大二六·二三○下):“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又若自法华经中开演三乘教义以会归一佛乘之思想而言,此一心即无量寿经(康僧铠译)中之至心、信乐、欲生等三心,乃根据阿弥陀佛之本誓所立者,故为他力之三心;与观无量寿经中之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自力之三心相对。然三心与一心,对修行者而言,并非相异之二事;即于所谓三心之中,殆无初、中、后之次第或差别。盖修行者归命之刹那,不外乎一念,实无一心、三心之分。[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利他一心

  (术语)利他者,他力之意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见净土论。开会一心,则为无量寿经之至心,信乐,欲生三心。此对于观无量寿经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自力之三心,而谓为利他之三心,一心三心,于行者之信上非有相异。三心者,非言初至心,中信乐,后欲生。归命之刹那,不外乎一念。三心有拘泥字义之观。

佛学大词典 【11】他利利他

  谓利他有“他利”与“利他”两种不同之深义。世亲之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三上):“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大四○·八四三下)释之:“修五门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盖净土论中所说五功德门之前四门,旨在揭示众生之自利法门,属于“入”功德;第五门则揭示利他之法门,即众生既已往生净土,更宜回入娑婆世界,度化苦恼众生,此乃利他之行成就,属于“出”功德。昙鸾乃根据此说而谓,众生之所以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皆是以阿弥陀佛之本愿为增上缘,故知众生之利他与弥陀广大之利他有所区别,为不使混同之故,众生之利他称为“他利”,弥陀之利他则称“利他”。上举净土论一文,不言“自利他利”,而言“自利利他”者,“他利”系以众生得利益为主,施者之力难显;言“利他”则表利益众生而显施者之力,此中亦含有佛之慈悲力。又日本净土真宗,以此为其宗乘论题之一。[往生论注记卷五、论注服宗记卷六](参阅“五念门”1109)

佛学大词典 【12】自利利他

  自利,梵语sva^rtha,巴利语attattha;利他,梵语para^rtha,巴利语parattha。又作自益益他、自利利人、自行化他、自利他利、自他二利、自他利(梵sva  -para^rtha  )。同义语尚有自觉觉他、自信教人信等。自利,乃利己之意,即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产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他,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为己利,而为救济诸有情而致力行善。以上二者合称二利,通于世间、出世间二法,成办二者之利益,乃大乘佛教之目的,即佛之世界,称为自利利他圆满。相对于此,小乘则偏于自利方面。

  据成唯识论卷九载,菩萨所修之胜行随意乐之力,通于一切自他利行。若依别相而论,则六度、菩提分等属自利行;四种摄事、四无量等属利他行。菩萨地持经卷一自他利品,列有十种自利利他行:(一)纯(梵kevala  ),(二)共(梵para  -sam!boddha  ),(三)安(梵hita^nvaya  ,利益种类),(四)乐(梵sukha^nvaya  ,安乐种类),(五)因摄(梵hetu  -sam!gr!hi^ta  ),(六)果摄(梵phala  -sam!gr!hi^ta  ),(七)此世(梵aihika  ),(八)他世(梵a^mutrika  ),(九)毕竟(梵a^tyantika  ),(十)不毕竟(梵ana^tyantika  )。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就六度之行一一解释自、他二利之意义:(一)修行布施,能流布善名,随所生之处而财宝丰盈,此为自利;能令众生得心满足,教化调伏其悭吝,此为利他。(二)修行持戒,能远离一切诸恶过患,常生善处,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不犯恶业,此为利他。(三)修行忍辱,能远离众恶,达于身心安乐之境,此为自利;能化导众生趋于和顺,此为利他。(四)修行精进,能得世间、出世间之上妙善法,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勤修正法,此为利他。(五)修行禅定,能不受众恶而心常悦乐,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修习正念,此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远离无明,断除烦恼障、智慧障,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皆得调伏,此为利他。

  佛之三身中,自性身通于自、他二利,受用身中之自受用身属于自利,他受用身及变化身则属于利他。又佛之三德、四弘誓愿、三聚净戒等,亦各有自利利他之义。

  此外,唐代净土宗大德昙鸾于往生论注卷下,对利他与他利二者有所区别,谓利他乃立于佛之观点而言,他利则立于众生立场而言。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承此说而主张自利即自力,利他即他力之意。依其所著愚秃钞卷下载,至诚心有二种,即众生虔诚所起之真实心,与佛发愿救度众生所起之真实心二种。前者为自力之真实心,称为自利真实;后者乃他力之真实心,称为利他真实;二者合称二利真实。[未曾有因缘经卷下、无量寿经卷上、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下、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往生论、大藏法数卷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自利利他

  (术语)声闻缘觉之行为自利,诸佛菩萨之行为自利利他。遗教经曰:“自利利人,法皆是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

翻译名义集 【14】末笯曷利他

  西域记云:唐言如意。即婆沙论师。 - 宋·普润法云

法相辞典 【15】自利利他

  瑜伽三十五卷十七页云:云何自利利他处?谓自利利他,略有十种。一、纯自利利他,二、共自利利他,三、利益种类自利利他,四、安乐种类自利利他,五、因摄自利利他,六、果摄自利利他,七、此世自利利他,八、他世自利利他,九、毕竟自利利他,十、不毕竟自利利他。如彼卷十七页至三十六卷八页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自利利他

  如瑜伽三十五卷十六页至三十六卷八页广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纯共自利利他

  瑜伽三十五卷十七页云:云何菩萨纯共自利利他?谓诸菩萨、于纯自利利他,应知应断。违越不顺菩萨仪故。于其所余,应勤修学。不越随顺菩萨仪故。此中菩萨、于纯自利应知应断者:谓为己乐;求财受用。或为悋法;于佛菩萨所说教法,追访受持。或为生天、受天快乐;受持禁戒,发勤精进,修习定慧。或求世间有染果报。为世财食;恭敬供养诸佛制多。或贪利养,为利养故;自说种种无有义利不实功德;诳惑于他,招集利养。或欲贪他作己僮仆,为驱使故;非法摄众。不如正法、矫设方便、拔济有情,令于他所、免为僮仆;还自摄受为己僮仆。拔济有情,令脱系缚;还自拘执、成己事业。拔济有情,令于他所、解脱种种治罚怖畏;还自摄伏,令惧于己。若诸菩萨、躭着诸定现法乐住,弃舍思惟利众生事;当知此等、名纯自利。菩萨于是纯自利行,应知应断。若诸菩萨、或悲为首,或为回向无上菩提,及为生天;于一切时,修施忍等。当知是名自利共他。又除如前所说诸相,其余一切、与彼相违所有自利诸菩萨行,当知皆名自利共他。菩萨于此、应勤修学。此中菩萨、于纯利他应知应断者:谓以邪见、修行施等。以无因见、及无果见、毁犯尸罗。远离正行,为他说法。若诸菩萨、于诸静虑,善巧回转,已超下地;而更摄受下地白法。谓彼已能安住静虑;由悲愿力,舍诸静虑,随其所乐,还生欲界。又诸菩萨、已得自在;于十方界,种种变化、作诸众生种种义利。又诸牟尼、自事已办;依止如来力无畏等所有一切不共佛法,遍于十方无量众生,能作无量大利益事。当知此等、名纯利他。如是所说纯利他行,菩萨于前所说二种,应知应断。于余所说纯利他行,多应修学。又除如前所说诸相,其余一切与彼相违所有利他诸菩萨行,当知皆名利他共自。菩萨于此,应勤修学。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十种自利利他

如自利利他中说。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