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5 條與「劫火」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劫火

  梵語kalpa^gni,巴利語kappaggi。又作劫盡火、劫燒(梵kalpa  -da^ha  )。指壞劫時所起之火災。于佛教之世界觀中,謂世界之成立分爲成、住、壞、空四劫,于壞劫之末必起火災、水災、風災,火災之時,天上出現七日輪,初禅天以下全爲劫火所燒。法華經卷四見寶塔品(大九·叁四上):“假使劫燒,擔負幹草,入中不燒,亦未爲難。”大智度論卷二十七(大二五·二六一上):“諸阿羅漢、辟支佛,(中略)智慧力薄,如世間火;諸佛力大,如劫盡火。”

  又火災中燒盡一切物之情況,稱爲劫火洞然。禅林中,常以劫火中是否尚有殘余未被燃燒之物,作爲禅話提示之一。景德傳燈錄卷十一大隨法真章(大五一·二八六上):“益州大隨法真禅師,僧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此個還壞也無?”師雲:“壞!””[長阿含卷二十一世記經叁災品、中阿含卷二“七日經”,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新華嚴經卷十、大毗婆沙論卷一叁二、俱舍論卷十二](參閱“壞劫”665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劫火

  (雜名)壞劫之火災。叁災中之火災。新譯仁王經下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俱舍論十二曰:“于是漸有七日現,諸海幹竭,衆山洞然,洲渚叁輪並從焚燎,風吹猛焰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遺灰燼。”見火災條。

佛學常見辭彙 【3】劫火

  大叁災之一,即壞劫時所發生的大火災,燒到初禅天,一切都變成灰燼。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 【4】劫火

  佛經上說,在舊世界崩潰的“壞劫”之末,將發生“大叁災”——火災、水災和風災。《仁王經》說:“劫火洞然,大千俱壞。”當火災發生時,七日並出,山崩地裂,海枯石爛,大火從地獄燒到色界的二禅天,世界化爲灰燼。據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一所記傳說:“漢武帝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問東方朔,不解。再問天竺僧人法蘭,法蘭回答:“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用爲典故。如唐·張喬《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終南在,應隨劫火燒。”也泛指兵火。如清·納蘭性德《南歌子·古戍》詞雲:“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佛學大詞典 【5】大隋劫火

  禅宗公案名。大隋法真禅師以劫火起而破壞大地爲因,論究了脫迷悟凡聖相對之妄執而主張人人本具靈性。碧岩錄第二十九則(大四八·一六九上):“僧問大隋:“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個壞不壞?”隋雲:“壞。”僧雲:“恁麼則隨他去也。”隋雲:“隨他去。””蓋大隋以心、境一致,壞時悉壞,不壞時悉不壞,非可執著,宜泯絕相對之妄執而了悟心地,故答以“隨他去”。雪窦重顯頌雲(大四八·一六九中):“劫火光中立問端,衲僧猶滯兩重關,可憐一句隨他語,萬裏區區獨往還。”[景德傳燈錄卷十一、從容錄第叁十則、宗門統要續集卷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