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36 条与“十力”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4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当前显示“熊十力”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大词典 【1】十力

  (1882~1968)湖北黄冈人。字子真。为民国以来在佛学、儒学、西洋哲学三方面均能深刻体会,卓然成家之一代哲人。幼聪颖,家贫,十岁始从父学三字经、四书。踰年,父即病逝,从此惟自求上进,以读王船山、顾亭林等诸先生书,有革命之志,遂不应举。十七岁参加革命,先后成立日知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策动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厕身仕途,后于袁世凯裁撤革命军时亦遭遣散,乃归乡耕赞。后又一度任北伐军参谋之职。年三十五时,忽悟革命党人若不事身心修养,当无法拨乱反正,遂绝意仕途而献身学术,致力讲学,力主做人当反求诸己。

  其后,赴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渐学佛,深究大乘佛学,尤于唯识,穷研功深。然认为佛教教说耽空溺寂,又对唯识论之分析宇宙事理,颇不以为然,乃造“新唯识论”一书,以儒家易经中生生不息之义援入佛理中,自谓“游乎佛儒之间,亦佛亦儒,非佛非儒”,而致力“融佛之空以入易之神”;要之,其学说概以儒家思想、易经哲学为宗旨,而于佛法颇有微词。太虚大师、印顺法师、王恩洋等人均曾撰文评驳之,咸认其误解佛理。

  氏自三十五岁始,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央大学、乐山复性书院等。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佛家名相通释”二卷,上卷依五蕴论,综述法相体系,下卷依百法等论,综述唯识体系,可视为法相唯识学之小辞典,其中并涉及性相二宗法义,融有中印哲学;该书问世以来,称誉于国际学界。平生与马一浮、梁漱溟、林宰平等人过从甚密,又常与蔡元培、梁启超、方东美、钱穆等当世名儒论学。门弟子中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人最著名。晚年所出版“体用论”一书,系根据“新唯识论”而改撰者。序文中谓该书既成,则新唯识论“无保存之必要”,可见其晚年见解,颇有不同于早年者。唯其肯定易经之思想价值,则未尝稍变。五十七年五月病逝上海。所著除上记外,另有中国通史讲话、读经示要、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破破新唯识论、因明大疏删注、原儒、明心篇、乾坤衍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