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名字、名目与言句、言说。大乘密严经卷下(大一六·七三九中):“瓶、衣、车乘等,名言所分别,色相虽可说,体性无所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由此可见,名言系假立而无实者。又大乘起信论所举之由境界之缘,引生六种相之说中,第四相为计名字相,即指由妄执假立之名言所分别之相,此亦为名言系假立之一例。
关于名之种类,大毗婆沙论有二种、四种、六种之说,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五种,释摩诃衍论卷二举出二种。
就言说而论,据中论卷四、大乘起信论等所举,言说为俗谛,能诠显真如第一义之义旨。关于言说之种类,大智度论卷一举出邪见、慢、名字三种,其中,邪见与慢为不净,名字则为净。又释摩诃衍论卷二,举出相言说、梦言说、妄执言说、无始言说、如义言说等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虚妄之说,最后一种为如实之说。又瑜伽师地论卷二,举出有法语言、无法语言、余语言三种。
综上所述,可知名言为能诠者,能诠显真如本体之真义,然以其无有实体,而系一种方便教化之权巧施设,故若执着拘泥于名言,则易落入舍义求文,舍本逐末之大患中,而难以悟知实相中道之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入楞伽经卷四、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顺正理论卷十四、成唯识论卷二、摄大乘论卷六]
(术语)名目与言句也。唐华严经三十二曰:“于一一法名言悉得无边无尽法藏。”
名指名称,名言指名称与言说。名称言说为能诠者,能诠显真如本体的真义,然真如无有实体,而是一种方便教化的权巧施设,故若执著拘泥于名言,则易落入舍义求文,舍本逐末的大患中,而难以悟知实相中道之理。见《成唯识论》卷二。 - 于凌波居士著
为“显境名言”之对称。指能表诠义理之名目、文句、言说等。成唯识论卷八(大三一·四三中):“表义名言,即能诠义,音声差别。”(参阅“名言”2257、“名言种子”2258)
(术语)对于显境名言而言。名句文也。名句文诸诠表义理,故名为名言。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表义名言,卽能诠义音声差别。 - 朱芾煌
为“显境名言”的对称。指能表诠义理的名目、文句、言说等。《成唯识论》卷八载:“表义名言,即能诠义,音声差别。” - 于凌波居士著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一名言习气。谓有为法各别亲种。名言有二。一、表义名言。卽能诠义音声差别。二、显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随二名言所熏成种,作有为法各别因缘。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名言有二。一、表义名言。卽能诠义音声差别,二、显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 - 朱芾煌
又作名言习气、名言薰习、等流习气。略称名言种。三种习气之一。即指由名言(指名字与言说)所薰成之种子。为“业种子”之对称。亦即将名言薰习于阿赖耶识中,而形成引生自类各别之法的亲因缘种子。
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四载,眼根、耳根等有为法皆由言说薰习而生;言说以“名”为体,“名”又分为言说名与思惟名二种;此二种“名”皆以音声为本,即以音声呼召诸法之名者,称为言说名,而后心缘上述之音声加以分别者,称为思惟名。第六意识即随此名言而变似诸法,并数习之而薰附于第八阿赖耶识中,以薰成其自类各别之法的亲因缘种子,此种子因系由名言薰习而成,故称名言种子。
另据成唯识论卷八,将名言分为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二种:(一)表义名言,即指能诠义之音声,亦即指诠解诸法之名、句、文等,第六意识缘之,随其名言变似诸法,而薰成种子。(二)显境名言,即指能了境之心、心所法,亦即指前七识之见分等心,此等心之体虽非名言,然以其能显所了之境,故亦称为名言。若随此二名言所薰成之种子,即称为名言种子。总之,唯识宗认为,名言种子系由七转识中之善、恶、无记三性薰习而成,恒常引生自类之果而相续不尽;亦即为引生八识、三性之体相差别者。
此外,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载,由名言所薰之种子,能引生同性种子之等同流类之结果,故又称等流习气、名言习气。此名言习气与我执习气、有支习气,合称为三种习气、三习气。[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五、三无性论卷上、显识论、摄大乘论疏卷五、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卷八本](参阅“三种习气”658、“等流习气”5172)
(术语)二种子之一。谓之第八识色心生诸法之亲因缘种子。是以名言为缘所熏之种子也。见二种子条。
名言种子有其二种:
一、表义名言种子 因名起种,名表义名言种子。表义名言,即能诠义。音声差别,非诠表声,非是名言。然名是声之屈曲差别,唯无记性,不能熏成色心等种。以因名故,心随其名,变似五蕴三性法等而熏成种。虽亦有依句等而成熏习,总说为名。诠召诸法,名最胜故,名言进退,摄句字故。
二、显境名言种子 不因名言熏成种子,名显境名言种子。显境名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即是一切七识见分等心,非相分心。此见分等,实非名言能显所了境,如言说名显所诠法,故名为名。
表义名言,唯第六识缘之熏习,余皆不缘,亦不能发,显境名言,通前七识,非第八识随二名言所熏成种,作有为法各别因缘。 - 明·杨卓
又作名言习气,三种习气之一,即指由名言所熏成的种子。为“业种子”的对称。亦即将名言熏习于阿赖耶识中,而形成引生自类各别之法的亲因缘种子。《成唯识论》卷八,将名言分为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二种:一、表义名言,即指能诠义的音声,亦即指诠解诸法的名、句、文等,由第六意识缘之,随其名言变似诸法,而熏成种子。二、显境名言,即指能了境之心、心所法,亦即指前七识之见分等心,此等心之体虽非名言,然以其能显所了之境,故亦称为名言。若随此二名言所熏成的种子,即称为名言种子。参阅“三种习气”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宗之教义。以名、句、文等诠表事物之义理,称为表义名言;而七转识之心、心所能识别对象,正如名言能彰显事物之义理,故称显境名言。
(术语)表义名言之对。七识之心心所识别境也。以恰如名句文之诠义,故指心心所而谓为显境名言。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显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 - 朱芾煌
唯识宗之教义。以名、句、文等诠表事物之义理,称为表义名言;而七转识之心、心所能识别对象,正如名言能彰显事物之义理,故称显境名言。 - 于凌波居士著
为“显境名言种子”之对称。指由能表诠义理之名目、文句、言说等名言所薰习之种子。亦即自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所薰习之种子。名言种子中,显色、心诸法之体,于心前变现其形相,而于第八识所薰习者,即表义名言种子。[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