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28 條與「名言」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名言

  指名字、名目與言句、言說。大乘密嚴經卷下(大一六·七叁九中):“瓶、衣、車乘等,名言所分別,色相雖可說,體性無所有。世間衆色法,但相無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無實事。”由此可見,名言系假立而無實者。又大乘起信論所舉之由境界之緣,引生六種相之說中,第四相爲計名字相,即指由妄執假立之名言所分別之相,此亦爲名言系假立之一例。

  關于名之種類,大毗婆沙論有二種、四種、六種之說,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四舉出五種,釋摩诃衍論卷二舉出二種。

  就言說而論,據中論卷四、大乘起信論等所舉,言說爲俗谛,能诠顯真如第一義之義旨。關于言說之種類,大智度論卷一舉出邪見、慢、名字叁種,其中,邪見與慢爲不淨,名字則爲淨。又釋摩诃衍論卷二,舉出相言說、夢言說、妄執言說、無始言說、如義言說等五種,其中,前四種爲虛妄之說,最後一種爲如實之說。又瑜伽師地論卷二,舉出有法語言、無法語言、余語言叁種。

  綜上所述,可知名言爲能诠者,能诠顯真如本體之真義,然以其無有實體,而系一種方便教化之權巧施設,故若執著拘泥于名言,則易落入舍義求文,舍本逐末之大患中,而難以悟知實相中道之理。[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入楞伽經卷四、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順正理論卷十四、成唯識論卷二、攝大乘論卷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名言

  (術語)名目與言句也。唐華嚴經叁十二曰:“于一一法名言悉得無邊無盡法藏。”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名言

名指名稱,名言指名稱與言說。名稱言說爲能诠者,能诠顯真如本體的真義,然真如無有實體,而是一種方便教化的權巧施設,故若執著拘泥于名言,則易落入舍義求文,舍本逐末的大患中,而難以悟知實相中道之理。見《成唯識論》卷二。 - 于淩波居士著

佛學大詞典 【4】表義名言

爲“顯境名言”之對稱。指能表诠義理之名目、文句、言說等。成唯識論卷八(大叁一·四叁中):“表義名言,即能诠義,音聲差別。”(參閱“名言”2257、“名言種子”2258)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表義名言

  (術語)對于顯境名言而言。名句文也。名句文諸诠表義理,故名爲名言。

法相辭典 【6】表義名言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雲:表義名言,卽能诠義音聲差別。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7】表義名言

爲“顯境名言”的對稱。指能表诠義理的名目、文句、言說等。《成唯識論》卷八載:“表義名言,即能诠義,音聲差別。” - 于淩波居士著

法相辭典 【8】名言習氣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雲:一名言習氣。謂有爲法各別親種。名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卽能诠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隨二名言所熏成種,作有爲法各別因緣。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名言有二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雲:名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卽能诠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10】名言種子

  又作名言習氣、名言薰習、等流習氣。略稱名言種。叁種習氣之一。即指由名言(指名字與言說)所薰成之種子。爲“業種子”之對稱。亦即將名言薰習于阿賴耶識中,而形成引生自類各別之法的親因緣種子。

  據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四載,眼根、耳根等有爲法皆由言說薰習而生;言說以“名”爲體,“名”又分爲言說名與思惟名二種;此二種“名”皆以音聲爲本,即以音聲呼召諸法之名者,稱爲言說名,而後心緣上述之音聲加以分別者,稱爲思惟名。第六意識即隨此名言而變似諸法,並數習之而薰附于第八阿賴耶識中,以薰成其自類各別之法的親因緣種子,此種子因系由名言薰習而成,故稱名言種子。

  另據成唯識論卷八,將名言分爲表義名言、顯境名言二種:(一)表義名言,即指能诠義之音聲,亦即指诠解諸法之名、句、文等,第六意識緣之,隨其名言變似諸法,而薰成種子。(二)顯境名言,即指能了境之心、心所法,亦即指前七識之見分等心,此等心之體雖非名言,然以其能顯所了之境,故亦稱爲名言。若隨此二名言所薰成之種子,即稱爲名言種子。總之,唯識宗認爲,名言種子系由七轉識中之善、惡、無記叁性薰習而成,恒常引生自類之果而相續不盡;亦即爲引生八識、叁性之體相差別者。

  此外,據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載,由名言所薰之種子,能引生同性種子之等同流類之結果,故又稱等流習氣、名言習氣。此名言習氣與我執習氣、有支習氣,合稱爲叁種習氣、叁習氣。[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五、叁無性論卷上、顯識論、攝大乘論疏卷五、成唯識論述記卷叁本、卷八本](參閱“叁種習氣”658、“等流習氣”517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名言種子

  (術語)二種子之一。謂之第八識色心生諸法之親因緣種子。是以名言爲緣所熏之種子也。見二種子條。

佛學次第統編 【12】名言種子

  名言種子有其二種:
  一、表義名言種子  因名起種,名表義名言種子。表義名言,即能诠義。音聲差別,非诠表聲,非是名言。然名是聲之屈曲差別,唯無記性,不能熏成色心等種。以因名故,心隨其名,變似五蘊叁性法等而熏成種。雖亦有依句等而成熏習,總說爲名。诠召諸法,名最勝故,名言進退,攝句字故。
  二、顯境名言種子  不因名言熏成種子,名顯境名言種子。顯境名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即是一切七識見分等心,非相分心。此見分等,實非名言能顯所了境,如言說名顯所诠法,故名爲名。
  表義名言,唯第六識緣之熏習,余皆不緣,亦不能發,顯境名言,通前七識,非第八識隨二名言所熏成種,作有爲法各別因緣。 - 明·楊卓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13】名言種子

又作名言習氣,叁種習氣之一,即指由名言所熏成的種子。爲“業種子”的對稱。亦即將名言熏習于阿賴耶識中,而形成引生自類各別之法的親因緣種子。《成唯識論》卷八,將名言分爲表義名言、顯境名言二種:一、表義名言,即指能诠義的音聲,亦即指诠解諸法的名、句、文等,由第六意識緣之,隨其名言變似諸法,而熏成種子。二、顯境名言,即指能了境之心、心所法,亦即指前七識之見分等心,此等心之體雖非名言,然以其能顯所了之境,故亦稱爲名言。若隨此二名言所熏成的種子,即稱爲名言種子。參閱“叁種習氣”條。 - 于淩波居士著

佛學大詞典 【14】顯境名言

  唯識宗之教義。以名、句、文等诠表事物之義理,稱爲表義名言;而七轉識之心、心所能識別對象,正如名言能彰顯事物之義理,故稱顯境名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顯境名言

  (術語)表義名言之對。七識之心心所識別境也。以恰如名句文之诠義,故指心心所而謂爲顯境名言。

法相辭典 【16】顯境名言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雲:顯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17】顯境名言

唯識宗之教義。以名、句、文等诠表事物之義理,稱爲表義名言;而七轉識之心、心所能識別對象,正如名言能彰顯事物之義理,故稱顯境名言。 - 于淩波居士著

佛學大詞典 【18】表義名言種子

爲“顯境名言種子”之對稱。指由能表诠義理之名目、文句、言說等名言所薰習之種子。亦即自一切諸法之語言、音聲等所薰習之種子。名言種子中,顯色、心諸法之體,于心前變現其形相,而于第八識所薰習者,即表義名言種子。[成唯識論述記卷八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