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229 条与“和尚”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16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和尚 大和尚 戒和尚 白足和尚 百灵和尚 宝寿和尚 本溪和尚 布袋和尚 草堂和尚 长耳和尚 船子和尚 打地和尚 大和尚山 大通和尚 大阳和尚 大珠和尚 洞安和尚 兜率和尚 法华和尚 佛澳和尚 浮杯和尚 福溪和尚 付衣和尚 公期和尚 古寺和尚 过海和尚 黑涧和尚 黑眼和尚 红螺和尚 金牛和尚 金沙和尚 利山和尚 岭珏和尚 龙山和尚 楼子和尚 蒙溪和尚 米仓和尚 米岭和尚 椑树和尚 破灶和尚 齐峰和尚 清田和尚 鹊巢和尚 日子和尚 乳源和尚 石臼和尚 石林和尚 石梯和尚 水空和尚 水潦和尚 水塘和尚 松山和尚 堂头和尚 天王和尚 乌臼和尚 逍遥和尚 兴平和尚 秀溪和尚 雪庵和尚 一休和尚 幽溪和尚 元康和尚 云山和尚 则川和尚 止观和尚 猪头和尚 紫桐和尚 宝盖山和尚 布水岩和尚 长平山和尚 大乘山和尚 大天寿和尚 后白云和尚 后招庆和尚 龙穴山和尚 憩鹤山和尚 日容远和尚 睡龙山和尚 天柱山和尚 延长山和尚 赵横山和尚 智异山和尚 竹园山和尚 百丈涅槃和尚 沧州米仓和尚 彻翁和尚语录 陈州石镜和尚 鼎州德山和尚 鄂州茱萸和尚 福州永泰和尚 抚州覆船和尚 关南道吾和尚 灌州灵岩和尚 灌州罗汉和尚 汉南高亭和尚 杭州多福和尚 杭州天龙和尚 和尚在钵盂在 洪州东禅和尚 洪州米岭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 华亭观音和尚 吉州福寿和尚 吉州禾山和尚 吉州匡山和尚 吉州止观和尚 嘉州东汀和尚 嘉州黑水和尚 建州梦笔和尚 金华俱胝和尚 金陵天宝和尚 晋州大梵和尚 晋州霍山和尚 京兆府米和尚 京兆公畿和尚 京兆三相和尚 京兆蚬子和尚 京兆香城和尚 荆门上泉和尚 景川和尚语录 绝海和尚语录 朗州古堤和尚 连州宝华和尚 庐山护国和尚 庐山庆云和尚 庐州大觉和尚 潞州渌水和尚 洛京柏谷和尚 洛京南院和尚 洛京嵩山和尚 密庵和尚语录 明州布袋和尚 南雄地藏和尚 南岳横龙和尚 南岳金轮和尚 南岳南台和尚 千岁宝掌和尚 泉州东禅和尚 泉州瓦棺和尚 饶州峣山和尚 如净和尚语录 韶州大历和尚 韶州华严和尚 韶州林泉和尚 韶州灵瑞和尚 神会和尚遗集 蜀川西禅和尚 水西南台和尚 苏州西禅和尚 台州浮江和尚 台州胜光和尚 潭州谷山和尚 潭州灵泉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 潭州岳麓和尚 魏府大觉和尚 婺州苏溪和尚 襄州历村和尚 新罗大茅和尚 新罗龟山和尚 新罗云住和尚 兴元大浪和尚 虚堂和尚语录 玄泉二世和尚 雪江和尚语录 杨州丰化和尚 仰山东塔和尚 义堂和尚语录 义云和尚语录 益州西睦和尚 益州应天和尚 英州观音和尚 郢州芭蕉和尚 幽州谭空和尚 袁州仰山和尚 月舟和尚遗录 越州干峰和尚 枣树二世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 漳州罗汉和尚 镇州大悲和尚 镇州普化和尚 镇州谈空和尚 镇州万寿和尚 镇州万岁和尚 中峰和尚广录 竺仙和尚语录 涿州纸衣和尚 淄州水陆和尚 梓州龙泉和尚 佛照光和尚语要 苦瓜和尚画语录 清拙和尚禅居集 嵩岳破灶堕和尚 五台秘魔岩和尚 新来和尚好撞钟 永平元和尚颂古 终南山丰德和尚 琅琊山觉和尚语录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西源特芳和尚语录 盐山拔队和尚语录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大乘和尚(约8世纪) 虚堂和尚颂古评唱折中录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 华严和尚〔《神僧传》卷第六〕 蚬子和尚〔《神僧传》卷第九〕 华严和尚(唐幽州)[《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金和尚(唐河东悬瓮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狂僧(曹和尚)(汉洛阳告成县)[《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隐峰(亡名雉鸠和尚)(唐代州北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 自在(一钵和尚南印)(唐洛京伏牛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1】和尚

梵语upa^dhya^ya,巴利语  upajjha^ya。指德高望重之出家人。又作和上、和阇、和社、殟社、鹘社、乌社。音译为邬波驮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译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然和尚一语乃西域语之转讹,如龟兹语  pwa^jjhaw  等之误转。亦有谓印度古称“吾师”为乌社,于阗等地则称和社、和阇(khosha),和尚一语即由此转讹而来。又鸠摩罗什译此语为力生,意指弟子依师而生道力。

  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沙弥、沙弥尼之出家受戒法,应求二师,一为和上,一为阿阇梨;和上如父,阿阇梨如母。意即舍本生之父母而求出家之父母。在西藏喇嘛教之四种阶位中,以和尚为最上之第四位,其权力仅次于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住持诸大寺。日本佛教僧官阶位中,有大和尚位、和尚位等称呼,后则转为对高僧之尊称。[四分律卷三十三、卷三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宋高僧传卷三、玄应音义卷八、翻译名义集卷四、慧琳音义卷十三、禅林象器笺称呼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和尚

  (术语)Up&amacron;dhy&amacron;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余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阇(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于是国人每相语曰:莫起恶心,和尚知汝。”按,此二字见正史之始也。魏书释老志,浮图澄为石勒所宗信,号为大和尚。大和尚又始见此。翻译名义曰:“和尚外国名,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寄归传三曰:“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泛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百一羯磨一曰:“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言和上者,乃是西方时俗语,非是典语。”玄应音义十四曰:“和尚菩萨内戒经作和阇,皆于阗国等讹也。应言郁波弟耶,此云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近受经而诵也。又言邬波陀耶,此云亲教,旧译云知罪知无罪名为和尚也。”慧苑音义上曰:“和上,按五天雅言和上谓之坞波陀耶,然彼土流俗谓之殟社。于阗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虽诸方殊异,今依正释。言坞波者,此云近也,陀耶者读也。言此尊师为弟子亲近,习读之者也。旧云亲教师者是也。”业疏三上曰:“中梵本音邬波陀耶。在唐译言,名之依学,依附此人学出道故。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转云和上。如昔人解和中最上,此逐字而释,不知音本。人又解云:翻力生。弟子道力,假教生成。得其远意,失其近语。真谛所译明了疏,则云优波陀诃。稍近梵音,犹乖声论。余亲参译,委问本音,如上所述。彦琮译云郁波弟耶,声相近也。”秘藏记本曰:“天竺呼俗博士曰乌邪,汉家讹误以乌邪为和尚。加以乌邪是俗儒之称,而名道人,大误耳。正可云拔底耶,天竺呼有智僧为人师者为拔底耶。拔底耶者,亲教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3】和尚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 【4】和尚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两种:一是出家的受业和尚,俗称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坛上和尚,俗称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钵法流者亦可称他为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对女性和尚的称呼与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语阴性词缀-ni)称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现在有称尼僧、尼和尚为尼姑。依据律制,和尚之尊称原本限于僧,到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图澄来洛阳,深受石勒、石虎敬重,号曰大和尚,这是国王公卿称僧人为和尚之始。唐代有鉴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称,是指传戒和传法和尚。汉地佛教丛林(僧团)里的职称有严格规定,全寺僧人称这个大僧团的住持一人为和尚,其余僧人则不能称和尚。和尚任期已满,则称退居和尚,俗称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和尚一词深入民间,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内部的称呼,凡见僧人都一律称作和尚,按其年龄大小称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乡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称某和尚等,这是极不妥当的。(无名氏)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翻译名义集 【5】和尚

  或和阇羯磨。疏云: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传云:和尚,梵本正名邬波遮迦。传至于阗,翻为和尚,传到此土,什师翻名力生。舍利弗问经云: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又和尚亦翻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常近,受经而诵。善见云:和尚外国语,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明了论本云:优波陀诃,翻为依学,依此人学戒定慧故,即和尚也。义净云:邬波陀耶,此云亲教师,由能教离出世业故。故和尚有二种:一依教,即受业也;二依止,即禀学也。毗奈耶云:弟子门人,才见师时,即须起立;若见亲教,即舍依止。 - 宋·普润法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和尚

  (术语)受戒之师,谓为和尚。和尚之年长德高者,称为大。[囗@又](职位)西晋怀帝永嘉四年天竺之佛图澄至,石季龙倾心事之,号为大和尚,见佛祖统纪三十六。

俗语佛源 【7】和尚

  也写作“大和上”,通常用于敬称年高德劭的僧人。如日本人称鉴真为“唐大和上”。一般也用以称寺庙中的方丈、住持。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四谓:“沙门住方丈领众者,俗尊之曰大和尚。”中国第一个使用“大和尚”称号的,是晋代高僧佛图澄。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第六则说:“考得大和尚三字,乃是晋朝石勒的时节,有个佛图澄,自已称道。其实他是个圣僧,看那石勒皇帝,就如海上鸥鸟一般。神通广大,能知过去未来,俨然一尊燃灯古佛,自然动人钦敬。”据《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及《神僧传》卷一等记载:佛图澄原是天竺人,少学道术。来洛阳时,自称已有一百多岁。关于他,有种种神异的传说。后赵主石勒询以军国大事,屡有应验,因尊称佛图澄为大和尚。(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和尚

  (术语)正授戒之本主为戒师,又云戒和尚。余师者悉助手也。见“三师七证”条。和尚,又书和上,弟子呼师之称。参照和尚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白足和尚

  (杂语)见白足项。

五灯会元 【10】百灵和尚

  百灵和尚,一日与庞居士路次相逢。问曰:「南岳得力句,还曾举向人也无?」士曰:「曾举来。」师曰:「举向甚么人?」士以手自指曰:「庞公。」师曰:「直是妙德,空生也赞叹不及。」士却问:「阿师得力句,是谁得知?」师戴笠子便行。士曰:「善为道路!」师更不回首。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1】宝寿和尚

  宝寿和尚﹝第二世。﹞在先宝寿为供养主,寿问:「父母未生前,还我本来面目来!」师立至夜深,下语不契。翌日辞去。寿曰:「汝何往?」师曰:「昨日蒙和尚设问,某甲不契,往南方参知识去。」寿曰:「南方禁夏不禁冬,我此间禁冬不禁夏。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阓之中,浩浩红尘,常说正法。」师不敢违。一日,街头见两人交争,挥一拳曰:「你得恁么无面目?」师当下大悟,走见宝寿。未及出语,寿便曰:「汝会也,不用说。」师便礼拜。寿临迁化时,嘱三圣请师开堂。师开堂日,三圣推出一僧,师便打。圣曰:「与么为人,非但瞎却这僧眼,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法眼云:「甚么处是瞎却人眼处?」﹞师掷下拄杖,便归方丈。僧问:「不占阃域,请师不谤。」师曰:「莫。」问:「种种庄严、殷勤奉献时如何?」师曰:「莫污我心田」师将顺寂,谓门人曰:「汝还知吾行履处否?」曰:「知和尚长坐不卧。」师又召僧近前来,僧近前,师曰:「去,非吾眷属。」言讫而化。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2】本溪和尚

  本溪和尚,因庞居士问:「丹霞打侍者,意在何所?」师曰:「大老翁见人长短在。」士曰:「为我与师同参,方敢借问。」师曰:「若恁么从头举来,共你商量。」士曰:「大老翁不可共你说人是非。」师曰:「念翁年老。」士曰:「罪过!罪过!」 - 宋·普济

佛学大词典 【13】布袋和尚

  五代梁时僧。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谓四明人。姓氏、生卒年均不详。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常以杖荷一布袋,见物则乞,故人称布袋和尚。有偈曰(大五一·四三四中):“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可为其一生之写照。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载,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贮于囊中,时人称为长汀子布袋师。师能示人吉凶,颇能预知时雨。梁贞明二年(916)三月,师将示寂,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大五一·四三四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入寂。其后,有人于他州见师负布袋而行。世人以其为弥勒之化现,江浙之地多画其像流传

之。宋画遗品今唯存梁楷之布袋图。又传至日本后,成为七福神之一,民间多祭祀之。[宋高僧传卷二十一、佛祖统纪卷四十三、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五、释氏稽古略卷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九七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布袋和尚

  (人名)五代梁时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时号长汀子。常荷一布袋入鄽,见物则乞。一日,有僧在前行。师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福曰: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师负之而去。梁贞元三年,端坐岳林寺盘石,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遂入灭。后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明如惺龙华忏法后附有布袋和尚传。

佛学常见辞汇 【15】布袋和尚

  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县布袋和尚,常露腹欢喜,手执布袋,禅机幽默,所以被称为布袋和尚,相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 陈义孝编

五灯会元 【16】草堂和尚

  京兆草堂和尚,自罢参大寂,至海昌和尚处。昌问:「甚么处来?」师曰:「道场来。昌曰:「这里是甚么处?」师曰:「贼不打贫人家。」僧问:「未有一法时,此身在甚么处?」师作一圆相,于中书「身」字。 - 宋·普济

佛学大词典 【17】长耳和尚

  (?~950)五代僧。泉州(福建晋江)人,俗姓陈。法号行修,世称长耳和尚。相貌奇伟,长耳垂肩。幼时入北岩院(或谓入金陵之瓦官寺)出家,十三岁剃发,登长乐府(福建闽侯)戒坛受上品律仪。十八岁,参谒雪峰义存,得其心印,此后常现驯服猛兽等灵异。

  天成二年(927)入浙中(浙江),诸方皆来归依,遂于西关之高峰结庵,受教者益众,且扩建庵堂,称为“杭州耳相院”。吴越王曾问永明禅师,当代是否有真僧,永明推举长耳和尚,谓系定光佛之应身。广顺元年示寂,世寿不详,亦有谓寂于乾祐三年(950)。敕赐号“宗慧大师”。[宋高僧传卷三十、佛祖纲目卷三十四、六学僧传卷八、增订佛祖道影卷四(虚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长耳和尚

  (人名)吴越时,杭州法相寺长耳行修和尚,泉南陈氏子。长耳垂肩。七岁犹不言。或问之,忽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出家金陵瓦棺寺。参雪峰,得其心印。自是猛兽驯若。灵异益着。僧问如何是长耳?师以手曳耳示之。问南峰难到么?曰:只为他会不过。曰到后如何?曰孤峰独宿。吴越王问永明,今有真僧否?曰:长耳和尚,乃定光佛应身也。王礼称定光出世。师曰:弥陀饶舌。少选而化。宋赐号宗慧大师。

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