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中一般有大鍾、堂鍾和殿鍾。按寺院的製度,凡遇法會、集衆、食時、寢前及僧人寂滅等,都要撞鍾。撞鍾有一定的規則與技巧,其作用大致有叁個:警覺、號令和報時。《敕修百丈清規·法器章》指出:“大鍾,叢林召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可見撞鍾的重要作用是警覺僧衆,消除昏惰,精進修持。就其原義來說,“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意爲要做好一日和尚,就有撞好一日鍾,暗含每日精進之意。世人一般把和尚看作消極遁世的人,又把和尚同寺院的鍾聲聯系在一起。俗語“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比喻消極應付工作,得過且過地混日子。如《西遊記》第十六回:“那道人道:“拜已畢了,還撞鍾怎麼?”行者方丟了鍾杵,笑道:“你那裏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又如茅盾《子夜》十五:“我早就辭過職了,吳老板還沒答應,我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