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229 條與「和尚」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1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和尚 大和尚 戒和尚 白足和尚 百靈和尚 寶壽和尚 本溪和尚 布袋和尚 草堂和尚 長耳和尚 船子和尚 打地和尚 大和尚山 大通和尚 大陽和尚 大珠和尚 洞安和尚 兜率和尚 法華和尚 佛澳和尚 浮杯和尚 福溪和尚 付衣和尚 公期和尚 古寺和尚 過海和尚 黑澗和尚 黑眼和尚 紅螺和尚 金牛和尚 金沙和尚 利山和尚 嶺珏和尚 龍山和尚 樓子和尚 蒙溪和尚 米倉和尚 米嶺和尚 椑樹和尚 破竈和尚 齊峰和尚 清田和尚 鵲巢和尚 日子和尚 乳源和尚 石臼和尚 石林和尚 石梯和尚 水空和尚 水潦和尚 水塘和尚 松山和尚 堂頭和尚 天王和尚 烏臼和尚 逍遙和尚 興平和尚 秀溪和尚 雪庵和尚 一休和尚 幽溪和尚 元康和尚 雲山和尚 則川和尚 止觀和尚 豬頭和尚 紫桐和尚 寶蓋山和尚 布水岩和尚 長平山和尚 大乘山和尚 大天壽和尚 後白雲和尚 後招慶和尚 龍穴山和尚 憩鶴山和尚 日容遠和尚 睡龍山和尚 天柱山和尚 延長山和尚 趙橫山和尚 智異山和尚 竹園山和尚 百丈涅槃和尚 滄州米倉和尚 徹翁和尚語錄 陳州石鏡和尚 鼎州德山和尚 鄂州茱萸和尚 福州永泰和尚 撫州覆船和尚 關南道吾和尚 灌州靈岩和尚 灌州羅漢和尚 漢南高亭和尚 杭州多福和尚 杭州天龍和尚 和尚在缽盂在 洪州東禅和尚 洪州米嶺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 華亭觀音和尚 吉州福壽和尚 吉州禾山和尚 吉州匡山和尚 吉州止觀和尚 嘉州東汀和尚 嘉州黑水和尚 建州夢筆和尚 金華俱胝和尚 金陵天寶和尚 晉州大梵和尚 晉州霍山和尚 京兆府米和尚 京兆公畿和尚 京兆叁相和尚 京兆蚬子和尚 京兆香城和尚 荊門上泉和尚 景川和尚語錄 絕海和尚語錄 朗州古堤和尚 連州寶華和尚 廬山護國和尚 廬山慶雲和尚 廬州大覺和尚 潞州渌水和尚 洛京柏谷和尚 洛京南院和尚 洛京嵩山和尚 密庵和尚語錄 明州布袋和尚 南雄地藏和尚 南嶽橫龍和尚 南嶽金輪和尚 南嶽南臺和尚 千歲寶掌和尚 泉州東禅和尚 泉州瓦棺和尚 饒州峣山和尚 如淨和尚語錄 韶州大曆和尚 韶州華嚴和尚 韶州林泉和尚 韶州靈瑞和尚 神會和尚遺集 蜀川西禅和尚 水西南臺和尚 蘇州西禅和尚 臺州浮江和尚 臺州勝光和尚 潭州谷山和尚 潭州靈泉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 潭州嶽麓和尚 魏府大覺和尚 婺州蘇溪和尚 襄州曆村和尚 新羅大茅和尚 新羅龜山和尚 新羅雲住和尚 興元大浪和尚 虛堂和尚語錄 玄泉二世和尚 雪江和尚語錄 楊州豐化和尚 仰山東塔和尚 義堂和尚語錄 義雲和尚語錄 益州西睦和尚 益州應天和尚 英州觀音和尚 郢州芭蕉和尚 幽州譚空和尚 袁州仰山和尚 月舟和尚遺錄 越州幹峰和尚 棗樹二世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 鎮州大悲和尚 鎮州普化和尚 鎮州談空和尚 鎮州萬壽和尚 鎮州萬歲和尚 中峰和尚廣錄 竺仙和尚語錄 涿州紙衣和尚 淄州水陸和尚 梓州龍泉和尚 佛照光和尚語要 苦瓜和尚畫語錄 清拙和尚禅居集 嵩嶽破竈墮和尚 五臺秘魔岩和尚 新來和尚好撞鍾 永平元和尚頌古 終南山豐德和尚 琅琊山覺和尚語錄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西源特芳和尚語錄 鹽山拔隊和尚語錄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永源寂室和尚語錄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大乘和尚(約8世紀) 虛堂和尚頌古評唱折中錄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叁十卷) 華嚴和尚〔《神僧傳》卷第六〕 蚬子和尚〔《神僧傳》卷第九〕 華嚴和尚(唐幽州)[《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金和尚(唐河東懸甕寺)[《宋高僧傳》卷第叁十] 狂僧(曹和尚)(漢洛陽告成縣)[《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隱峰(亡名雉鸠和尚)(唐代州北臺山)[《宋高僧傳》卷第二] 自在(一缽和尚南印)(唐洛京伏牛山)[《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華嚴和尚〔《神僧傳》卷第六〕」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華嚴和尚〔《神僧傳》卷第六〕

華嚴和尚。學于神秀。禅宗謂之北祖。嘗在洛都天官寺。弟子叁百余人。每日堂食和尚嚴整瓶缽必須齊集。有弟子夏臘道業高出流輩。而性煩褊躁。時因臥疾不隨衆赴會。一沙彌瓶缽未足。來詣此僧頂禮雲。欲上堂無缽。如可暫借明日當自置之。僧不與曰。吾缽受持已數十年。借汝必恐損之。沙彌懇告曰。上堂食頃而歸。豈便毀損。至于再叁。僧乃借之。曰吾愛缽如命。必若有損同殺我也。沙彌得缽捧持兢懼。食畢將歸。僧已催之。沙彌持缽下堂。不意磚破蹴倒遂碎之。少頃僧又催之。既懼遂至僧所作禮承過且千百拜。僧大叫曰。汝殺我也。怒罵至甚。因之病亟一夕而卒。爾後經時。和尚于嵩山嶽寺。與弟子百余人方講華嚴經。沙彌亦在聽位。忽聞寺外山谷中若風雨聲。和尚遂招此沙彌。令于己背後立。須臾見一大蛇長七八丈。大四五圍。直入寺來努目張口。左右皆欲奔走。和尚戒之不令動。蛇漸至講堂升階睥睨若有所求。和尚以錫杖止之雲住。蛇欲至座遂俯首閉目。和尚戒之。以錫杖扣其首曰。既明所業。今當回向叁寶。令諸僧齊聲爲之念佛。與受叁歸五戒。此蛇宛轉而去。時亡僧弟子已有登會者。和尚召謂曰。此蛇汝之師也。修行累年合證果位。爲臨終之時惜一缽故怒此沙彌。遂作一蟒蛇。適此來者欲殺此沙彌。更若殺之當墮大地獄無出期也。賴吾止之與受禁戒。今當舍此身矣。汝往尋之。弟子受命而出。蛇行所過草木開靡如車路焉。行十四五裏至深谷間。此蛇自以其首叩石而死矣。歸白和尚。和尚曰。此蛇今已受生在裴郎中宅作女。亦甚聰慧。年十八當亡。即卻爲男。然後出家修道。裴郎中即我門徒。汝可入城爲吾省問之。其女今已欲生而甚艱難。汝便可救之。時裴寬爲兵部郎中。即和尚門人也。弟子受命入城。遙指裴家。遇裴請假在宅。遂令報雲。華嚴和尚傳語。郎中出見神色甚憂。僧問其故。雲妻欲産已六七日。燭燈相守甚危困矣僧曰。某能救之。遂令于堂門外淨床席。僧人焚香擊磬呼和尚者叁。夫人安然而産一女。後果十八年而卒。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