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94 條與「善巧」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7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善巧 處善巧 詞善巧 谛善巧 法善巧 根善巧 界善巧 十善巧 文善巧 義善巧 蘊善巧 成善巧品 出定善巧 出罪善巧 方便善巧 六處善巧 七種善巧 入定善巧 入罪善巧 善巧安心 善巧所緣 善巧真實 十種善巧 四善巧事 五種善巧 言詞善巧 緣起善巧 作意善巧 處非處善巧 根善巧決擇 善巧方便經 善巧工藝門 十種善巧智 種種論善巧 種種攝善巧 處世善巧決擇 方便善巧四種 界事善巧決擇 六種方便善巧 十種方便善巧 緣起善巧決擇 蘊事善巧決擇 處非處善巧決擇 十二種方便善巧 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成就善巧所得勝利 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觀察善巧及不善巧 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前際後際密意善巧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善巧方便波羅蜜多 施恩報恩方便善巧 隨順會通方便善巧 相應善巧所得勝利 異分意樂方便善巧 異攝論善巧有二種 于相善巧四種功德 于諸法相善巧菩薩 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十種方便善巧應作五事 于法叁摩地善巧菩薩相 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 蘊等善巧差別有二十叁種 心善巧差別及心轉善巧差別 以少善根感無量果方便善巧 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緣起善巧與處非處善巧差別 等持善巧與等至善巧四句分別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能于五明處及叁聚中決定善巧慧 叁摩地善巧與叁摩缽底善巧四句分別 以少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方便善巧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1】善巧

  善良巧妙之意。指佛菩薩教化衆生之方法巧妙。又作善權。爲善巧方便(梵upa^ya  -kaus/alya  ,音譯作伛和俱舍羅)之略稱。佛菩薩爲順應衆生之能力素質,而運用種種方便(化他之說法方法),巧妙攝取教化衆生,稱爲善巧攝化。爲適應衆生,而巧妙運用種種方法以救度之,此種方法,則稱善巧方便。[大寶積經卷五十一、法華義疏卷四上](參閱“方便”143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善巧

  (術語)善良巧妙之方便也。佛地論七曰:“稱順機宜,故名善巧。”文句二曰:“顯善權曲折,明觀行精微。”文句私記叁末曰:“舊譯以方便並爲善權,若唐叁藏翻爲善巧。”

佛學常見辭彙 【3】善巧

  各種巧妙的度人方法。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4】善巧

各種巧妙的度人方法。

- 梵心居士編

法相辭典 【5】善巧

瑜伽二十七卷十六頁雲:處善巧者:謂眼、爲增上緣,色爲所緣,緣等無間滅、意爲等無間緣,生起眼識、及相應法。耳爲增上緣,聲、爲所緣緣,等無間滅意、爲等無間緣,生起耳識、及相應法。如是乃至意、爲等無間緣,此生作意、爲增上緣,法、爲所緣緣,生起意識、及相應法。如是六識身、及相應法、皆由叁緣而得流轉。謂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若于如是諸內外處緣得善巧,名處善巧。
二解  顯揚十四卷五頁雲:雲何處善巧?頌曰:知諸觸諸受、由二種生門,依止于觸故;當知處善巧。如法處天處,後後所依止。由世俗谛二,了知二種姓。論曰:由善了知觸生門體,建立二處。謂根及境。如是由能生義,故名爲處。猶如世間修善法所,名爲法處。又善了知諸受依觸,是故建立觸爲彼處。如是所居住義,故名爲處。猶如世間天像住所,名爲天處。又複觸受二法生時,依世俗故;了知二性。謂觸者、受者。由觸、能觸對,受、能領納。此中顯示就勝義谛,觸者、受者、皆不可得。就世俗谛,二皆可得。是名處善巧。
叁解  法蘊足論九卷十四頁雲:阿難陀言:雲何智者于處善巧?佛言:智者于十二處,如實知見;是處善巧。謂如實知見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名智者于處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6】善巧

一作辭善巧。雜集論十一卷十二頁雲:雲何詞善巧?謂能善知我我所等世俗言詞,不深執著,隨順說故。若于文詞俱得善巧;便能妙善領受所說。善知訓釋文詞故;善知我我所等世俗言詞,不深執著,隨順說故;卽能無倒領受文義。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7】善巧

  爲叁乘所修所觀之法門“十善巧”之一。即觀苦谛、集谛、滅谛、道谛等四谛,及世間、出世間之因果。[辯中邊論卷中](參閱“十善巧”469)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善巧

  (術語)見十善巧條。

佛學常見辭彙 【9】善巧

  十善巧之一。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10】善巧

顯揚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谛善巧?頌曰:二自性苦故,合故,不應理。由無因,有因,及五種譬喻。如是隨覺故;應知谛善巧。隨覺未曾見未受義因緣。論曰:由能善觀我,于染淨二法,非順道理;名谛善巧。何等爲二?謂自性苦故,與苦合故。雲何自性苦故?謂若我,自性是苦者;爲無因?爲有因?若無因者;常應染汙。若有因者;應先清淨,後方染汙。故不順理,雲何與苦合故?謂引五喻,皆不順理。何以故?若言苦與我合者;不應如兩木共合。有不攝出離性過故。亦非如有情與木共合。有出離過故。亦非如火與薪共合。有性壞過故。亦非如衣與染色共合。于我體上,如白淨色,少分亦不可得故。亦非如心心法合。何以故?心是能取;與此同緣一境等,可名相應。于我,無此義故;不順道理。又由觀見未曾見義,及彼因緣;又複觀見未曾受義,及彼因緣;名谛善巧。謂從昔來,未曾了見苦集二谛,及彼因緣;從昔已來,未曾了見未曾經受滅道兩谛,及彼因緣。此中顯示出世智自體,及彼障斷勝利;是名谛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1】善巧

  雜集論十一卷十一頁雲:雲何法善巧?謂多聞故;于法善巧,便能速受。由具多聞者,多分能速受文句差別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2】善巧

  顯揚十四卷八頁雲:雲何根善巧?頌曰:于能取、生、住、及染汙清淨;無理我觀余于彼果增上。于如是方便,名爲根善巧。謂于取、生、住、染淨增上故。論曰:若不見我、于能取等,是增上故;名根善巧。何以故?非所計我、觀余因緣,于能取等,增上自在。卽余因緣、于能取等,是增上故。是故計我、不應道理。所言諸根于能取等是增上者,謂眼等六根、于取六境,是增上。男女二根、于能生相續,是增上。命根一種、于相續住,是增上。五受根、于染汙、是增上。信等八根、于清淨、是增上。此中顯示根善巧自體、及彼障斷勝利;是名根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3】善巧

  瑜伽二十七卷十五頁雲:若複于彼十八種法;從別別界、別別種子、別別種姓、生起出現,如實了知、忍可、審察;名界善巧。如實了知十八種法、從別別界、別別而轉,卽于因緣而得善巧。是故說此名界善巧。
  二解  顯揚十四卷五頁雲:雲何界善巧?頌曰:見叁因生故,說名界善巧。從無始自種、多種種生起,由此及于此,取者不可得。依自智成故;能除下劣性。論曰:由觀根境識叁法、從自因而生,名界善巧。所以者何?由彼諸法、無始流轉,從自種子、多生起,及種種生起。當知多生起者:如經言:非一界故。種種生起者:如經言:種種界故。複次由依諸根,于諸境界,能取之我、不可得故;能知所作、依自成立。不由大自在天等。是故凡所欲爲、不生下劣,自在修習。此中顯示界善巧自體,及彼障斷勝利,是名界善巧。
  叁解  法蘊足論九卷十叁頁雲:雲何智者于界善巧?佛言:智者于十八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複于六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複于六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欲界、恚界、害界、無欲界、無恚界、無害界。複于六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樂界、苦界、喜界、憂界、舍界、無明界。複于四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受界、想界、行界、識界。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欲界、色界、無色界。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色界、無色界、滅界。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劣界、中界、妙界。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善界、不善界、無記界。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有漏界、無漏界。複于二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有爲界、無爲界。是名智者于界善巧。

  四解  集異門論二卷叁頁雲:界善巧雲何?答:如有苾刍、如實知見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複次如實知見六界,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複次如實知見六界,謂欲界、恚界、害界、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複次如實知見六界,謂樂界、苦界、喜界、憂界、舍界、無明界。複次如實知見四界,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複次如實知見叁界,謂欲界、色界、無色界。複次如實知見叁界,謂色界、無色界、滅界。複次如實知見叁界,謂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複次如實知見叁界,謂劣界、中界、妙界。複次如實知見叁界,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複次如實知見叁界,謂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複次如實知見二界,謂有漏界、無漏界。複次如實知見二界,謂有爲界、無爲界。于如是種種界,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謂界善巧。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14】善巧

  系叁乘所修所觀之法門。即:(一)蘊善巧,指五蘊。(二)處善巧,十二處。  (叁)界善巧,十八界。(四)緣起善巧,十二因緣。(五)處非處善巧,處爲善因果,非處爲惡因果。(六)根善巧,二十二根。(七)世善巧,叁世無常之理。(八)谛善巧,四谛與世出世之因果。(九)乘善巧,二乘、叁乘之義。(十)有爲無爲善巧,依他起、圓成實之二性。以蘊、處、界等法,乃施設善巧智而爲修習觀察之所緣,故特稱善巧;或謂此等法能生善巧之妙智故。[辯中邊論卷中、瑜伽師地論卷叁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善巧

  (名數)緣覺之所觀也:一、蘊善巧,爲五蘊。二、處善巧,爲十二處。叁、界善巧,爲十八界。四、緣起善巧,爲十二因緣。五、處非處善巧,善之因果爲處惡之因果爲非處。六、根善巧,信等五根總爲二十二根。七、世善巧,爲叁世之道理,八、谛善巧,爲四谛世出世之因果。九、乘善巧,爲二乘叁乘等之義。十、有爲無爲善巧,爲依他圓成之二性。見辨中論。

佛學常見辭彙 【16】善巧

  緣覺乘行人所觀察的十種項目,即蘊善巧(五蘊)、處善巧(十二處)、界善巧(十八界)、緣起善巧(十二因緣)、處非處善巧、根善巧、世善巧、谛善巧、乘善巧、有爲無爲善巧。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17】善巧

集論七卷五頁雲:雲何文善巧?謂善知訓釋文詞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8】善巧

雜集論十一卷十一頁雲:雲何義善巧?謂于阿毗達磨毗奈耶中,善知其相故;于義善巧,便能多聞受。若善了知阿毗達磨等相,乃至蘊界處等所說事中;便能攝集衆多文故。 - 朱芾煌

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