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ks!ama。堪耐忍受身心之压迫痛苦之意。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六(大一二·七七九下):“不惜身命,堪忍众难。”即表此意。又梵语saha^(音译娑婆),意译为堪忍;堪忍世界即指娑婆世界。此因娑婆世界之众生,忍受贪、嗔、痴三毒及诸苦恼,且诸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忍受劳倦,故称堪忍世界。[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悲华经卷五、法华经卷七妙音菩萨品、法华文句卷二下、法华经玄赞卷二、翻译名义集卷七]
(术语)堪忍苦难也。南本涅槃经二十六曰:“不惜身命,堪忍众难。”俱舍论十八曰:“众苦逼身,皆能堪忍。”
堪能忍受苦难,是梵语娑婆的译义。 - 陈义孝编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堪忍?谓如有一、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又彼尊者、堪能忍受寒热饥渴蚊虻风日蛇蝎毒触。又能忍受他所干犯麁恶语言。又能忍受身中所有猛利坚劲辛楚切心夺命苦受。为性堪忍,有所容受;是名堪忍。
二解 集异门论二卷五页云:堪忍云何?答:谓能忍受寒热饥渴风日蚊虻蛇蝎等触;又能忍受他麁恶语,能起身中猛利切心夺命苦受。是谓堪忍。 - 朱芾煌
即菩萨十地中之初地,此为天台宗之说。为欢喜地之别名。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载,修行者已得四念处,则住于堪忍地中,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病,及挝打楚挞等一切身心苦恼;以其一切皆能忍,故称为堪忍地。[涅槃经会疏卷十一、法华玄义卷四上]
(术语)菩萨十地中,初地之别名。南本涅槃经十一曰:“得四念处已,则得住堪忍地中。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此堪忍地,配于菩萨之十地,诸师各有异见,天台一家以定之为初地之位。涅槃经会疏十一曰:“旧云:第五地禅波罗蜜备是堪忍地。今明不尔。若各就别圆,别论定果,已如前释。若圆别合论,还是初地。”玄义四上曰:“只登地时,不为二边所动,名不动地。上持佛法,下荷众生,名堪忍地。于生死涅槃,俱得自在,名无畏地。无畏地从我德立名,堪忍地从乐德立名,不动地从常德立名。净德通三处,登地之日,四德俱成。”
菩萨十地中初地的别名。 - 陈义孝编
集异门论七卷七页云:云何堪忍行?答:谓能堪忍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雨等触;又能堪忍他人所发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夺命苦受骂辱语言。如是种类,是名堪忍行。 - 朱芾煌
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虽复遭他手足块石刀杖等触之所加害,于彼尚无少恚恨心。况当于彼欲出恶言,欲行加害,况复发言毁辱诃责,以少苦触作不饶益。 - 朱芾煌
集异门论七卷七页云:云何不堪忍行?答:谓不堪忍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雨等触。又不堪忍他人所发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夺命苦受,骂辱语言。如是种类,是名不堪忍行。 - 朱芾煌
(界名)娑婆世界之译名。此界众生忍为恶故,又诸菩萨,为教化忍受劳倦故,名曰堪忍世界。文句二下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
(界名)同堪忍世界。即娑婆世界也。
瑜伽二十五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善能堪忍?谓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堪耐椎杵。于诸逼迫缚录禁闭捶打毁辱迫愶斫截众苦事中,自推己过,以业异熟为所依事;终不于他、发生愤恚,亦不怀恨、随眠不舍。如是虽遭轻陵毁辱;而其本性、都无变改,唯常于彼思为义利。又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风日蛇蝎恶触,他所干犯碜毒语言,身内所生猛利坚劲辛楚切心夺命苦受;为性堪忍,能有容纳。如是名为善能堪忍。 - 朱芾煌
认同你所说的。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