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93 條與「外道」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3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外道 內外道 叁外道 時外道 識外道 外道禅 外外道 本際外道 遍出外道 餔多外道 不修外道 出家外道 斷見外道 筏蹉外道 梵天外道 赴火外道 記論外道 寂默外道 空華外道 空見外道 口力外道 苦行外道 離系外道 六師外道 髅鬘外道 露形外道 論力外道 裸形外道 冥初外道 牛狗外道 叁種外道 色空外道 神我外道 勝密外道 十叁外道 時論外道 時散外道 事火外道 壽者外道 數論外道 順世外道 宿作外道 天魔外道 投淵外道 塗灰外道 外道梵天 外道居處 外道六師 外道叁寶 外道四見 外道四論 外道四執 外道四宗 外道問佛 外道五種 外道仙人 外道相善 無慚外道 無因外道 先尼外道 小乘外道 邪魔外道 邪因外道 鸺鹠外道 啞羊外道 一識外道 一因外道 雨衆外道 竹杖外道 自餓外道 自然外道 自坐外道 阿賴耶外道 二十種外道 附佛法外道 六苦行外道 曼荼羅外道 摩納婆外道 摩奴阇外道 內外道四執 尼幹子外道 叁十種外道 聲生者外道 聲顯者外道 獸主外道派 外道十六宗 外道十一宗 外道之梵天 無因果外道 自在天外道 大自在天外道 佛伏苦行外道 九十六種外道 九十五種外道 六種苦行外道 外道弟子叁種 外道略說法要 外道七種無常 內道與外道差別 外道不斷我語取 外道法是顛倒說 外道小乘涅槃論 外道小乘四宗論 一切智六師外道 德慧菩薩伏外道處 二十五種外道冥谛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釋外道小乘涅槃論 四種不死矯亂外道 外道計九執生世間 外道所執總有四種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 色無色天計涅槃外道 舍利子與外道論議處 外道處總有叁種衰損 外道殺淫女以謗佛處 外道說法與如來說法 外道有二種雜染根本 諸外道見違诤所生衆苦 合九十五種外道爲十一宗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外道于無我法性難入難了 內法大師與外道師不同品類 外道惡說法律中有七種過失 外道論中決定無有衆苦邊際 諸外道輩略有五種愚夫之相 九十五種外道與九十六種外道 內法弟子與外道弟子不同品類 俱利伽羅大龍勝外道伏陀羅尼經 菩薩所修無量與外道二乘有共不共 提婆菩薩破楞伽經中外道小乘四宗論 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盤論 ▲ 收起
當前顯示「事火外道」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佛學大詞典 【1】事火外道

  爲印度古代外道之一。彼等祭祀供養火天(梵Agni  ,巴Aggi  ,阿耆尼)等神祇,並妄執此類作法爲將來生天之因。其徒稱爲事火螺發(巴aggikajat!ila  )或事火婆羅門(巴aggikabra^hman!a  )。蓋事火外道主張火乃諸天之口,故投谷物、酥油等供物入于火中供養之,諸天得食即能降福祉于人。世尊在世時,事火之法頗爲盛行。世尊成道後,曾于尼連禅河邊訪事火婆羅門之叁迦葉,世尊先降伏火龍,其後又示現諸種神通,叁迦葉乃將事火之具投諸河中而歸依佛門。方便心論(大叁二·二四上):“晨朝禮敬、殺生祭祠、然衆香木、獻諸油燈,如是四種,名事火外道。”

  另于大日經卷六世出世護摩法品一一舉出外道所修事火法之名稱,皆爲吠陀經典所載者,即所謂之“四十四火法”,惟經中所舉示者僅有四十項,即:(一)大梵天(藏tshan%s-pa-chen-po-me  ),(二)簸縛句(藏tshan%s-pah!i-bu  ),(叁)梵飯(藏tshan%s-pah!i-zas  ),(四)畢怛啰(藏bha-ra-ta),(五)吠濕婆捺羅(藏bai-s/va-na-ra-da  ),(六)诃縛奴(藏ha-ba-na  ),(七)合毗縛诃那(藏srog-bya-len  ),(八)簸說叁鼻睹(藏n%os-bsrun%s  ),(九)阿闼末拏(藏a-tar-ba-na  ),(十)缽體多(藏par  ?),  (十一)補色迦路陶,(十二)忙路多,(十叁)縛诃忙囊,(十四)瞢檗盧,(十五)缽伽蒲(藏pra-ga-la  ),(十六)簸體無(藏bar-t!hi-ba  ),(十七)戌脂(藏gtsan%  ),(十八)殺毗(藏s/ad-bi  ),(十九)谟婆縛(藏kun%-byun%  ),(廿)素哩耶(藏n~i-ma  ),(廿一)瑜赭迦(藏sbyor-byed  ),  (廿二)跋那易迦(藏a-gne-ya  ),(廿叁)簸縛句(藏pa-ba-ka  ),(廿四)梵火(藏tshan%s-pah!i-me  ),(廿五)扇都(藏shi-ba  ),(廿六)阿縛賀甯(藏a-ba-ni-ka  ),(廿七)微吠脂(藏bi-ci-ci  ),(二八)婆诃娑(  藏sva-ha-sa  ),(廿九)合微誓耶(藏ha-bi  ),(卅)爾地(藏gter  ),  (卅一)阿密栗多(藏mri-t!a  ),(卅二)那噜拏(藏da-ru-na  ),(卅叁)訖栗旦多(藏stobs-sbyin  ),(卅四)忿怒(藏khro-bo  ),(卅五)迦摩奴(藏h!dod-las-skyes  ),(卅六)使者(藏pho-n~a  ),(卅七)社吒路(藏dsa-tha-ra  ),(卅八)薄叉(藏s/a-za  ),(卅九)縛拏婆目佉(藏rgod-mah!i-kha  ),(四十)瑜幹多(藏h!jig-pa  )等。

  此外,密教之護摩法無疑系襲自此類事火外道,然出世間之護摩法則以內觀爲護摩之基礎,此則非彼等事火外道所可比擬者。[中阿含卷十一頻鞞娑邏王迎佛經、長阿含經卷十九、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六、大日經疏卷八、百論疏卷中](參閱“十二火”33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