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184 條與「多羅」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40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多羅 貝多羅 缽多羅 逋多羅 多羅果 多羅盤 多羅樹 多羅葉 多羅掌 密多羅 刹多羅 鐵多羅 修多羅 優多羅 郁多羅 質多羅 阿跋多羅 阿唎多羅 阿耨多羅 八多羅樹 般若多羅 貝多羅葉 比目多羅 達磨多羅 多羅佛缽 多羅那他 多羅菩薩 多羅樹頭 多羅葉記 佛陀多羅 弗若多羅 彌多羅尼 摩多羅迦 摩多羅神 漚多羅僧 毗目多羅 毗質多羅 七多羅樹 蘇弗多羅 提多羅吒 嗢多羅僧 修多羅藏 修多羅論 修涅多羅 須涅多羅 鴦掘多羅 耶輸多羅 伊羅多羅 優多羅僧 郁多羅僧 阿唎多羅經 跋私弗多羅 鞞多羅尼河 波利質多羅 波羅質多羅 波頗蜜多羅 常修多羅宗 辰那弗多羅 達摩郁多羅 達磨郁多羅 佛陀蜜多羅 弗沙蜜多羅 減一多羅樹 毗摩質多羅 毗奢蜜多羅 婆蹉富多羅 婆利質多羅 婆須蜜多羅 奢利富多羅 舍利弗多羅 聖多羅菩薩 屍利密多羅 釋迦彌多羅 修多羅王經 鴦掘多羅國 伊羅缽多羅 優多羅摩納 郁多羅迦神 郁多羅究留 郁多羅鸠留 郁多羅鸠婁 郁多羅拘樓 郁多羅僧伽 圓滿修多羅 跋私弗多羅部 波羅利弗多羅 波羅頗密多羅 波吒厘弗多羅 帛屍梨密多羅 帛屍梨蜜多羅 帛屍黎蜜多羅 達摩多羅禅經 達磨多羅禅經 多羅夜登陵舍 伐阇羅弗多羅 弗沙蜜多羅王 毗末羅蜜多羅 毗世沙蜜多羅 聖多羅菩薩經 鴦堀多羅阿含 多羅那他佛教史 多羅菩薩曼荼羅 富那曼陀弗多羅 聖多羅菩薩梵贊 娑路多羅戍縷多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 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提多羅[口*宅]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波頗蜜多羅叁藏五教 薩達磨芬陀利修多羅 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 補剌拏梅呾利曳尼弗多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加陵伽波和邏波遮悉多羅那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達磨多羅禅經(二卷 有序) 聖多羅菩薩一百八名陀羅尼經 贊揚聖德多羅菩薩一百八名經 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 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修多羅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噜力經(一卷)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勤修止觀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疏(四卷) 弗若多羅(晉長安)[《高僧傳》卷二]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批注(四卷今作八卷) 修跋拏婆頗婆郁多摩因陀羅遮閱那修多羅 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 帛屍梨密多羅(晉建康建初寺)[《高僧傳》卷一]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之鈔(叁十卷 前有宗密經序)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唐京師勝光寺中天竺沙門)[《續高僧傳》卷叁]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儀) ▲ 收起
當前顯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閱藏知津 【1】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佛住楞伽山頂,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大慧菩薩以偈問百八句?佛以偈領。並爲出所未問,總以一切句非一切句答之。次答諸識生住滅有二種。次明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次答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次明上聖智叁相。次答所問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次答淨除自心現流頓漸之問。次答常不思議非同外道之問。次明五無間種性,及菩薩一闡提。次明叁自性。次明二種無我相。次答離建立,誹謗,見。次答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之問。一切佛語心品之二,答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次答修行者大方便。次答一切諸
法緣因之相。次答言說妄想相心經之問。次答自覺聖智所行之問。次明四種禅。次答般涅盤問。次明二種自性相,二種神力建立。次答緣起不同外道因緣之問。次答常聲爲惑亂。次明一切法如幻。次明當善觀名,句,形,身。及四種計論。次答四果差別通相之問。次明有二種覺。次明當善四大造色。次明當說諸陰自性相。次明外道有四種涅盤。次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次答自覺聖智相,及一乘之問。  一切佛語心品之叁,說叁種意生身。次答五無間不入地獄之問。次答佛知覺問。次答諸佛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次答不說是佛說問。次答離有無有相問。次答宗通相問。次答不實妄想問。次答善語義問。次明智識相。次明外道九種轉變論。次答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次答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問。次明一切法不生不應立宗。次答智不得問。次分別說通及宗通。次答勿習近世間論問。次答外道妄想涅盤,非順涅盤。  一切佛語心品之四,答如來爲作爲不作等問。次答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問。次答不生不滅無奇特問。次答外道七種無常,非是佛法。次答滅正受次第相續問。次答如來非常非無常。次因誰生誰滅之問,明如來藏是善不善因。次答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分別相。次答如恒河沙問。次答一切法剎那問。次答六波羅密有叁種分別。次答種種相違問難。次答不食肉義。
  達磨大師指此可以印心,故獨流通于世。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