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有性闡提。闡提,原指斷除善根、永不得成佛之根機。大悲闡提則謂大悲菩薩起大悲心,憐憫一切衆生,發願度盡衆生界,遂專行利他救濟,因而自身終無成佛之期。此系法相宗依楞伽經所說二種闡提中之“菩薩闡提”而立。即大悲菩薩雖發願度盡一切衆生,但衆生界無量無邊,又以無性有情畢竟不能成佛之故,遂受此大願之拘礙而終于失去成佛之時,永遠止于因位,故稱爲闡提,如觀音、文殊、地藏等皆屬之。[入楞伽經卷二、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本(窺基)、臺宗二百題卷五]
(術語)此爲第二種之通名。以大悲誓願,欲度盡一切衆生而後成佛者。故己無成佛之期。何則,以衆生盡有成佛之期也。因之亦名一闡提。
(術語)闡提爲梵語一闡提之略。成佛不可能之義。大悲闡提者,言爲有大悲而自己之成佛畢竟不可能也。如觀音地藏之大悲菩薩是也。見一闡提條。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薩,因他們發願衆生度盡方成佛道,而衆生無盡,故成佛亦無期。闡提是極難成佛的意思。 - 陳義孝編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薩,因他們發願衆生度盡方成佛道,而衆生無盡,故成佛亦無期,闡提極難成佛的意思。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