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28 条与“大愿”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大愿

  (一)指佛、菩萨愿众生成佛之心广大深重。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僧那品(大八·二○上):“菩萨为众生故,起大誓愿言:“我自当具足六波罗蜜,亦当教他人使具足六波罗蜜。””

  (二)指大悲愿力。即救度一切众生之大悲愿力;为阿弥陀佛之本愿力。[胜鬘经卷十二、旧华严经卷二十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大愿

  (术语)愿众生成佛之心也。又,佛愿救众生之心也。

法相辞典 【3】大愿

如正愿五种中说。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4】大愿

  指诸佛菩萨之广大本愿。佛菩萨以其本愿力,救济众生,度生死海,送至彼岸之净土;犹如船筏之运载旅人到达彼岸,故以“大愿船”喻之。或特指阿弥陀佛之本愿。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八下):“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上大愿船,送着西方。若众生肯上大愿船者,并皆得去,此是易往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大愿

  (譬喻)佛之本愿譬如船也。净土传曰:“菩萨乘大愿船,住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往生要集中本曰:“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乘大愿船送着西方。若众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去,此是易往也。”案清净觉经无此文,惟迦才净土论下有之。龙舒净土文二,引净土传而引此文,文少异。

佛学大词典 【6】大愿

  位于台湾台中县东势镇。开山住持圣心法师为宏扬地藏菩萨之精神,创建于民国四十三年(1954)。初仅平屋数间,八七水灾全被冲毁。五十年重建大殿及寮房,五十八年再度重建大殿。内殿庄严肃穆,外观宏伟堂皇,为本省佛寺中极为壮观之地藏菩萨道场。

佛学大词典 【7】大愿

  (一)乃胜鬘夫人于佛陀面前所发之三项大愿。又称三大誓愿、三弘愿。据胜鬘经三愿章载,胜鬘夫人于佛前受十大受(记)毕,继而发三大愿,即:(一)以此实愿,安隐(稳)无量无边众生;以此善根,愿于一切生得正法智。(二)得正法智后,必以无厌心为众生说法。(三)于所摄受之正法,当舍身、命、财来护持之。发愿毕,世尊即记胜鬘之三大誓愿,谓如一切色悉入空界。以其三愿为真实广大之誓,故世尊将菩萨所发恒沙诸愿,皆摄入此三大愿中。[大宝积经卷一一九、胜鬘宝窟卷上末、胜鬘义疏、胜鬘经疏详玄记卷六]

  (二)日本日莲宗之祖日莲被流放至佐渡时,曾立下三大誓愿,即誓愿弘扬法华经,使其成为日本之柱、眼与大船。

佛学大词典 【8】大愿

  十种大愿。又作十愿。(一)指普贤之十大愿。(参阅“普贤”5000  )

  (二)初地菩萨所发之十大愿,据菩萨地持经住品载,即:(一)供养愿,常愿以清净心供养诸佛。(二)受持愿,愿受持诸佛之教、行、证法而毋失。(三)转法轮愿,愿劝请一切诸佛转法轮。(四)修行愿,愿以菩萨所修诸行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上。(五)成熟愿,愿知一切所化众生之差别,随其所知教化,令生信入三乘道。(六)承事愿,愿知众生所居一切世界之净秽差别。(七)净土愿,愿求诸佛净土,摄取众生。(八)不离愿,愿与一切菩萨同智慧心、功德行。(九)利益愿,愿身口意业益物而不空。(十)正觉愿,愿成无上菩提,以菩提道利益众生。此十愿以真如为体,以初地菩萨见真如故,能成立之。又新华严经明法品亦举十种清净愿,华严经疏卷二十谓十种清净愿与前揭十愿含义相同,惟顺序略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大乘义章卷十四]

  (三)初学菩萨所发二种十愿。此十愿又称十种行愿,出自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所载之胜义谛品经。第一种十愿为:(一)愿度一切众生。(二)远离一切烦恼。(三)除灭相续习气。(四)于一切佛法无疑惑处。(五)救除众生之一切苦聚。(六)愿救众生离三途八难。(七)归依亲侍一切诸佛。(八)愿学菩萨之一切戒行。(九)升于空中示现毛端无量佛事。(十)  以大法鼓击动一切佛刹,众生闻者随机速入无余涅槃。同文另说修行菩萨应有之十愿,即:(一)愿为众生尽未来劫住于世间。(二)愿我至最后亲侍供养一切诸佛。(三)愿我令一切众生住于普贤菩萨行愿。(四)愿我积集一切戒行功德。(五)愿我普修六波罗蜜。(六)愿我满足菩提戒行。(七)愿我庄严净一切佛刹。(八)愿我生于十方佛刹。(九)愿我深求一切佛法能善自开解。(十)于诸佛刹成等正觉。上述之十愿皆为普善愿。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大愿

  (术语)普贤之十大愿王也。见普贤条。

佛学大词典 【10】大愿

  指密教中之五种大誓愿。即:(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福智无边誓愿集,  (三)法门无边誓愿学,(四)如来无边誓愿事,(五)无上菩提誓愿成。此乃大日如来之本愿,又为诸佛菩萨之总愿。可配于阿■、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大日等五佛。五大愿约当于显教之四弘誓愿。[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无畏三藏禅要、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卷下](参阅“四弘誓愿”167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大愿

  (名数)密宗所立,出于尊胜轨。是于佛地之五位发五愿也: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以度一切众生为愿,是愿求东方阿閦如来内证之菩提心也。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以集成无边功德为愿,是愿求南方宝生如来内证之福德者,福智圆满之位也。三、法门无边誓愿学,以学显密大小教法为愿,是愿求西方阿弥陀如来清净之转法轮智也。四、如来无边誓愿事,以成供养诸佛利乐众生二事为愿,是愿求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内证大精进智也。五、无上菩提誓愿成,以成就究竟之果德为愿,是愿求中央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也。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曰:“若于本教尊胜陀罗尼经,每于白月十五日,除灭业增福延命,要期诵一千遍,证出世三摩地,得不妄陀罗尼。(中略)若欲持诵,至道场先双膝着地,礼毗庐遮那佛及八大菩萨,发露忏悔,发五大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三、法门无边誓愿学,四、如来无边誓愿事,五、无上菩提誓愿成。”

佛学大词典 【12】大愿业力

  意指大愿之业因力等。见于昙鸾、道绰、善导等人之所著书。对此,净土宗有各种解释:(一)指大愿之业因力;盖净土之庄严与慈悲众生之功德,一切不外是阿弥陀佛本愿之作用力所致。(二)指大愿之力、大业之力;即法藏菩萨(阿弥陀佛在因位发愿时之名)之发愿与修行。法藏菩萨思惟救度众生而建立四十八愿,故称大愿力;菩萨发下大愿后,积累兆载大劫之六度万行,故称大业力。(三)指大愿、大业、大力;即法藏菩萨之发愿、修行以及结果所完成阿弥陀佛之救济力。[观经疏卷一、往生论注卷下、观经玄义分楷定记卷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大愿业力

  (术语)大愿力与大业力也。阿弥陀佛思惟五劫而建立之四十八愿为大愿,积累兆载永劫之六度万行为大业。观经玄义分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英汉对照词典 【14】大愿

Ten  Great  King  Vows  ==  十大愿王

The  vows  of  Visvabhadra  Bodhisattva:(普贤菩萨)
1.To  worship  and  respect  all  Buddhas.
2.To  praise  the  Thus  Come  One.
3.To  practise  offerings.
4.To  repent  all  karmic  hindrance.
5.To  rejoice  and  follow  merits  and  virtue.
6.To  request  that  the  Dharma  wheel  be  turned.
7.To  request  that  the  Buddha  remain  in  the  world.
8.To  follow  the  Buddha”s  teachings.
9.To  live  in  accord  with  all  living  beings.
10.To  spread  all  merits  and  virtue.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十二大愿

  (术语)药师如来之十二愿也。见药师条。

佛学大词典 【16】五百大愿

  五百广大之本愿。又称五百誓愿。即释尊在因位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种誓愿,舍净土成佛,而取秽土成佛。即释尊于过去因位中所作种种之难行、苦行,乃至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等,皆基于其往昔所发之本愿。[悲华经卷六、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五、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五百大愿

  (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所起五百誓愿。悲华经七曰:“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众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经文漫说五百分别为难。

阅藏知津 【18】广发大愿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