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44 條與「大慈」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當前顯示「僧緘(大慈寺亡名)(周僞蜀淨衆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僧緘(大慈寺亡名)(周僞蜀淨衆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釋僧緘者。俗名緘也。姓王氏京兆人。少而察慧辭氣絕群。大中十一年杜審權下對策成事。秘書監馮涓即同年也。幹符中巢寇充斥。隨流避亂。至渚宮投中。今成汭。汭攻淮海不利。遂削發出家。屬雷滿據荊州。襄州趙凝攻破之。梁祖遣高季昌誅滅焉。江陵遂屬高氏。緘避地夔峽間。後唐同光叁年入蜀。尋訪馮涓已死矣。遂居淨衆寺。而髭發皓然且面色紅潤逍遙。然人不測其情僞。有華陽進士王處厚者。乙卯歲于僞蜀落第。則周顯德二年也。入寺寫憂于松竹間見緘。緘曰得非王處厚乎。處厚驚曰。未嘗相狎。何遽呼耶。緘曰。偶知耳遂說本唐文宗大和初生。止今一百叁十余載矣。處厚曰。某身迹奚若。子將來之事極于明年。而今而後事可知矣。意言蜀將亡也。囑令勿泄。明日再尋杳沈聲迹。一日複扣關自來雲。暫去禮峨眉。結夏于黑水。方還。緘于案頭拈文卷。覽之則處厚府試賦[葶-丁+呆]曰考乎真僞。非君燭下之文。何多诳乎。遂探懷抽賦[葶-丁+呆]示之。此豈非程試真本乎。處厚驚竦不已。乃曰。仆試後偶加潤色。用補燭下倉卒之過也。師何從得是本也。緘曰。非但一賦。君平生所作之者。皆貯之矣。明日訪之。攜處厚入寺之北隅。同谒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坐于西庑下。俄有數吏服色厖雜。自堂宇間綴行而出。降階再拜。緘曰。新官在此便可庭參。處厚惶懅而作。緘曰。此輩將爲君之驅策。又何懼乎。甯知泰山舉君爲司命否。仍以夙負壯圖未酬前志請候登第後施行。複檢官祿簿見來春一榜人數已定。君亦預其間。斯乃陰注陽受也。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祿。此陽注陰受也。處厚震駭不知所裁。但問明年及第人姓名爲誰耶。緘索紙筆立書一短封與之。誡之嚴密藏之。脫泄禍不旋踵。須臾吏散。緘攜手出廟及瞑而去。至春試罷。緘來處厚家留一簡雲。暫還弊廬無複再面也。後往寺僧堂中問之。已他適矣。乃拆短封視之。但書四句。雲周成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爲程。及乎榜出驗之有八士也。二王處厚與王慎言也。王居一焉。惡其百日爲程。處厚唯狎同年置酒高會極遂性之歡。由是荒亂不起。是夜暴亡。同年皆夢。處厚藍袍槐笏驅殿而行。驗其策名之榮。止一百二十日也。詳其緘之生于文宗太和初也。成身在宣宗大中。王處厚遇之已一百叁十余歲也。次僞王蜀城都大慈寺僧亡名。恒諷誦法華經令人樂聞時至分衛取足而已。身微所苦有示方藥。伊僧策杖入青城大面山。采藥沿溪越險。忽然雲霧四起不知所適。有頃見一翁。僧揖之序寒暄問何以至此。僧曰。爲采少藥也。翁曰。莊舍不遠。略迂神足。得否。僧曰。迷方失路願隨居士。少頃雲散見一宅宇陰森既近。翁曰。且先報莊主人矣。僧入門睹事皆非凡調。問曰。還齋否。曰未食。焚香且覺非常郁悖。請念所業經。其僧朗聲誦經。勉令誦徹部。所饋齋馔皆大慈寺前食物。齋畢青衣負竹器以香草薦之。乃施錢五貫令師市胡餅之費。翁合掌送出。或問雲。此孫思邈先生也。到寺已經月余矣。其錢將入寺。則黃金貨泉也。王氏聞之收金錢。別給錢五百貫。其僧散施之。將知仙民恒在名山。次嘉州羅目縣有訴孫山人。賃驢不償直。乞追攝問。小童雲。是孫思邈也。縣令驚怪出錢代償。其人居山下。及出縣路見孫公取錢二百以授之。曰吾元伺汝于此。何遽怪乎。得金錢僧不知其終所。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