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44 條與「大慈」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當前顯示「大慈大悲」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佛學大詞典 【1】大慈大悲

  指佛菩薩濟度一切衆生之大慈悲心而言。即廣大無邊之慈悲。慈悲二字,本即含有“攝受衆生,拔苦與樂”之義,佛菩薩住于利他之心,拔除衆生無邊之苦,而予以喜樂。尤以佛更以無緣之大悲心而度化衆生,故“大慈大悲”一般多用于佛之慈悲。又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以“大慈”爲“與一切衆生樂”,以“大悲”爲“拔一切衆生苦”。觀無量壽經(大一二·叁四叁下):“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衆生。”大智度論卷二十七(大二五·二五六中):“菩薩大慈者,于佛爲小,于二乘爲大,此是假名爲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佛地論卷五](參閱“慈悲”580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大慈大悲

  (術語)佛菩薩廣大之慈悲也。與樂爲慈。拔苦爲悲。智度論二十七曰:“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中略)菩薩大慈于佛爲小,于二乘爲大。此是假名爲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法華經曰:“大慈大悲,常無懈倦。”

佛學常見辭彙 【3】大慈大悲

  偉大的慈心和悲心。給衆生樂叫做慈;拔衆生苦叫做悲。 - 陳義孝編

法界次第初門 【4】大慈大悲

  一大慈  二大悲

次十八不共法而辯大慈大悲者。諸佛得十八不共法等法。常在大慈悲住故。慈善根力。普熏叁業。于十方世界普現而作佛事。利益一切。故次而辯之。釋慈悲之名。雖同四無量中。而體殊別。非可爲類。故至極果。方得受于大名也

一大慈  佛住大慈心中。以大慈善根力故。能實與一切衆生世間樂及出世間樂。故雲慈能與樂。若四無量中慈。雖心念與樂。而衆生實未得樂。故不名大也。有二種與樂。一住大慈叁昧。慈力冥熏。隨所應得樂衆生。各得安樂。二慈叁昧力。普現叁業。隨有應得樂衆生見聞知者。各獲安樂。故名大慈。即是如意珠王身也

二大悲  佛住大悲心中。以大悲善根力故。能實拔一切衆生世間苦。分段生死苦。及變易生死苦。故雲悲能拔苦前四無量中悲。雖心念救苦。而衆生實未得脫苦。不名大悲也。有二種拔苦。意同慈中分別。但有拔苦之異。故名大即是藥樹王身也 - 隋·智顗 撰

俗語佛源 【5】大慈大悲

  給與歡樂爲“慈”,拔除痛苦爲“悲”,合稱“慈悲”。愛一切衆生爲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難的人爲大悲。佛家以“慈悲爲懷,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稱”兩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薩實行“四無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維《燕子龛禅師》詩雲:“救世多慈悲,即世無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之心。佛菩薩心量廣大平等,救度一切衆生而不見衆生之相,故稱“大慈大悲”,所謂“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大智度論》卷二七)“大慈大悲”常用以稱佛。如《說嶽》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大慈”、“大悲”又分別指稱彌勒、觀音兩尊菩薩。彌勒(Maitreya)意爲“慈氏”,是“未來佛”,當予衆生未來之樂,號爲“大慈尊”,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拔除衆生今現在之苦。號爲“大悲菩薩”。後來,幫助別人、救人于患難之中,都叫做“大慈大悲”、“大發慈悲”。亦用爲祈求別人憐憫和幫助的話。如《喻世明言》卷叁七:“伏望母親大人,大發慈悲,優容苦志。”又如茅盾《趙先生想不通》:“啊喲!大少奶奶,大慈大悲的嫂子!下次我再說,罰我爛舌頭!”(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法相辭典 【6】大慈大悲

佛地經論五卷十一頁雲:大慈大悲,無瞋不害無癡善根以爲自性。與樂、拔苦、行相有異。俱有叁種。有情緣等。慈是無瞋,悲是不害。慈緣無樂,欲與其樂。悲緣有苦,欲拔其苦。 - 朱芾煌

佛識慧集 【7】大慈大悲

偉大的慈心和悲心。給衆生樂叫做慈,拔衆生若叫做悲。

- 梵心居士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