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为佛教重要思想之一;“空”与“有”相对,遮有为空,其空亦空,即说有空亦空之,是为究竟之大空。对于小乘之“偏空”,而称大乘究竟之空寂为大空,即大乘之涅槃。大宝积经卷二十二(大一一.一二一中):“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宫殿亦复如是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众生设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槃。”又于十八空之中,无东西南北等方位之实体,亦称为大空。此外于密教中,了悟阿字本不生之理,亦称为大空。[入楞伽经卷三、无尽灯论卷上]
(术语)对于小乘之偏空,而谓大乘究竟之空寂为大空。空亦为空。是为究竟之大空。即大乘之涅槃也。密教以阿字为此大空。证之谓为大空智。宝积经二十二曰:“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空寂亦复如是,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众生没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槃。”入楞伽经三曰:“何者第一义圣智大空?谓自身内证圣智法空离诸邪见熏习之过,是为第一义圣智大空。”无尽灯论上曰:“后来重说般若法门,二乘三藏上下混杂,淘汰空法,所谓引小空归大空。呵偏空而入圆空,破假空而达真空。”又,十八空中,无东西南北等方位之实体。谓为大空。
非小乘之偏空,而是大乘究竟之空寂,谓之大空,亦即大乘之涅槃境界。 - 陈义孝编
辩中边论上卷八页云:诸器世间,说为所住。此相宽广,故名为大。所住空故;名为大空。 - 朱芾煌
非小乘之偏空,而是大乘究竟之空寂,谓之大空,亦即大乘之涅槃境界。
- 梵心居士编
(术语)依大日经所说,则托于&DF-8754;&DF-8759;&DF-875E;&DF-8763;&DF-8740;五字,以显大空之义。若此等字,连于上字则成上字大空之义。而字形以圆点表之。例如&DF-874A;&DF-87A6;等。因而约之于前字谓为闇字轮。大日经二曰:“&DF-8754;仰&DF-8759;若&DF-875E;拏&DF-8763;那&DF-8768;么,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诸事。”同疏七曰:“今毗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证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又吽字义显宗记下曰:“凡空点有七种:仰、让、拏、那、么、佉、也。”余详空点条。
(术语)见大空点条。
即密教大空不生之法身大觉位。法身具有无碍、包含、常恒等三德,如同世间之虚空具有无碍、包含、常恒等三德,故称为大空;又法身为诸法之所依,故加“位”之一字,称为大空位。即身成佛义(大七七·三八一下)︰“法身同大虚而无碍,含众象而常恒,故曰大空;诸法之所依住,故号位。”
(术语)见大空点项。
(一)为重空三昧之异称。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等。(参阅“重空三昧”3983)
(二)又作正觉三昧、究竟三空三昧。三空三昧即三解脱门。所谓大空三昧,即不执于空,亦不著有,照见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之三昧;住此三昧者,即住于佛之无碍智慧。又就字门而言,乃揔(n!a,努)字之义。为大日如夹之三摩地。如来住此大空三昧,无行无到,亦无去来,而能如其心量随缘应现。[大日经疏卷四、卷六]
(术语)三重三昧之异名。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也。见三三昧条。大日经疏六曰:“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囗@又]称百光偏照真言之&DF-874A;暗字,演密钞四曰:“行者止此十六位时,以十缘生方便证得暗字大空三昧,即是解了金刚项十六菩萨生,成等正觉也。”[囗@又]云正觉三昧,以&DF-875C;弩字为种子。大日如来之三摩地也。大疏四曰:“弩者大空三昧,如来住此大空三昧,无行无到,亦无去来,而能如其心量随缘应现,故云等随也。”
谓曼荼罗之体无相寂灭,而能成一切事,喻如虚空之无相寂灭,而能现一切相,故称大空曼荼罗。
(术语)虚空无相寂灭,能现一切之相,曼荼罗之体亦无相寂灭,能成一切之事,故托于虚空之喻,而称为大空曼荼罗。义释十三曰:“喻如虚空非众生数而众生所依。(中略)一切众生依正作业皆由此成,滋益众生成种种事,不可以虚空能成一切事故便谓虚空有为有相。今此大空曼荼罗亦如是,毕竟清净而无所不有,寂住寂然而不空成就。”
乃密教大金刚无胜三昧之异名,为金刚手菩萨所入之三昧。与傆( hu^m!,吽)字相应。大日经疏卷十(大三九·六八二中)︰“次金刚手入大金刚无胜三昧(中略),吽引此真言体也,无怖畏义也。诃是行,上一点是大空,下画是定,所谓大空行三昧,即是大金刚三昧之异名。”
(术语)不动尊之三昧也,以其真言&DF-87A4;字为体,&DF-87A4;之字体&DF-8770;诃字,是一切行不可得之义。故云大空行三昧。大疏十曰:“吽者是大空行三昧也。”
(杂语)谓金刚杵,羯磨等武器也。为绝待无相之战具,故云大空。又为大空智之所现。故云大空。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各从一门持大空战具,能破众生无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演密钞二曰:“大空,即智也。今此诸执金刚,各从一门内自证智遍一切处破诸众生无明障染义名战具。大空智即战具名大空战具,作持业释。”
佛地经论一卷十八页云:如是净土,乘既圆满;应有入门,从彼入门,御此乘入?故次说言: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谓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解脱、卽是出离涅盘。卽大空等,名解脱门。依从此门而入净土。遍计所执生法无我,说名为空。缘此三摩地,名空解脱门。相、谓十相。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六、男。七、女。八、生。九、老。十、死。卽是涅盘。无此等相,故名无相。缘此三摩地,名无相解脱门。愿、谓求愿。观三界相,无所求愿;故名无愿。缘此三摩地,名无愿解脱门。由此空等三解脱门,得入净土;故名为门。大如前说。此净土中亦应有事路乘门等。为令有情欣乐实德,故就行说。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