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26 條與「大覺」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大覺

  指釋尊之覺悟。又作正覺、大悟。釋尊覺悟宇宙之實相後,不僅將自己從迷惑中解放出來,更欲使他人得到解脫,而今覺行圓滿,故其覺悟稱爲大覺。[心地觀經卷一、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大覺

  (術語)佛之覺悟也。凡夫無覺悟,聲聞菩薩有覺悟而不大,佛獨覺悟實相,徹底盡源,故稱大覺。又聲聞雖自覺,而不使他覺,菩薩雖自覺亦使他覺,而覺事未滿。佛自覺覺他皆圓滿,故獨稱之爲大覺。仁王經上曰:“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心地觀經一曰:“敬禮天人大覺尊。”止觀一曰:“大覺世尊,積功行滿。涉六年以伏見,舉一指而降魔。”

佛學常見辭彙 【3】大覺

  偉大的覺悟,亦即佛的覺悟。凡夫無覺悟,聲聞緣覺菩薩雖有覺悟但不大,只有佛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稱爲大覺。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4】大覺

偉大的覺悟。亦即佛的覺悟。凡夫無覺悟,聲聞緣覺菩薩雖有覺悟但不大。只有佛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稱爲大覺。

- 梵心居士編

法相辭典 【5】大覺

佛地經論叁卷二頁雲:二由攝者:謂攝大覺地。大覺,是佛。具叁種身。一者、自性。二者、受用。叁者、變化。後當廣說。地、謂大覺所依所攝所行境界。安立自相所緣差別,以一切法爲境界故。安立所緣,言攝一切。安立自相,唯攝自體。合爲一故。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大覺

  (術語)覺母是文殊之異名,大者尊稱也。見覺母條。

佛學常見辭彙 【7】大覺

  文殊師利菩薩的別名。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8】大覺

文殊師利菩薩的別名。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9】大覺

  (一)又稱雲門寺。位于廣東乳源縣雲門山。雲門宗初祖文偃創建于五代同光元年(923)。(參閱“雲門山”5335)

  (二)位于北平旸臺山。始建于遼鹹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金時爲西山八大院之一,稱靈泉寺。明宣德叁年(1428)重修,改今名。

  (叁)位于浙江於潛縣北,西天目山蓮華峰。全稱大覺正等禅寺。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臨濟宗楊歧派高峰原妙創建。原妙之後,由大覺祖雍權攝寺事,後永泰住持此寺。寺有五鳳樓、諸天閣、藏經可觀樓等。元末遭兵火,明洪武十年(1377)隆潛重建,永樂元年(1403)遭洪水崩壞,十二年宗顧移寺址于今地,弘治七年(1494)知府梁萬鍾恢複舊址,重建大殿及禅堂等。明末複毀,今存者爲子院。[新續高僧傳卷十八、卷五十九、天目山名勝志(錢文選)]



  (四)位于臺灣高雄縣大社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由臺南知府蔣光焄所興建,爲臺灣古刹之一。臺灣光複後,由眼淨和尚出任住持。民國四十八年(1959)該寺恭請隆道、慈霭二法師晉山後,募資重建,現已頗具規模。

  (五)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大本山。位于京都市。本爲嵯峨天皇之離宮,時稱嵯峨院,貞觀十八年(876)皇女(淳和天皇)改之爲寺,而以恒寂法親王(淳和天皇皇子)爲開山。

後宇多天皇入住該寺後,大建伽藍,世稱中興開山、大覺寺法皇。日本南北朝之議和亦在此舉行。寺東之大澤池,景色頗佳。寺內藏有甚多佛畫。

佛學大詞典 【10】大覺

  位于臺灣臺中市五權路。創建于民國五十九年(1970)冬。緣于民國十叁年,信衆于萬春宮前舉行佛學講座,以皈依者日多,且露天講座之不便,乃籌建大覺院,以爲弘法之用。因信衆日增,院址不敷使用,遂購得五權路現址。五十四年成立財團法人,以翁茄苳爲董事長。五十九年破土奠基,大殿及兩廂叁層樓房

先後完成,巍峨堂皇,氣勢宏偉。

佛學大詞典 【11】大覺金仙

  指佛陀。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嘗诏改佛陀爲大覺金仙。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號大覺金仙,余爲仙人大士,僧爲德士,(中略)女冠爲女道,尼爲女德。”蓋時以佛教隸屬道教,謂佛爲仙人之一,實寓貶黜之意。然印度古代,每稱棲隱山林修道之人爲仙人,深含尊敬之意,而對佛陀,既視爲超乎聲聞、緣覺等之大覺者,故特以“大覺”、“大仙”稱之;又因佛身爲真金之色,故稱金仙,諸經中多用之,非如我國後世所含貶次于道流之意。[佛祖統紀卷四十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大覺金仙

  (術語)宋徽宗诏改之佛號也。宋史徽宗紀曰:“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號大覺金仙,余爲仙人大士,僧爲德士,女冠爲女道,尼爲女德。”

佛學大詞典 【13】大覺潑水

  即宋代雲門宗之大覺懷琏禅師(1009~1090)因洗面潑水于地而有省發之典故。大覺爲泐潭懷澄之法嗣。據五燈會元卷十五載,大覺誕生以來,即已知其天禀,自幼慕道而出家,寢食之間亦不懈怠,一日洗面,潑水于地,微有省發,即尋師訪道,後于泐潭之法席,會得禅旨,蒙受印可。[禅苑蒙求卷上]

佛學大詞典 【14】大覺世尊

  大覺與世尊之合稱。又作大覺尊。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稱大覺;爲世中之尊,故稱世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大八·八叁五上):“大覺世尊前已爲我等說摩诃般若波羅蜜多、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多、大品等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多。”另于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等之偈中亦見此稱。[摩诃止觀卷一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大覺世尊

  (術語)見大覺條。

佛學大詞典 【16】大覺引頸

  禅宗公案名。禅苑蒙求卷中(卍續一四八·一二○下):“魏府大覺禅師,僧問:“學人仗镆耶劍,擬取師頭時如何?”師便引頸,僧雲:“斬!”便打。”镆耶乃古代吳國之著名刀匠幹將之妻,其所製之名劍稱爲镆耶劍。公案中之“镆耶劍”表示利劍之意。此則公案說明大覺禅師對生死透脫之狀。[禅林類聚卷十七]

佛學大詞典 【17】大覺禅師語錄

  凡叁卷。又作蘭溪和尚語錄、建長開山大覺禅師語錄、大覺錄。宋代僧蘭溪道隆(1213~1278)撰,智光、圓顯等編。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冊。道隆于理宗淳祐六年(1246)赴日本弘法,故本語錄之編集系由道隆之中日兩國門人合力完成。內容包括住日本常樂寺、建常寺、建甯寺之語錄、小參,另有普說、法語、頌古、偈頌、佛祖贊、小佛事等,卷末附錄普說補遺一篇。

五燈會元 【18】廬州大覺和尚

  廬州大覺和尚,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爲甚麼鳥獸銜華?」師曰:「有恁麼,畜生無所知。」曰:「見後爲甚麼不銜華?」師曰:「無恁麼,畜生有所知。」 - 宋·普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