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540 条与“如来”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409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如来 二如来 七如来 如来呗 如来部 如来藏 如来禅 如来地 如来会 如来慧 如来家 如来拳 如来日 如来身 如来识 如来使 如来室 如来舞 如来衣 如来住 如来座 三如来 五如来 宝藏如来 宝生如来 宝胜如来 宝王如来 宝幢如来 遍照如来 不动如来 出如来血 大日如来 当今如来 定光如来 多宝如来 二如来藏 二种如来 法身如来 鼓音如来 观如来身 华光如来 金粟如来 空如来藏 冷是如来 妙云如来 普光如来 普贤如来 普现如来 奇光如来 如来八相 如来藏经 如来藏论 如来藏心 如来藏性 如来常住 如来顶相 如来金刚 如来拳印 如来三昧 如来身常 如来身会 如来十恩 如来十号 如来十力 如来十身 如来使者 如来双迹 如来所都 如来所屈 如来无诤 如来心经 三如来藏 三身如来 三世如来 色是如来 山海如来 生如来家 十如来地 天王如来 五如来色 五智如来 五族如来 心王如来 一切如来 赞叹如来 旃檀如来 辄如来敕 不空如来藏 炽盛光如来 甘露王如来 广博身如来 离怖畏如来 妙色身如来 如来宝菩萨 如来悲苦萨 如来悲菩萨 如来藏九喻 如来藏缘起 如来乘种性 如来唇菩萨 如来慈菩萨 如来刀菩萨 如来顶菩萨 如来发生偈 如来焚身处 如来钩菩萨 如来患甚笃 如来净华众 如来轮菩萨 如来愍菩萨 如来七胜事 如来七种语 如来脐菩萨 如来三昧耶 如来舌菩萨 如来舍菩萨 如来神力品 如来是梵有 如来寿量品 如来铄乞底 如来死后无 如来死后有 如来所得法 如来喜菩萨 如来笑菩萨 如来心菩萨 如来兴显经 如来牙菩萨 如来眼菩萨 如来腰菩萨 如来印菩萨 如来语菩萨 如来知觉生 如来至冷有 如来智印经 汝新于如来 善名称如来 十种如来藏 无碍光如来 无量寿如来 一切如来宝 一切如来定 隐没如来藏 正法明如来 着于如来衣 阿閦如来之印 宝如来三昧经 不可思议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 观自在王如来 开敷华王如来 如来般涅盘处 如来辩说菩萨 如来藏经十喻 如来成所作事 如来伏火龙处 如来告涅盘处 如来功德六相 如来盥浴等池 如来果上法门 如来毫相菩萨 如来甲胄菩萨 如来见法真实 如来教有三种 如来罥索菩萨 如来莲华菩萨 如来铃铎菩萨 如来秘密藏经 如来秘密慧经 如来念处菩萨 如来普光菩萨 如来乞食三意 如来三十二相 如来三种圆德 如来商佉菩萨 如来生起之相 如来胜德六义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施愿菩萨 如来是法语者 如来是真归依 如来死后有无 如来五种说法 如来心生起相 如来应正遍知 如来真说见耶 如来正勤菩萨 如来知思想生 十种供养如来 同如来庄严具 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印 一切如来智印 自性普贤如来 最极如来秘密 尊胜佛顶如来 阿閦如来羯磨印 阿閦如来之种子 八分分如来舍利 宝生如来羯磨印 不可思议光如来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广如来藏经 大佛顶如来心咒 大日如来四种身 金刚界大日如来 惊觉一切如来印 妙云自在王如来 如来不思议法身 如来功德六种相 如来句生执金刚 如来砾乞底菩萨 如来七日停棺处 如来如意宝菩萨 如来洒病苾刍处 如来是道理语者 如来是利益语者 如来是真实语者 如来体性无生观 如来为父说法处 如来为母说法处 如来无边誓愿事 如来应供等正觉 如来自誓三昧经 入如来地菩萨相 世医四法喻如来 释迦如来成道记 胎藏界大日如来 药师缂璃光如来 药师琉璃光如来 药师如来本愿经 一超直入如来地 一切如来必定印 不可思议诸佛如来 不信如来而行布施 慈氏菩萨造如来像 存三守一入如来禅 佛说如来师子吼经 降三世与阿閦如来 降三世与大日如来 降三世与释迦如来 栗呫婆子别如来处 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如来超过世间八法 如来称机示现语业 如来成就七种妙法 如来调伏方便二种 如来度千门人等处 如来二种善避他论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如来光明出已还入 如来慧及声闻等慧 如来灭后为有无等 如来入于寂静天住 如来入于聚落乞食 如来色身名身差别 如来十力生执金刚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说法现四种相 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如来四众人天各立 如来所说敎无与等 如来五转无上修根 如来言音略有三种 如来与阿罗汉等异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 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十种如来所作事业 释梵天等往如来所 维摩金粟如来后身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一切如来必定法印 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一切如来所生印明 一切如来所说义智 已善奉行如来圣教 月有十一事喻如来 诸佛如来有二记别 阿■如来念诵供养法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义经 大师是如来应正等觉 得一切如来智印如来 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 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 如来受乳糜及麦蜜处 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如来所说示现众生经 如来有二种甚希奇法 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 释迦如来涅盘礼赞文 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外道说法与如来说法 无忧最胜吉祥王如来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 一切如来顶白伞盖经 一切如来由三事平等 一切有情是如来藏等 宝如来三昧经(二卷) 宝月智严音自在王如来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毗卢遮那如来菩提心赞 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盘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如来不为世间八法所染 如来成所作智了义之教 如来或时随顺世间而转 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 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如来说法不共阿罗汉等 如来说法能灭二种无智 如来心入少欲住中三相 有彼一切如来知见觉得 纯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 佛说如来兴显经(四卷) 菩萨智等与如来智等差别 如来所行与如来境界差别 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世俗见如来及胜义见如来 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 诸功德有七种垢如来永无 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 得一切秘密法性无戏论如来 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 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 如来化身无自依心有依他心 如来色身随诸众生所乐示现 如来天眼遍行一切有情义境 如来无量法教皆由三种理趣 如来与阿罗汉等同分异分。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一切如来所有三身有别无别 一切如来唯于四法有增减相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 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 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皆不可记 如来死后为有为无等亦不应记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无能胜旛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二种于如来所称扬赞叹甚希奇法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如来成就六分得名无间论师子王 一切如来诸法本性清净莲华三昧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说无能胜旛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如来顶轮王一百八名赞经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 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 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名如来藏论) 大方广如来秘藏经(二卷或作一卷)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罗陀罗尼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三卷) 如来除灭于义不善补特伽罗所有犹豫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一卷)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 前有序文)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如来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大涅盘皆无二相 如来解脱及离盖住与阿罗汉解脱及离盖住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半卷)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一名诸佛法身经) 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 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今作十卷) 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 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 金刚顶经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三昧力明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 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 须摩提长者经(一名会诸佛前亦名如来所说示现众生)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上下合卷) 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拿经(五卷今作三卷)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1】如来

  梵语tatha^gata,巴利语同。音译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怛他哦多、多阿竭。又作如去。为佛十号之一。即佛之尊称。盖梵语tatha^gata  可分解为  tatha^-gata(如去)、tatha^-a^gata(如来)二种,若作前者解,为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涅槃之义,故称为如去;若作后者解,则为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佛陀即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为如来。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大一·七五下):“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大智度论卷五十五(大二五·四五四下):“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中略)故名如来;(中略)智知诸法如,从如中来,故名如来。”又因佛陀乃无上之尊者,为无上之无上,故亦称无上上。又“如来”之称呼,亦为诸佛之通号。

  巴利文长部经注(Suman%gala-vila^sini^)举出如来有九义;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则举出如来有十一义。此外,大宝积经卷九十、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十三、佛性论卷二如来藏品等,亦各有不同之说法。

  另据成实论卷一、行宗记卷上等之说,乘真如之道而来成正觉者,是为真身如来;而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者,是应身如来。

  天台家依成实论卷一之“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一语,解释真身、应身二如来之义,称为二如来;据法华文句卷九之解释,即:乘(如如之智)如实(如如之境)道(因)来成正觉(果)者,因境智契合,功果圆满,是为真身如来;而以如实智乘如实道(境智契合),来至三界示现八相成道者,是为应身如来。此外,天台家又依大智度论卷二之“如法相解,如法相说”一语,解释法身、报身、应身三如来之义,称为三如来;据法华文句卷九之解释,即:遍一切处而无有异为如,不动而至应一切处为来,此指法身如来;从理名如,从智为来,此指报身如来;境智冥合为如,来至三界转妙法轮而说法为来,此指应身如来。[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十号经、坐禅三昧经卷上、大智度论卷十、卷二十一、卷七十、卷七十二、卷八十五、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菩提品、大日经疏卷一、翻译名义集卷一](参阅“十号”48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如来

  (术语)梵语曰多陀阿伽陀Tath&amacron;gata,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此释通于二身。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转法轮论曰:“如实而来,故名如来。(中略)涅槃名如,知解名来,正觉涅槃故名如来。”智度论二十四曰:“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胜鬘宝窟上末曰:“如来者体如而来,故名如来。又如诸佛来,故名如来。问:体如而来,故名如来。此是应身,何有来义?真如法身。云何有来?答:如本隐今显,亦得称来。”大日经疏一曰:“如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行宗记上一之二曰:“真如平等,体离虚妄,故曰如实。乘履此法出现利生,故得此号。”秘藏记本曰:“如来谓成佛以后悲愿力故垂化也,乘如而来故曰如来。”教行信证四曰:“真如即是一如,然者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又梵云修伽陀(Sugata),译言如去,又译好去,是如实去生死之义也,故如来如去相对,则如去者向上自利,而如来者向下利他也,以此二名显佛之无住涅槃。余见多陀阿伽陀条。

佛学常见辞汇 【3】如来

  佛十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4】如来

  瑜伽四十九卷十六页云:当知此中诸有所言所说所宣,一切如实,皆无虚妄;故名如来。
  二解  如如来十号中说。
  三解  法蕴足论二卷二页云:言如来者:如世尊言:从菩萨证无上正等菩提夜,乃至佛无余依般涅盘界夜,于其中间,诸有所说宣畅敷演,一切皆如,无有虚妄,无有变异,谛实如理,无有颠倒。皆以如是如实正慧见已而说,故名如来。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5】如来

另译为「如去」,音译为「多萨阿竭、多陀阿伽度」,1.诸佛证同一真理而成佛(来);指佛陀,如「如来、应、等正觉……」,为三藐三佛陀的十号(十种称号)之一。2.在「我见」下以生死流转中有实体来来去去;指生死流转的主体,如「如来死后有」(死后如来存在)、「异色有如来耶」? - 庄春江居士编

佛识慧集 【6】如来

佛十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故名如来。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如来

  (名数)天台一家依成实论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之语,解真应之二如来。如实者是如如之境,乘者是如如之智,道是因,觉是果,境智契合,而未穷满之位(是因),谓之乘如实道,已穷满之位(是果),谓之来成正觉,即真身如来也。又境智契合,谓之乘如实道,来至三界示现八相成道,谓之来成正觉。是应身如来也。前真身之释,属于乘如实道之四字因,今者全属于果,欲果上之境智冥合,而来生于三界也。法华文句九曰:“道觉义成,即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真身如来也。以如实智乘如实道来至三界,示成正觉者,即应身如来也。”

佛学大词典 【8】如来

  指施饿鬼会时,所唱礼之七尊如来。即:(一)宝胜如来,(二)多宝如来,(三)妙色身如来,(四)广博身如来,(五)离怖畏如来,(六)甘露王如来,(七)阿弥陀如来。瑜伽集要所揭之名略异,乃宝胜、离怖畏、广博身、妙色身、多宝、阿弥陀及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又现今施饿鬼会,常于七流五色幡上书此七尊如来名号,悬施饿鬼栅周围,称七如来幡。[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净土诸回向宝鉴卷一](  参阅“五如来”1075)

佛学大词典 【9】如来

  即赞咏如来妙色身之偈。于胜鬘经举出全文(大一二·二一七上):“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此八句之中,前四句赞叹佛之应身,次二句赞叹佛之报身,而“一切法常住”一句,则赞叹佛之法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如来

  (仪式)如来妙色身等二偈八句,讽梵呗之调子,故云如来呗。简称之曰梵呗。胜鬘经曰:“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第一偈,叹佛之应身,次二句,叹佛之报身,一切法常住一句,叹佛之法身。法会之常式,多唱此文。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如来

  (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云佛部。大日释迦等诸佛之部类也。

佛学大词典 【12】如来

  (一)梵语tatha^gata-garbha。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盖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又一切染污与清净之现象,皆缘如来藏而起之教法,即称如来藏缘起。经论中常以该思想阐明人之迷、悟对立意义。胜鬘经法身章(大一二·二二一下):“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大方等如来藏经亦列举莲花内有化佛、淳蜜在岩树中、真金堕于不净处、弊物裹金像、贱女怀贵子等九喻,详加解说其义。

  佛性论卷二如来藏品谓“藏”有三义:(一)所摄藏,一切众生悉摄于如来之智内。(二)  隐覆藏,如来法身无论因位、果位,俱不改变;然众生为烦恼所覆,故不得见。(三)能摄藏,如来果德悉摄于凡夫心中。于同论卷二自体相品与胜鬘经自性清净章谓“藏”有自性、因、至得、真实、秘密等五义,即:(一)万有悉为如来之自性,由自性之义而言,称为如来藏。(二)此藏乃圣人修行正法而生之对境,由成为境界之“因”义而言,称为正法藏,或法界藏。(三)信此藏可得如来法身之果德,由至得之义而言,称为法身藏。(四)此藏超越世间一切虚伪,由真实之义而言,称为出世藏,或出世间上上藏。(五)一切法若顺此藏则得清净,反之则成染浊,由秘密义而言,称为自性清净藏。以上五项称为五种藏。大乘止观法门卷一,则列举能藏、所藏、能生之三义;圆觉经略疏卷上,亦举出隐覆、含摄、出生等三义,称为三种如来藏。另据胜鬘经空义隐覆真实章载,如来藏可分二种:(一)如来藏超越烦恼,或与烦恼不同,亦即于如来藏中烦恼为空,称为空如来藏。(二)如来藏具足一切法,而与烦恼不离、不脱、不异,此即不空如来藏。又同经法身章载,如来藏尚可分为二义:(一)在缠,被烦恼所缠缚之状态,包含空与不空二如来藏。(二)出缠,脱离烦恼缠缚之状态。大乘起信论则谓,真如有如实空与如实不空二面;觉之体相若以四镜为喻,即:(一)如实空镜,即空如来藏。(二)因薰习镜,即不空如来藏。(三)法出离镜。(四)缘薰习镜。前二者为在缠,后二者则为出缠。

  释摩诃衍论卷二归纳以上诸说,而立十种如来藏。即:大总持如来藏、远转远缚如来藏、与行与相如来藏、真如真如如来藏、生灭真如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能摄如来藏、所摄如来藏、隐覆如来藏等十种。

  或以如来藏与阿赖耶识、阿摩罗识(九识家所立之第九识)为一,例如入楞伽经卷七(大一六·五五六中):“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又(大一六·五五六下):“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此时如来藏即阿摩罗识。

  如来藏之思想,在印度较唯识说早成立,与中观、唯识等思想不同,然后世在唯识说之外,未别立如来藏,而于唯识说中论述如来藏。我国地论宗则以如来藏为究竟,而立净识缘起说。天台宗认为如来藏即实相,而视其为不可思议之妙法。于华严宗,在三祖法藏之起信论义记卷上立有四宗教判,第四宗即名如来藏缘起宗;内容含摄楞伽、密严、起信、宝性等经论之说,就该宗五教判而言相当于第三之终教。又密教胎藏界曼荼罗所说,即根据如来藏思想而来。[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卷四、入楞伽经卷一、大乘密严经卷下、大般若经卷五七八、无上依经卷上、金刚仙论卷五、大智度论疏卷十四、法华经玄义卷五下、大乘义章卷一、卷三末、四分律疏饰宗记卷三本](参阅“譬喻”6809)

  (二)指佛所说之一切经藏。增一阿含经卷一(大二·五五○下):“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如来

  (术语)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三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于众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为不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于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一切法也。楞伽经四曰:“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众生。”胜鬘宝窟下本曰:“一切众生无有出如如境者,并为如如所摄故名藏也。则众生为如来所摄也,是如来藏众生。”起信论义记上曰:“如来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门,以其在于众生位故,若在佛地则无和合义。”(二)隐覆之义,真如在烦恼中时,为烦恼隐覆如来之性德,而不使显现,故名如来藏,是众生之烦恼藏如来也。胜鬘经曰:“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又曰:“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理趣般若经曰:“一切有情皆如来藏。”同述赞下曰:“此真性正实如来藏在缠中名如来藏,一切众生皆有真理故。”胜鬘宝窟下本曰:“如来性住在道前为烦恼隐覆,众生不见,故名为藏,是众生藏如来也。”(三)能摄之义,真如在烦恼中。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来藏。占察经下曰:“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起信论曰:“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述赞下曰:“藏谓库藏,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名如来藏,现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起信论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能摄故出生也),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梵Tath&amacron;gatagarbha。[囗@又]如来所说之一切经藏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其有专心受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

佛学常见辞汇 【14】如来

  真如在烦恼中,摄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 - 陈义孝编

佛学次第统编 【15】如来

  “二如来藏”大乘止观法门云二如来藏: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藏以含摄为义,谓一切众生烦恼心中,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如石中有金,木中有火,故云垢藏之中,佛性满足,是名如来藏也。
  一、空如来藏  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体平等,离性离相,非惟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能起之心,亦不可得,是名空如来藏。
  二、不空如来藏  谓此心性,具足无漏清净功德,及诸有漏业惑染法,包藏含摄,无德不备,无法不现,故名不空如来藏。
  “三如来藏”圆觉经略疏云三如来藏: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因中说果,故名如来。藏者含藏之义,谓含藏一切善恶法也。的指其体,即第八识名如来藏也。
  一、隐覆藏  谓诸众生,本有真如法身之理。在第八识中,为无明烦恼之所隐覆,而不能见,故名隐覆藏。
  二、含摄藏  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所依止,以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名含摄藏。
  三、出生藏  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本,遇缘熏习则能出生世间出世间有情无情等法,故名出生藏。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6】如来

如来藏,又称如来胎,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的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如来藏梵语  tathagatagarbha,指隐藏于一切众生贪嗔烦恼的身中、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此又称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藏。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如《胜鬘经·法身章》曰:“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如来藏与佛性为同一意义,佛性可说是“佛的本质”,或者说是“佛的本性”。一切众生,皆具有与佛相等的本性,因此众生皆具有成佛的势能,未来皆能成佛。佛性即是如来藏,或称为“如来胎”——藏如来的东西,所藏的是“如来之胎儿”。当然这是一种譬喻,意指为烦恼所缠的众生,人人皆具有未来成为如来的如来智。在印度,如来藏思想是公元三世纪开始兴起的,而于公元四五世纪间,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思想。此一思想发展的过程,自如来藏经典出世之先后可窥知其轨迹。而最早出现的如来藏思想的经典,是《大方等如来藏经》。《如来藏经》列举九喻,详加解说其义。即:一、如未开花内有如来身结伽跌坐,具天眼者见之,即除去萎花,使其显现。二、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守护围绕之,有人以巧智方便拂彼蜂,得随意取蜜。三、如梗粮未离皮糠,贫愚轻贱之人谓为可弃,若除荡精白,贵显王侯亦用之。四、如真金堕不净处,经年累月毫无朽坏,有天眼者知之,自不净中出真金,随意受用。五、如贫家有珍宝藏,但家人不知,又无语者,遂不能开发此宝藏。六、如庵罗果之种子,在核内不坏,种于地,成大树王。七、如有人以弊物裹真金像,行诸他国,于途忽命终,金像遂弃置旷野,遭行人践踏。得天眼者见之,取出金像,众皆礼敬。八、如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而不自知,常作下劣生贱子之想。九、如铸师将初铸成之真金像倒置于地,外虽焦黑,但内像不变,开模出像,金色晃耀。



而集如来藏思想之大成的,是《究竟一乘宝性论》,这是出于以上经典之后的论典,把已出世的经典中、有关如来藏思想的要义,都引用在论典中,所以这是集如来藏思想之大成的一部论典。而影响中国佛教特深的,还有一部《大乘起信论》。《起信论》继承《楞伽经》的思想,以一心、二门、三大,成立三界唯心义。一心者、即众生心,二门者、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三大者、体大、相大、用大。依照《起信论》的理论,一切法皆从一如真心上生起显现。此即是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是从法性真如海流出,此即称为真如缘起。起信论以众生本具之心,为大乘教法的主体。主张此心摄有为无为、世出世间一切色心诸法,体性无碍,染净同依。此约能持之有情,曰众生心;约所持的功德,名如来藏。



中国大乘佛教,习惯上把佛教分为性、相两宗,以法相唯识宗称为法相宗或相宗,以中国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称为法性宗或性宗。虽然这种分类方法并不确切,但是千余年前沿用至今,约定成俗,也就无从辨正了。性相两宗的差异,一者是“唯心真妄异”,一者是“真如随缘凝然异”。唯心真妄异者,法相宗谓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缘起诸法;法性宗谓不生灭之真如、与生灭和合而缘起诸法。真如随缘凝然异者,法相宗谓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法性宗谓真如具有不变、随缘二义,因随缘之故,应染净之缘而作善恶之法。法相宗说的是八识组成的生灭无常的妄心,法性宗说的是真如——如来藏心。法相宗以真如为凝然不动之理体,法性宗以真如有不变与随缘二义。而真如随缘、有能生的大用,就是“如来藏缘起”。



在印度,心不是常住真心(理心)或不变之性,而是人的精神主体,即所谓八识之心或攀缘之心(事心)。瑜伽行学派是如此说心,中观学派也是如此说心。如《大智度论》曰:“心有两种,一是生灭心,一是相续心”。《瑜伽师地论》曰:“心有二义,一是集起义,二是积聚义”。以上所说的心,都是生灭变异的“事心”,不是“真如凝然”的理心”。而中国佛教真常唯心的心,指的是如来藏心、妙真如心。在真如缘起论中,心与性是统一的,心的概念不再是一个主体的、有为法的思维之心,而是天人合一的宇宙之心,它是万有的终极本体,是产生一切事物的根源,是一切万有本体之理性,也就是佛法中的如来藏、佛性。中国佛学中所称的佛性,是印度佛学术语与中国文化融摄后的产物。“众生皆具佛性”,不正是对中国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最佳注释吗?中国人对于如藏、佛性的信受不疑,正是中国文化的表现。 - 于凌波居士著

阿含辞典 【17】如来

收藏如来教说的宝箱;指佛经。 - 庄春江居士编

佛识慧集 【18】如来

真如在烦恼中,摄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

- 梵心居士编

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第14页第15页第16页第17页第18页第19页第20页第21页第22页第23页第24页第25页第26页第27页第28页第29页第30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