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20 條與「娑婆」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娑婆

  梵語saha^。又譯沙诃、娑呵、索诃。意譯忍、堪忍、能忍、忍土。指娑婆世界(梵Saha^  -lokadha^tu  ),即釋迦牟尼進行教化之現實世界。此界衆生安于十惡,忍受諸煩惱,不肯出離,故名爲忍。又有諸佛菩薩行利樂時,堪受諸苦惱之義,表其無畏與慈悲。又譯作雜惡、雜會。謂娑婆國土爲叁惡五趣雜會之所。此外,娑婆一詞原指我人所住之閻浮提,後世遂成爲一釋迦佛所教化之叁千大千世界,而總稱百億須彌山世界爲娑婆,並以釋尊爲娑婆世界之本師。[法華文句卷二下、法華玄贊卷二、大唐西域記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娑婆

  (界名)Sah&amacron;,又作沙诃,娑诃樓陀。新雲索诃。堪忍之義,因而譯曰忍土。此界衆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離,故名爲忍。又諸菩薩行利樂時,堪受諸苦惱之義。又此界衆生有貪嗔癡等煩惱之過,衆生忍之,故名。又作雜惡。雜會。以是爲叁惡五趣雜會故也。此爲叁千大千世界之總名。一佛攝化之境土也。法華文句二曰:“娑婆,此翻忍,其土衆生安于十惡,不肯出離,從人名土,故稱爲忍。悲華經雲:雲何名娑婆?是諸衆生忍受叁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亦名雜會,九道共居故。”法華玄贊二曰:“梵雲索诃,此雲堪忍。諸菩薩等行利樂時,多諸怨嫉衆苦區惱,堪耐勞倦而忍受故,因以爲名。娑婆者訛也。(中略)是叁千大千世界,號爲娑婆世界。”探玄記四曰:“娑婆者此雲堪忍,悲華經雲:此中衆生貪嗔癡等過,梵王忍之,故爲名也。”西域記一曰:“索诃世界叁千大千國土,爲一佛化攝也,舊曰娑婆,又曰沙诃,皆訛。”玄應音義叁曰:“沙诃,又雲娑诃樓陀,或雲娑婆,皆訛也。正言索诃,此雲能忍,或雲堪忍,一言雜會世界。”

佛學常見辭彙 【3】娑婆

  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華譯爲堪忍,因此世界的衆生堪能忍受十惡叁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4】娑婆

華譯堪忍,謂此土衆生安於十惡忍受叁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娑婆

  (植物)或雲婆婆草。此草甚柔軟,翻雲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娑婆

  (術語)夢溪筆談曰:“夔峽湖湘人,凡禁咒語,末雲娑婆诃。叁合而爲些,即楚詞招魂所用些字。”翻譯名義曰:“娑婆,秦言一切。”與夢溪說異。參照蘇波诃條。

翻譯名義集 【7】娑婆

  或莎诃。此翻善說,又雲散去。 - 宋·普潤法雲

佛學大詞典 【8】娑婆

  巴Sahassa^kkha  。爲忉利天之主“帝釋天”之別稱。又作婆婆、婆娑婆、婆蹉婆、婆娑妥。帝釋天有衆多之異稱,較常見者有釋提桓因、憍屍迦、因陀羅等,而每一名稱之由來均有其緣起。據雜阿含卷四十載,一比丘曾請問佛陀,釋提桓因何以有釋提桓因、富蘭陀羅、摩伽婆、娑婆婆、憍屍迦、千眼等異名,佛乃爲之解說帝釋天各種異稱之由來,其中謂,帝釋天本爲人時,常以婆诜私衣(梵va^sava  ,又作婆诜和衣)布施供養沙門、婆羅門等,故有娑婆婆之稱。又其他經論亦多處載有帝釋天之各種異稱。[法苑珠林卷二](參閱“帝釋天”377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娑婆

  (天名)帝釋八異名之一。見釋提桓因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缽耽娑婆

  (衣服)見缽耽岚婆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娑婆

  (天名)主夜神也。見婆珊婆演底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首陀娑婆

  (界名)Śuddh&amacron;v&amacron;sa,又作首陀婆,五淨居天也。智度論五十四曰:“首陀婆天,秦言淨居天。”玄應音義十九曰:“首陀娑婆,或雲私陀娑婆,私陀,首陀。此譯雲淨。娑婆此雲宮,亦言舍,或言處。即五淨居天是也。”

英漢對照詞典 【13】娑婆世界

Saha  Land  ==  娑婆世界

It  refers  to  the  land  on  Earth.  Saha  interprets  as  bearing  and  enduring.  Saha  Land  is  contrary  to  Pure  Land.

佛學常見辭彙 【14】娑婆世界

  見娑婆條。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 【15】娑婆世界

  刹土無量,名稱亦可無量。若就釋尊應化本生刹土而言,則所謂娑婆世界也。娑婆又作沙诃,堪忍之義,故譯作忍土。此界衆生,甚能堪忍,故名。又作雜惡雜會者,謂叁惡五趣雜會也。娑婆爲叁千大千世界之總名,是一佛攝化之境土也。 - 明·楊卓

阿含辭典 【16】娑婆世界

指「包含大梵天界以下的世界」,「娑婆」爲梵語之音譯,巴利語之音譯爲「沙哈」(《玄應音義》作「索诃」),義譯爲「勘;能忍耐的」,而「大梵天」的名字即爲「娑婆主」(巴利語音譯爲「沙哈巴地」,「巴地」譯義爲「主人」),所以「娑婆世界」也有「大梵天所統領的世界」的意思。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7】娑婆即寂光

  謂充滿瓦礫荊棘之娑婆世界即真常究竟之寂光土。凡寂光土之體,具法身、般若、解脫叁德,若以衆生之見,則爲惑、業、苦之叁道。因此,雖爲真常究竟之淨土,然非謂離此充滿瓦礫荊棘之娑婆世界而有一別體存在,故以果佛之眼觀之,此娑婆世界即寂光淨土。

翻譯名義集 【18】婆阇尼娑婆

  此雲聲音。法界次第雲:音者,诠理之聲謂之音。佛所出聲,凡有诠辯,言辭清雅,聞者無厭,聽之無足。能爲一切,作與樂拔苦因緣。莫若聞聲之益,即是以慈修口。故有八音:一、極好音,二、柔軟音,叁、和適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誤音,七、深遠音,八、不竭音。楞嚴經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大論雲:菩薩音聲,有恒河沙等之數。佛音聲所到,無有限數。如密迹經中所說,目連試佛音聲,極至西方,猶聞佛音,若如對面。問:若爾者,佛常在國土聚落,說法教化。而閻浮提內人,不至佛邊,則不得聞。何以知之?多有從遠方來,欲聽說法者故。答:佛音聲有二種:一爲口密音聲,二爲不密音聲。密音聲先已說,不密音聲,至佛邊乃聞。是亦有二種弟子:一爲出世聖人,二爲世間凡夫。出世聖人,如目犍連等,能聞微密音聲。凡夫人,隨其所近乃聞。大論雲:是佛菩薩音聲有叁種:一者,先世種善音聲因緣故,咽喉中得微妙四大,能出種種妙好遠近音聲,所謂一裏、二裏、叁裏、十裏、百千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音聲遍滿。二者,神通力故,咽喉四大出聲,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及十方恒河沙世界。叁者,佛音聲,常能遍滿十方虛空。問:若佛音聲常能遍滿,今衆生何以不得常聞?答:衆生無量劫以來,所作惡業覆,是故不聞。譬如雷電霹雳,聾者不聞,雷聲無減。佛亦如是,常爲衆生說法,如龍震大雷聲,衆生罪故,自不得聞。聲有八轉:一體,二業,叁具,四爲,五從,六屬,七于,八呼。七轉常用,呼聲用稀,故但雲七也。西域國法,欲尋讀內外典籍,要解聲論八轉聲,方知聞義分齊;一、補沙,此是直指陳聲,如人斫樹,指說其人,即今體聲。二、補盧衫,是所作業聲,如所作斫樹,故雲業也。叁、補慮崽(山佳切)挐,是能作具聲,如由斧斫,故雲具也。四、補盧沙耶,是所爲聲,如爲人斫,故雲爲也。五、補盧沙[多*頁](都我切),是從聲,如因人造舍等,故雲從也,從即所因故。六、補盧殺娑,是所屬聲,如奴屬主,故雲屬也。七、補盧铩(音戒),是所于聲,如客依主,故雲于也,于即依義。八、稧(胡計切)補盧沙,是呼召之聲,故雲呼也。又諸咒中,若二字合爲一聲,名爲二合,如雲娑他,及怛多等。或以叁字連聲,合爲一字急呼之,名爲叁合,如[勃-力+文]魯奄,及拘盧奢等。漢書曰:聲者,宮、商、角、征、羽也。鈎隱圖雲:聲屬陽,律屬陰。楊子雲:聲生于日,律生于辰也。 - 宋·普潤法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