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与安稳同。宗镜录曰:“安隐快乐者,则寂静妙常。世事永息者,则攀援心断。”
瑜伽五十七卷十五页云:无有病恼,故名安隐。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安隐者:谓超过一切人与非人,灾横怖畏故。
三解 杂集论八卷十六页云:何故此灭复名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无老病死等一切怖畏,圣住所依,故名安隐。
0625 - 朱芾煌
同「安稳」,「稳定不变」的意思。(相关词「不安隐色」) - 庄春江居士编
瑜伽七十卷五页云:安隐住者:烦恼苦断,能作证故。 - 朱芾煌
如六种依持中说。 - 朱芾煌
如苦行中说。 - 朱芾煌
即「内部安定」,「隐」通「稳」,「安稳;安定」的意思。 - 庄春江居士编
瑜伽二十三卷十九页云:此安隐住,复有二种:一者、远离所食极多。由是因缘,身无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断。如前广说。二者、于食不生味着。由是因缘,远离诸恶寻思扰动不安隐住。 - 朱芾煌
瑜伽十四卷六页云:又于正教诫方便,现修习时;由三种法,得安隐住。一者、空、无愿、无相、灭尽等至。二者、四静虑。三者、四无量。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七页云: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我初成佛,多起二寻。谓安隐寻,及远离寻。问:此二寻,以何为自性?答:安隐寻,以出离寻为自性。远离寻,以无恚害寻为自性。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对治欲寻。远离寻,对治恚害寻。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无贪善根相应。远离寻,无瞋痴善根相应。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对治贪相应寻。远离寻,对治瞋痴相应寻。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慈悲相应。远离寻,喜舍相应。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苦集智相应。远离寻,灭道智相应。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空及苦集无愿三摩地俱。远离寻,无相及道无愿三摩地俱。有说:翻此。尊者妙音说曰:见流转过失相应寻,名安隐寻。见还灭功德相应寻,名远离寻。尊者觉天说曰:见还灭功德相应寻,名安隐寻。见流转过失相应寻,名远离寻。大德说曰:无边利益意相应寻,名安隐寻。无边安乐意相应寻,名远离寻。胁尊者曰:无边安乐意相应寻,名安隐寻。无边利益意相应寻,名远离寻。尊者世友说曰:无边怜愍意乐所起,名安隐寻。无边调善意乐所起,名远离寻。问:何故初成佛已,多分起此二寻?答:由此二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行者,及净道故。复次为对治昔在家时受欲乐故;初成佛已,多起远离寻。为对治修苦行时无利苦故;初成佛已,起安隐寻。复次初成佛已,庆自德故;多起安隐寻。欲度他故;多起远离寻。 - 朱芾煌
瑜伽九十八卷十四页云:复次若有苾刍,于诸觉支,方便修习;由四因缘,令其不得安隐而住。何等名为四种因缘?一者、一切烦恼品类麁重,皆未离故。二者、奢摩他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三者、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四者、道未调善,而乘驾故。与此相违,四种因缘,令其获得安隐而住。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七卷十五页云:问:依何根处,说如是言:众生存活住持安隐?答:依命根说。有诸气息,故名众生。思虑相应,故名存活。等余而住,故名为住。增上而转,故说名持。无有病恼,故名安隐。 - 朱芾煌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依现法乐,名乐安隐。依后法乐,说名为乐相应安隐。 - 朱芾煌
辩中边论上卷五页云:论曰:覆障故者:谓由无明,覆如实理,障真见故。安立故者:谓由诸行,植本识中,业熏习故。将导故者:谓有取识。引诸有情,至生处故。摄故者:谓名色摄有情自体故。圆满故者:谓六内处。令诸有情,体具足故。三分别故者:谓触能分别根境识三。顺三受故。受用故者:谓由受支,领纳顺违非二境故。引起故者:谓由爱力,令先业所引后有得起故。连缚故者:谓取。令识缘顺欲等连缚生故。现前故者:谓由有力,令已作业,所与后有诸异熟果,得现前故。苦果故者:谓生老死。性有逼迫,酬前因故。唯此所说十二有支,逼恼世间,令不安隐。 - 朱芾煌
瑜伽二十三卷十六页云:云何名为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谓饮食已;寿命得存。是名存养。若除饥羸;是名为力。若断故受,新受不生,是名为乐。若以正法追求饮食,不染不爱;乃至广说;而受用之。是名无罪。若受食已;身无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断;如前广说。如是名为安隐而住。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