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25 條與「定慧」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定慧

  (術語)禅定與智慧。叁學中之二法也。攝亂意爲定,觀照事理爲慧。又名止觀。法華經序品曰:“佛子定慧具足。”無量壽經上曰:“如來定慧,究暢無極。”六波羅蜜多經八曰:“佛果大菩薩,定慧爲明本。”六祖壇經曰:“師示衆雲: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爲本。”

佛學常見辭彙 【2】定慧

  禅定與智慧,亦即叁學中之二學。收攝散亂的心意爲定;觀察照了一切的事理爲慧。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3】定慧

禅定與智慧。收攝散亂的心爲定,觀察照了一切的事理爲慧。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4】定慧

(一)位于浙江杭縣。俗稱虎跑寺。爲唐代古刹。杭州西湖名泉甚多,其中最著名者,當推本寺之虎跑泉。傳說唐時寺中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湧出,世稱虎跑泉。泉水甘冽清醇,滿而不溢,亦有天下第叁泉之美譽。



  (二)位于江蘇鎮江之焦山。與金山寺同以風景秀麗而聞名。焦山又稱浮玉山,以東漢處士焦先(光)隱居于此而得名。寺建于東漢興平年間(194~195,或謂建于唐代),稱爲普濟寺,宋代嘉定年間(1208~1209)重建,又易名焦山寺。圜悟克勤、枯木法

成、佛印了元等禅師曾住此寺。元代時燒毀,直至明宣宗宣德年間(1426~1435)始重修。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或謂四十二年)頒賜匾額,改名定慧寺,並重整寺院。[大明一統志卷十一、大清一統志卷六十叁、焦山志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定慧

  (寺名)在江蘇丹徒縣焦山。漢名普濟寺。宋改焦山寺。清改今名。寺有古鼎。王士祯屬程邃釋文。定爲周宣王時物。

佛學大詞典 【6】定慧

  指戒律、禅定與智慧。據翻譯名義集卷四謂,防非止惡爲戒,息慮靜緣爲定,破惡證真爲慧。學此叁法可達無上涅槃,故稱叁學。此叁學在聖者之身爲無漏,故亦稱叁無漏學。(一)戒學,指防止身、口之惡之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叁聚淨戒、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等。(二)定學,指防止心意散亂以求安靜之法。小乘有四禅定、四無色定、九想、八背舍等,大乘更加九種大禅、百八叁昧、百二十叁昧等。(叁)慧學,指破除迷惑以證真理之道。小乘觀四谛、十二因緣,大乘觀真如、實相。

  佛經通常類別爲經、律、論叁藏,即各以诠顯定學、戒學、慧學爲主。又經論中凡有關此叁學者,多冠以“增上”二字,稱增上戒(梵adhis/i^la  )、增上心(梵adhicitta  ,即定學)、增上慧(梵adhiprajn~a^  )。蓋“增上”有殊勝之意味。[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論卷一、大乘義章卷十、大藏法數卷九](參閱“叁學”68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定慧

  (術語)此叁者稱爲叁學。戒者防身之惡。定者靜心之散亂。慧者去惑證理也。五燈會元曰:“法要有叁:曰戒定慧。唐宣宗問弘辨禅師曰:雲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雲何爲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帝曰:雲何爲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名義集四曰:“防非止惡曰戒,息慮靜緣曰定,破惡證真曰慧。”學此叁法而到涅槃,故雲叁學。若人防止叁業之邪非則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心水澄明,則自照萬象是由定而生慧者。此叁者次第相生。入道之關鍵也。玄義叁下曰:“增叁數明行者,謂戒定慧。此叁是出世梯橙,佛法軌儀。”叁藏法數九曰:“如來立教,其法有叁:一曰戒律,二曰禅定,叁曰智慧。然非戒無以生定,非定無以生慧,叁法相資,不可缺一。”

佛學常見辭彙 【8】定慧

  又名叁學,或叁無漏學。戒是戒止惡行,定是定心一處,慧是破妄證真。持戒清淨心則安,心安則可得定,得定則可觀照分明而生智慧。持此戒定慧叁法,能對治叁毒,成就佛果,所以又叫做叁無漏學。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9】定慧

又名叁學,或叁無漏學。戒是戒止惡行,定是定心一處,慧是破妄證真。持戒清淨心則安,心安則可得定,得定則可觀照分明而生智慧。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0】定慧等持

謂等同任持禅定與智慧,雙運並修而無輕重先後之別。蓋自性有體(定)、用(慧)之關系,體即用者,慧不離定;用即體者,定不離慧。定即慧之故,由“寂”而有“智”;慧即定之故,由“智”而有“寂”,是爲定慧等持。與“定慧雙?修同義。[修心訣]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定慧二乘

  (術語)以定慧二法配于左右手,左手爲定手,右手爲慧手。大日經疏叁曰:“左手是叁昧義,右手是般若義。”

佛學常見辭彙 【12】定慧二乘

  以定慧二種法來配于吾人的左右手,左手爲定手,右手爲慧手。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13】定慧二乘

以定慧二種法來配於人的在右手,則左手爲定手,右手爲慧手。

- 梵心居士編

閱藏知津 【14】定慧相資歌

宋永明智覺禅師延壽述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五燈會元 【15】定慧雲禅師

  平江府定慧雲禅師,僧問:「如何是爲人一句?」師曰:「見之不取。」曰:「學人未曉。」師曰:「思之千裏。」 - 宋·普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自性戒定慧

  (術語)言戒定慧不離自性也。六祖壇經偈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叁昧。”

五燈會元 【17】定慧超信禅師

  蘇州定慧院超信海印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曰:「湘源斑竹杖。」曰:「意旨如何?」師曰:「枝枝帶淚痕。」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那吒忿怒。」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衲僧罔措。」曰:「如何是第叁句?」師曰:「西天此土。」上堂:「泥蛇咬石鼈,露柱啾啾叫。須彌打一棒,閻老呵呵笑。參!」上堂:「若識般若,即被般若縛。若不識般若,亦被般若縛。識與不識,拈放一邊,卻問諸人如何是般若體?參堂去!」上堂:「莺聲闌,蟬聲急,入水烏龜頭不濕。鹭鸶飛入蘆花叢,雪月交輝俱不及。吽!」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8】定慧法本禅師

  青州定慧院法本禅師,僧問:「古人到這裏,爲甚麼拱手歸降?」師曰:「理合如是。」曰:「畢竟如何?」師曰:「夜眠日走。」 - 宋·普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