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17 條與「寶塔」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寶塔

  系對佛塔之美稱,亦指以珍寶嚴飾之塔。據法華經見寶塔品載,有七寶塔在佛陀之前由地下湧出,住于空中,有五千欄楯,千萬龛室,飾以無數之幢幡,並懸垂璎珞、寶鈴等;諸幡蓋系以金、銀、琉璃、車渠、碼瑙、真珠、玫瑰等七寶合成,且塔之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法華經序品、洛陽伽藍記卷二胡統寺、佛祖統紀卷四十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寶塔

  (雜名)嚴飾珍寶之塔也。法華經寶塔品曰:“爾時多寶佛,于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佛祖統紀四十一曰:“無著禅師入五臺,至金剛窟見山翁。翁說偈曰:一念淨心是菩提,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爲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俗語佛源 【3】寶塔

  佛塔俗稱“寶塔”,又稱“浮屠”、“浮圖”。如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四:“本是衆寶裝飾,故稱寶塔,今則磚瓦所成動稱寶塔矣。”又如陳毅《延安寶塔歌》:“延安有寶塔,巍巍高山上。”寶塔起源于古印度,本有兩類:一類是窣堵波(Stupa,或稱浮圖Buddhastupa),“塔”是省音譯,意爲方墳、靈廟等,是收藏佛舍利和高僧遺骨的建築。《說文解字》中沒有“塔”字,最早見于晉·葛洪的《字苑》。一類是支提(Chaitya),不放舍利、遺骨,而放佛像、經卷等。相傳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國國王分取其舍利,造塔供奉。後阿育王立佛教爲國教,據說造了“八萬四千”寶塔。印度的窣堵波一般爲複缽狀的半圓冢,傳入中國後,同中國故有的建築形式相結合,形成習見的樓閣式、密檐式等,用木、磚、石等建造,亭亭玉立,千姿百態。寶塔的平面以八角或四方形居多。層次通常爲單數,五、七、九級居多。寶塔分爲塔刹、塔身和地宮叁大部分。藏傳佛教的塔,如北京北海的白塔,與印度窣堵波的形製比較接近。一說,寶塔爲“七寶塔”的省稱,指用“七寶”(衆寶)裝飾之塔。典出《法華經·見寶塔品》:“多寶佛于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爾時大衆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獅子座上結跏趺坐。”佛教認爲造塔功德很大,故佛教徒廣建佛塔,使佛塔星羅棋布,爲大好河山生色不少。在語詞中,塔亦泛指高聳細長的塔形建築物,如燈塔、鍾塔等。(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寶塔

  (名數)見八大靈塔條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寶塔

  (經名)具雲見寶塔品。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一品之名。爲證明法華所說,多寶如來之寶塔,忽自地湧出。一會大衆悉見之。品中敘此事。故名。

佛學大詞典 【6】寶塔

  又稱多寶佛塔。乃安置多寶如來之塔。此塔之建立,系根據法華經卷四見寶塔品之說而來。我國自古因法華信仰盛行,故造立多寶塔之風氣亦頗興盛,如大同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皆有多寶塔之遺迹;一般多于寶塔中安置釋迦、多寶二佛並坐之相,此乃依法華經中多寶佛分半座予釋迦佛之記載而來。又六朝時代之多寶塔,大多建造成叁層塔之形式。此外,據佛祖統紀卷四十唐開元二十年條、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等所舉,可知唐代諸多寺院,即有多寶塔之建造。



  在日本,長谷寺所藏銅版千佛多寶佛塔圖,其塔爲古代叁層寶塔式之建築。至後世則稱雙層式之寶塔爲多寶塔;其下層有叁間,上層軸部有圓壔形,上下連接部爲饅頭形(龜腹),此爲其特色。日本高野山之根本大塔(瑜只塔),即與此種形式相同。此外,日本多寶塔之遺迹,尚有鐮倉時代之石山寺、金剛叁昧院(高野山)、慈眼院(大阪)、淨土寺(廣島)、長保寺(和歌山)等,皆屬日本國寶。其中,以石山寺之多寶塔,爲日本現存最古之遺迹。又依密教之解釋,用于墓石之多寶塔或與寶塔相同,其亦有多層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寶塔

  (堂塔)見多字部多寶塔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寶塔

  (堂塔)釋迦佛于靈鹫山說法華經,既終迹門叁周之正宗分,至其流通分,忽然地下有安置多寶如來全身舍利(佛體之化石)之一寶塔出現于空中,塔中發聲贊歎釋迦,證明法華,法華經見寶塔品曰:“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中略)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歡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蓮華經爲大衆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汝說者,皆是真實。(中略)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憶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于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爲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爲作證明,贊言善哉。”

佛學大詞典 【9】寶塔

  又稱赫寶塔、黑寶塔。位于甯夏銀川市北郊,故俗稱北塔。據明代萬曆“朔方新志”載,于五世紀初,夏國國王赫連勃勃曾重修黑寶塔。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及幹隆四十叁年(1778)均因地震破壞再修。塔高五十叁點九公尺,共十一層,爲磚砌樓閣式建築。塔呈方形,每邊正中設有券門,並略向外凸出。塔之外形線條明朗,層次豐富,觚棱秀削,其獨特之藝術風格,爲我國塔中僅見。塔室爲方形,門東向,內有四道拱券通向四面。空間以樓板鋪隔,循木梯盤旋至第九層,極目遙望,巍巍賀蘭山,綿綿黃河水,塞上江南景色盡收眼底。

佛學大詞典 【10】寶塔

  亦即多寶塔。釋迦佛于靈鹫山說法華時,忽于地下湧現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橫二百五十由旬。多寶如來全身舍利,坐于其中。[法華經見寶塔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寶塔

  (雜名)即所謂多寶塔也。法華經見寶塔品曰:“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橫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中略)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爲大衆說。”

佛學大詞典 【12】寶塔

  爲記載唐代西京千福寺僧楚金造多寶佛塔感應緣起之碑。碑文內容謂:楚金靜夜持誦法華經見寶塔品時,忽見寶塔宛在目前,乃誓以六年建塔,于唐天寶元年(742)開始營建,六年後,恭寫法華經千部以鎮之,至天寶十一年塔始成。此碑由岑勳撰文,徐浩篆額,顔真卿書。顔書嚴整圓健,字體稍小,清時館閣書體多臨摹此碑,乃取其整饬之致。據岑勳之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載:“粵若妙法蓮華諸佛之秘濩也,多寶佛塔證經之踴現也。”又據清代孫星衍之寰宇訪碑錄:“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岑勳撰,顔真卿正書,天寶十一載四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寶塔

  (雜名)唐西京千福寺僧楚金之舍利塔,天寶間敕建。碑文爲顔真卿書,爲其中年筆法之最整齊而圓健者。世稱董香光書寶得力于此碑,蓋顔書師褚登善,董由顔以學褚,此碑最有蹊徑可窺也。清嘉道間館閣書禮,習此者甚多,當時有處處顔多寶之謠,則但取其結構之嚴整而已。賞鑒家以“鑿井”之“鑿”字未泐損者爲最初拓本。

佛學大詞典 【14】玄題寶塔

  日本佛教用語。即指刻有玄題之石塔。日本日蓮宗將“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之題目,稱爲“

玄題”  。又爲令人與法華經結緣及積修功德,乃作石塔,將“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刻于其上,並置于山門旁、山野之路旁,或人多聚集之處。此即所謂玄題寶塔。

五燈會元 【15】寶塔紹岩禅師

  杭州真身寶塔寺紹岩禅師,雍州劉氏子。吳越王命師開法,署了空大智常照禅師。上堂:「山僧素寡知見,本期閑放,念經待死,豈謂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公僧,效諸方宿德,施張法筵。然大王致請,也只圖諸仁者明心,此外別無道理。諸仁者還明心也未?莫不是語言譚笑時,凝然杜默時,參尋知識時,道伴商略時,觀山玩水時,耳目絕對時,是汝心否?如上所解,盡爲魔魅所攝,豈曰明心?更有一類人,離身中妄想外,別認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虛,謂是本來真心,斯亦外道所計,非明心也。諸仁者要會麼?心無是者,亦無不是者。汝擬執認,其可得乎?」僧問:「六合澄清時如何?」師曰:「大衆誰信汝。」師開寶四年七月示疾,謂門弟子曰:「諸行無常,即常住相。」言訖,跏趺而逝。 - 宋·普濟

曆代名僧辭典 【16】景霄(後唐杭州真身寶塔寺)[《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釋景霄。俗姓徐氏。丹丘人也。初之聽涉在表公門。後慕守言阇黎義集敷演于丹丘。執性嚴毅寡與人交。狷急自持。多事淩辚形器惡弱。後納請往金華東白山獎訓初學。時有江西徽猷律匠。出義記曰龜鑒錄多學彭亨領徒到霄寺。正值講次。當持犯篇再叁歎賞。自此聲溢價高。每晨滴茶一旦化爲乳焉。著記二十卷號簡正。言以思擇力故。去邪說而簡取正義也。武肅王錢氏。召于臨安故鄉宰任竹林寺。未幾命赴北塔寺臨壇。天成二年也。次命住南真身寶塔寺終焉。遷葬于大慈山塢。以本受師號塔曰清涼是欤。 - 顧偉康編

曆代名僧辭典 【17】紹岩(宋杭州真身寶塔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叁]

釋紹岩。俗姓劉。雍州人也。母張氏始娠夢寤甚奇。及生也神姿瑰偉。至長也器度宏深。七歲苦求出家于高安禅師。十八進具于懷晖律師。凡百經書覽同溫習。自是遊諸方聖迹。洎入吳會棲息天臺四明山。與德韶禅師共決疑滯于臨川益公。遂于錢塘湖水心寺挂錫。恒諷持法華經無晝夜。俄感陸地庭間生蓮華。舉城人瞻矚。岩亟命搴而蹂之。以建隆二年辛酉。經願雲滿誓同藥王。焚身以供養。時漢南國王錢氏。笃重歸心苦留乃止。尋潛遁投身曹娥江。用飼魚腹。會有漁者拯之。雲有神人扶足求溺弗可。衣敷水面而驚濤迅激。岩如坐寶臺。然。水火二緣俱爲未濟。恒怏惋其懷。乃于越法華山安置。續召于杭塔寺造上方淨院以居之。開寶四年七月有疾不求藥石。作偈累篇示門徒曰。吾誦經二萬部。決以安養爲期。跏趺坐亡。享齡七十叁。法臘五十五。喪事官供茶毗于龍井山。獲舍利無算。遺骨若玉瑩然。遂收合作石函寘于影堂。大甯軍節度使贈太師孫承佑爲碑紀述焉。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