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8 条与“宝性”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宝性

  梵语ratna-gotra。如来藏(梵tatha^gata  -garbha  )之异名。于众生贪嗔烦恼中,如来藏尚不失真如清净之性,犹如金在粪秽中,不易其性,故称宝性;于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有详细之解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宝性

  (术语)如来藏之异名也。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众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云宝性。宝性论之名本此。宝性论曰:“尘劳诸境中,皆有如来藏。下至阿鼻狱,皆有如来身。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

佛学常见辞汇 【3】宝性

  如来藏的别名,因如来藏在众生之烦恼中,不失其真如清净之本性。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宝性

  (书名)究竟一乘宝性论之略名。

佛学大词典 【5】宝性功德草

  指庄严净土之七宝,此七宝柔软如草,触者能生胜乐,故称宝性功德草。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谓(大二六·二三○下):“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上记引文中之迦旃邻陀一语,依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之解释,系产于印度之草,极为柔软,触此草者能生乐受,故以之为喻;谓触七宝能生法喜乐,远胜于触迦旃邻陀所生之染着乐。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宝性功德草

  (杂名)庄严净土之七宝,柔软如草,故云宝性功德草。以草为喻也。净土论偈曰:“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同论注曰:“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为草耶?当以其葻能荣[廿/眇]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

佛学大词典 【7】究竟一乘宝性

  梵名Ratnagotra  -vibha^go  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  (分别宝性之大乘最胜要义论)。凡四卷。后魏勒那摩提译。又称宝性分别一乘增上论。略称宝性论。本书论述如来藏自性清净之教义。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共分十一品。一九五○年,乔思敦(H.Johnston)与却吐里(T.  Chowdhury)共同出版此论之梵语原典。汉译传统上认为作者为坚慧(梵Sa^ramati  ),藏文系统则以本论为弥勒(梵Maitreya  )所作。又经录中有说本论为菩提流支所译者,或说有二译,菩提流支译本为阙本。自本论所引用之丰富经典中,可知初期之如来藏思想,故为了解印度如来藏说发展之宝贵资料。其成立年代、与佛性论之前后关系及作者等,迄今尚无定论。[解深密经疏卷一、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历代三宝纪卷九、隋众经目录(法经)、隋众经目录(彦琮)、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

阅藏知津 【8】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元魏中天竺沙门勒那摩提译
  教化品第一。佛宝品第二。法宝品第三。僧宝品第四。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为何义说法品第七。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如来功德品第九。自然不休息佛业品第十。较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初一卷,是论本偈经,次四卷,如次论释。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