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vis/es!a。別異之意。爲“平等”之對稱。指個個之性類。入楞伽經卷七法身品(大一六·五五○中):“大慧!如來法身五陰異者,則有二法,不同體相,如牛二角,相似不異,見有別體,長短似異。大慧!若如是一切諸法應無相異而有相異,如牛左角異右角,右角異左角。如是長短相待各別,如色種種彼此差別。”[大寶積經卷八十五授幻師跋陀羅記會、大智度論卷叁十五、起信論疏卷上]
(二)梵語vis/is!t!a。殊勝、別異之意。即諸法所有之特種異點。俱舍論卷叁十(大二九·一五九上):“即此轉變于最後時,有勝功能無間生果勝余轉變,故名差別。”順正理論卷叁十五(大二九·五四一下):“何名轉變?何名差別?(中略)即此無間,能生果時功力勝前,說名差別。”[顯揚聖教論卷十一、佛地經論卷六、俱舍論光記卷四、卷叁十]
(叁)因明用語。(一)因明中,謂宗(主張、命題)之後陳(述詞)爲差別,宗之前陳(主詞)爲自性。如立一“聲爲無常”之宗,“聲”即爲自性,“無常”即爲差別;蓋“無常”作爲述詞,系用以發揮界定主詞“聲”之特殊意義。(二)指宗之前陳所隱藏之意思(意許)。
(術語)對平等而雲。不指萬法一如之法性,而數個個之性類也。在佛教,從覺法上舍離差別之見,並全然離差別見之平等,皆爲惡平等之名所排。于菩薩修行上越自利利他之差別相,始爲達圓滿之平等者。
同類相殊叫做差,異類相殊叫做別。 - 陳義孝編
事物的差異、不同,稱爲“差別”。如曹禺《日出》第四幕:“頭等貨、叁等貨,都是這麼一說,差別倒是很有限。”有時也作“區別”解釋。如清·姚鼐《讀司馬法六韬》:“余常謂周秦以降,文辭高下,差別頗易。”此詞出于佛經。《百喻經·人謂故屋中有惡鬼喻》:“然諸衆生橫計是非,強生爭訟,如彼二人等無差別。”然而,在佛學上,“差別”主要是針對“平等”而言的,指的是在現象上,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自相”。佛教認爲,世間種種差別相都是由衆生“業力”的不同而造成的。如《俱舍論》卷十叁謂:“有情世間及器世間各多差別,如是差別由誰而生?……但是有情(衆生)業差別起。”也可以說,差別是妄念的反映。《華嚴妄盡還源觀》指出:“是心即攝世間出世間法,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唯一真如。”舍離差別之見,才能達到開悟的境界。比如說,佛菩薩渡衆生,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于或人或畜、或怨或親,都是一視同仁的。又如真正實行“布施”的,要做到不見己、不見人、不見能施物,也是一種平等觀。說到底,“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一切平等。當然,所謂“平等”,並不是抹煞現象上的種種差別,而是不去執著這種差別。今在一些文章中會經常用到,如消滅叁大差別(即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又如馬克思主義認爲只有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才能實現真正的實質上的平等。(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如九事中說。 - 朱芾煌
俱舍論四卷十六頁雲:已辯自性;差別雲何?且應辯得。頌曰:叁世法各叁。善等唯善等。有系自界得,無系得通四。非學無學叁。非所斷二種。論曰:叁世法得、各有叁種。謂過去法、有過去得,有未來得,有現在得。如是未來及現在法、各有叁得。又善等法、得唯善等。謂善不善及無記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無記叁得。又有系法得唯自界。謂欲色界無色界法,如其次第,唯有欲色無色叁得。若無系法、得通四種。謂無漏法、總而言之,得有四種。卽叁界得、及無漏得。別分別者,非擇滅得、通叁界系。若擇滅得、色無色系及與無漏。道谛得、唯無漏故。無系法、得有四種。又有學法、得唯有學。若無學法、得唯無學。非學非無學、得有差別。謂此法得、總說有叁。別分別者,一切有漏、及叁無爲、皆名非學非無學法。且有漏法,唯有非學非無學得。非擇滅得、及非聖道所引擇滅得、亦如是。若有學道所引擇滅、得卽有學。若無學道所引擇滅得、卽無學。又見修所斷法,如其次第,有見修所斷得。非所斷法,得有差別。謂此法得、總說有二。別分別者,諸無漏法、名非所斷。非擇滅得、唯修所斷。若非聖道所引擇滅得亦如是。聖道所引擇滅之得及道谛得、皆非所斷。 - 朱芾煌
如貫穿差別中說。 - 朱芾煌
如生差別中說。 - 朱芾煌
瑜伽十卷二頁雲:衰雲何?謂依止劣故;令彼掉動。老雲何?謂發色衰變。攝雲何?謂皮膚緩皺。熟雲何?謂火力衰減;無複勢力,受用欲塵。氣力損壞雲何?謂性多疾病故;無有勢力,能作事業。黑黡間身雲何?謂黯黑出現,損其容色。身脊伛曲喘息奔急雲何?謂行步威儀身形所顯;由此發起極重喘嗽。形貌偻前雲何?謂坐威儀位,身首低曲。憑據杖策雲何?謂住威儀位,依杖力而住。昏昧雲何?謂臥威儀位,數重睡眠。羸劣雲何?謂卽于此位,無力速覺。損減雲何?謂念慧衰退。衰退雲何?謂念慧劣故;至于善法,不能現行。諸根耄熟雲何?謂身體尫羸。功用破壞雲何?謂彼于境不複明利。諸行朽故雲何?謂彼于後將欲終時。其形腐敗雲何?謂壽量將盡,身形臨壞,于諸事業,無複功能。此老略義者,謂依止變壞,須發變壞,充悅變壞,火力變壞,無病變壞,色相變壞,威儀變壞,無色諸根變壞,有色諸根變壞,時分已過,壽量將盡,略義應知。 - 朱芾煌
瑜伽九卷十頁雲:謂于五趣四生差別。 - 朱芾煌
瑜伽九卷十頁雲:生差別者:當知複有五種。一、界差別。二、趣差別。叁、處所差別。四、勝生差別。五、自身世間差別。界差別者:謂欲界,及色無色界,生差別。趣差別者:謂于五趣四生差別。處所差別者:謂欲界中有叁十六處生差別,色界中有十八處生差別,無色界中有四處生差別。如是總有五十八生。勝生差別者:謂欲界人中有叁勝生。一、黑勝生生。謂如有一,生旃荼羅家,若蔔羯娑家,若造車家,若竹作家,若生所余下賤貧窮乏少財物飲食等家。如是名爲人中薄福德者。二、白勝生生。謂如有一,生剎帝利大富貴家,若婆羅門大富貴家,若諸長者大富貴家,若生所余豪貴大富多諸財谷庫藏等家。如是名爲人中勝福德者。叁、非黑非白勝生生。謂如有一,非前二種,生處中家者。又欲界天中亦有叁種勝生。一、非天生。二、依地分生。叁、依虛空宮殿生。又色界中有叁種勝生。一者、異生無想天生。二者、有想天生。叁者、淨居天生。又無色界中有叁勝生。一、無量想天生。二、無所有想天生。叁、非想非非想天生。自身世間差別者:謂于十方無量世界中,有無量有情無量生差別;應知。 - 朱芾煌
瑜伽九卷十九頁雲:眼識雲何?謂于當來依止眼根了別色境識、所有福非福不動行所熏發種子識,及彼種子所生果識,如眼識,如是乃至意識、應知亦爾。由所依及境界所起了別差別應知。此于欲界,具足六種;色界、唯四;無色界、唯一。 - 朱芾煌
瑜伽十卷叁頁雲:彼彼有情雲何?謂那落迦等有情。種類雲何?謂卽彼一切。終雲何?謂諸有情、離解支節而死。盡雲何?謂諸有情、由解支節而死。壞雲何?謂識離身。沒雲何?謂諸色根滅。舍壽雲何?謂氣將盡位。舍暖雲何?謂不動位。棄舍諸蘊命根謝滅雲何?謂時死。死雲何?謂遇橫緣,非時而死。時運盡雲何?謂初死未久位。又死魔業,名時運盡。此死略義者,謂若死,若死法,若死差別,若死後位,是名略義。 - 朱芾煌
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頁雲:位差別者:當知有二十五種分位差別。謂下、中、上、叁位差別故,苦、樂、不苦不樂、叁位差別故,善、不善、無記、叁位差別故,聞、思、修、叁位差別故,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叁位差別故,內、外、二位差別故,所取、能取、二位差別故,所治、能治、二位差別故,現前、不現前、二位差別故,因、果、二位差別故,補特伽羅差別者:如前所說二十七種補特伽羅,應知差別。 - 朱芾煌
謂諸法本性真如,而無差別。蓋“有爲法”之外相雖有種種差別,然其本性不異,如水波之相雖異,而其水性則一,謂之無差別。
(術語)有爲法其外相雖有種種差別,然其內情爲一、如波之姿雖異,而其水性則一、故雲無差別。
瑜伽八十叁卷七頁雲:無差別者:師與弟子,所說文義,相滋潤故;不相違故。 - 朱芾煌
如相差別四種中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