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47 條與「常住」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3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佛學大詞典 【1】常住

  (一)梵語nitya-sthita。略稱常。爲“無常”之對稱。意指綿亘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恒常存在,永不生滅變易。勝鬘經自性清淨章、北本涅槃經卷叁十四等,均謂如來法身常住不變。大乘莊嚴經論卷叁菩提品則載不唯如來法身,即報、應二身亦常住不變,而以法身爲本性常(本質上永遠不變),報身爲無間常(受樂不絕),應身爲相續常(爲教化衆生而變現,生滅無限相續)。佛性論卷四無變異品複就叁身常住說十種因緣,謂此叁身者,恒能生起世間利益等事,故說常住;此系依于十種因緣,即:(一)因緣無邊,謂無量劫來舍身命攝正法,以正法爲無窮無盡,故以無窮因招感無窮果,果即叁身,故爲常。(二)衆生界無邊,謂初發心時結四弘誓,起十無盡之大願,若衆生不可盡,我願無盡;衆生既無盡,化身常在世間教導衆生,故爲常。  (叁)大悲無邊,謂如來衆德圓滿常在大悲,救拔衆生之恩無邊際,故爲常。(四)如意足無邊,謂世間得四神足者尚能住壽四十小劫,何況如來大神足之師,當能住壽自在,于百千億劫廣化衆生,故爲常。(五)無分別智無邊,謂遠離生死、涅槃二執,與第一義谛相應,不動、不出,故爲常。(六)恒在禅定無散,謂如來恒在禅定,無可壞者,故爲常。(七)安樂清涼,謂安樂即是金剛心,能斷除無明住地最後念之無常苦,因已無苦,是爲安樂,佛果顯成,是爲清涼;此是解脫道,故爲常。(八)行于世間八法不染,佛身雖複在于道前,與生死相應,但不爲煩惱所染,而無妄想之緣,故爲常。(九)甘露寂靜遠離死魔,佛果常樂,故寂靜,寂靜故遠離死魔,遠離死魔,故爲常。(十)本性法然無生無滅,即法身非本無今有、本有今無,行叁世而非叁世法,故爲謂常。[雜阿含經卷叁十、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叁、佛地經論卷七、成唯識論卷十、大般涅槃經疏卷八](參閱“叁常”608、“無常”5109)

  (二)叢林之職務中,總稱擔任支配、運作日常事務之住衆爲常住。此外,亦指常備供僧伽受用之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常住

  (術語)法無生滅變遷謂之常住。常住有叁種。見叁種常條。又常住物之略,又常住之果有七種。見七常住果條。

佛學常見辭彙 【3】常住

  1.沒有生滅變遷的意思。楞伽經說常住之法有七種,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識、大圓境智。2.指寺院,因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場。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4】常住

常在的意思,如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場。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常住

  (術語)千手陀羅尼持誦者十二藏德之一。持此陀羅尼者得常住之樂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常住

  (術語)常住者無生無滅不遷不變之謂,在修曰因,在證曰果,即諸佛所得清淨究竟之果也。此有七種。見七常住果條。

佛學大詞典 【7】常住

  又作雙林常住教。五時教之一。南朝劉宋之慧觀、蕭齊之劉虬分判佛陀一生之教化爲漸、頓二教,于漸教中依五時次序而立五時教,常住教即爲佛陀第五時涅槃時之教化。即佛陀臨滅度時,一日一夜說大涅槃,明示衆生悉有佛性,法身常住。在判教中,常住教系屬最高之教義。(參閱“五時教”113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常住

  (術語)岌法師叁教之一。見叁教條。

佛學大詞典 【9】常住

  指常備供僧伽受用之物。又作常住僧物、常住、常什。如伽藍、房舍等供給四方僧伽受用之資具即是。若據爲私有或買賣之,則犯大罪。常住錢,即指寺院公有之金錢。四分律行事鈔卷中一載,僧物可分四種,即:(一)常住常住物,指廚庫寺舍等。(二)十方常住物,指供僧之常食等。(叁)現前現前物,指現前之僧物。(四)十方現前物,指亡僧之遺品。前二種爲四方僧物,後二種即指現前之僧物。[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四、四分律卷五十](參閱“僧物”573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常住

  (術語)四種僧物之一。

法相辭典 【11】常住

瑜伽六卷十八頁雲:若一切時無變異相,若一切種無變異相,若自然無變異相,若自他無變異相,當知是常住相。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常住二字

  (術語)明涅槃之常住爲涅槃經一部所诠,故經如來性品四曰:“或聞常住二字音聲,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常住僧物

  (術語)見四種僧物條。

法相辭典 【14】常住冢間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頁雲:雲何名爲常住冢間?謂常期願、住冢墓間,諸有命過送屍骸處。如是名爲常住冢間。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15】二種常住

  (一)百歲至劫滅稱爲常。諸菩薩若住百歲千萬億歲,若一劫乃至八萬劫後入滅,稱爲常。又稱非真常;此“常”乃久遠住世之義,而非指不變不遷之常。(二)  常住不壞者稱爲常。若諸菩薩煩惱惑已滅,則真常之理方顯,其真常之理不生不滅,不變不壞,稱爲常。又稱真常。[大智度論卷四十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二種常住

  (名數)一百歲至減劫名常。諸菩薩若住百千萬億歲若一劫乃至八萬劫後入滅,是名爲常,是即久遠住世名爲常,非不變不遷之常也。二常住不壞名常。諸煩惱之惑已滅,則真常之理方顯,真常之理不生不滅不變不壞名爲常。見智度論四十叁。

佛學大詞典 【17】風性常住

  禅宗公案名。麻谷寶徹禅師某次搖扇,僧乃問(卍續一叁八·五○上):“風性常住,無處不周,和尚爲甚麼卻搖扇?”麻谷曰:“你只知風性常住,且不知無處不周!”于此公案中,風性即指佛性、法性。佛性、法性乃普遍常住者,猶如風性之無處不周。故搖扇則何處何時亦風出,不搖則不出。若問風常住普遍,故不必用扇,則落外道見解,正以本來本法性故,發心修行始能成就菩提涅槃。[五燈會元卷叁麻谷寶徹章、聯燈會要卷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8】佛性常住

  (術語)涅槃經所說,有乘戒二門,乘門之所說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見如來入涅槃而迷執爲佛性無常,今化身寄于涅槃而說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圓常,謂“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就性而雲佛性,就相而雲如來,同體也。止觀八曰:“涅槃寄滅談常。”同輔行曰:“寄應迹滅度,談法身圓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