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53 条与“往生”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126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往生 二往生 往生传 往生集 往生讲 往生论 往生门 带业往生 兜率往生 法尔往生 即得往生 戒门往生 九品往生 狂乱往生 难思往生 念佛往生 女人往生 三种往生 十方往生 十念往生 顺次往生 四种往生 宿善往生 他力往生 往生礼式 往生礼赞 往生论偈 往生论注 往生拾因 往生要集 往生一定 未来往生 无记往生 五逆往生 正念往生 诸行往生 不体失往生 净土往生传 净土往生论 九品往生经 九品往生社 决定往生集 难思议往生 念佛往生愿 女人往生愿 拾遗往生传 随愿往生经 往生礼赞偈 已今当往生 发愿便得往生 后拾遗往生传 七有天人往生 十四佛国往生 双树林下往生 本朝新修往生传 净土往生论注解 密咒圆因往生集 日本往生极乐记 往生净土忏愿仪 新修净土往生传 九品往生阿弥陀经 往生净土是密意说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昙泓《净土往生传》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新编古今往生净土宝珠集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辩才(唐朔方)《净土往生传》 大行(唐兖州)《净土往生传》 道昂(唐相州)《净土往生传》 道绰(唐并州)《净土往生传》 法持(唐金陵)《净土往生传》 法祥(唐同州)《净土往生传》 法照(唐五台)《净土往生传》 法智(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功迥(唐陈留)《净土往生传》 灌顶(唐天台)《净土往生传》 怀玉(唐台州)《净土往生传》 慧日(唐洛阳)《净土往生传》 慧思(陈南岳)《净土往生传》 明赡(唐终南)《净土往生传》 齐翰(唐吴郡)《净土往生传》 僧藏(唐汾州)《净土往生传》 僧衒(唐并州)《净土往生传》 善导(唐京师)《净土往生传》 善胄(唐京师)《净土往生传》 少康(唐睦州)《净土往生传》 神皓(唐吴郡)《净土往生传》 神素(唐蒲州)《净土往生传》 圣位经欲界生必不往生色无色界 惟岸(唐并州)《净土往生传》 惟恭(唐荆州)《净土往生传》 雄俊(唐成都)《净土往生传》 真慧(隋蒲州)《净土往生传》 知玄(唐彭州)《净土往生传》 智舜(隋赵郡)《净土往生传》 智通(隋河东)《净土往生传》 智琰(唐武丘)《净土往生传》 智顗(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自觉(唐镇州)《净土往生传》 道瑗(刘宋丹阳)《净土往生传》 道珍(萧梁庐山)《净土往生传》 法琳(北齐灵建)《净土往生传》 法盛(刘宋金陵)《净土往生传》 鸿莒(后唐温州)《净土往生传》 慧恭(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慧光(北齐邺下)《净土往生传》 慧进(南齐杨都)《净土往生传》 慧命(后周河阳)《净土往生传》 慧虔(东晋山阴)《净土往生传》 慧永(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慧远(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僧济(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僧柔(北齐灵鹫)《净土往生传》 僧睿(姚秦东安)《净土往生传》 僧显(西晋江东)《净土往生传》 绍岩(大宋钱塘)《净土往生传》 守真(大宋东京)《净土往生传》 昙鉴(刘宋江陵)《净土往生传》 昙鸾(后魏壁谷)《净土往生传》 晤恩(大宋余杭)《净土往生传》 志通(石晋凤翔)《净土往生传》 刘程之(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 有贺宗寿序)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名胜福往生净土经) ▲ 收起
当前显示“九品往生”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大词典 【1】九品往生

  又作三辈生想、一九之生。修习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皆得往生,依此三根分为九品。即:(一)上品上生,先发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次修三业,即“慈心不杀,具诸戒律”、“读诵大乘经典”、“修行六念”。此人精进勇猛,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二)上品中生,亦发三心,然于大乘法不能受持读诵修行,唯能解了第一义谛,深信因果。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等无量大众,持紫金台,授手迎接。



(三)上品下生,亦发三心,然于大乘法不能受持读诵解义,唯信因果。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及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授手来迎。



(四)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其人见已,心大欢喜,见己身坐莲花台。



  (五)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八戒斋,或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或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此人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



(六)中品下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至心信乐即得往生。



  (七)下品上生,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诽谤方等经典,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题,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复教令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除却五十亿劫生死重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来迎。



  (八)下品中生,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临命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赞阿弥陀佛十力威德,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

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九)下品下生,或有众生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

无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即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以上九品往生,净影寺慧远以之为求生净土者之九种观法,善导则以之为求生净土之实践方法,二者皆以九品为凡夫。净影以四地至六地之菩萨为上品上生,初、二、三地之菩萨为上品中生,种性以上之菩萨为上品下生,又以小乘前三果之圣者为中品上生,见道以前之内外二凡为中品中生,见道以前之凡夫为中品下生,而以始学大乘之人未辨阶位,故依过之轻重分为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天台则以习种性(十住)以上之菩萨为上品,外凡至十信为中品,凡夫为下品。有关九品往生之阶位,诸家异说颇多。

  由于往生有九种差别,故所生之净土亦有九种(九品净土),迎接往生者之莲花台亦有九种(九品莲台),来迎之阿弥陀佛有九种(九品弥陀),所结之手印亦有九种(九品印),往生者之念佛方法有九种(九品念佛)。日僧亲鸾以为九品净土系方便化土,然与阿弥陀佛之真实报土并无二致。[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净影寺慧远)、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九品往生

  (术语)行业有差别,故往生弥陀之净土有九品。但九品之往生,常生于莲华之中。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