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53 条与“往生”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126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往生 二往生 往生传 往生集 往生讲 往生论 往生门 带业往生 兜率往生 法尔往生 即得往生 戒门往生 九品往生 狂乱往生 难思往生 念佛往生 女人往生 三种往生 十方往生 十念往生 顺次往生 四种往生 宿善往生 他力往生 往生礼式 往生礼赞 往生论偈 往生论注 往生拾因 往生要集 往生一定 未来往生 无记往生 五逆往生 正念往生 诸行往生 不体失往生 净土往生传 净土往生论 九品往生经 九品往生社 决定往生集 难思议往生 念佛往生愿 女人往生愿 拾遗往生传 随愿往生经 往生礼赞偈 已今当往生 发愿便得往生 后拾遗往生传 七有天人往生 十四佛国往生 双树林下往生 本朝新修往生传 净土往生论注解 密咒圆因往生集 日本往生极乐记 往生净土忏愿仪 新修净土往生传 九品往生阿弥陀经 往生净土是密意说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昙泓《净土往生传》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新编古今往生净土宝珠集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辩才(唐朔方)《净土往生传》 大行(唐兖州)《净土往生传》 道昂(唐相州)《净土往生传》 道绰(唐并州)《净土往生传》 法持(唐金陵)《净土往生传》 法祥(唐同州)《净土往生传》 法照(唐五台)《净土往生传》 法智(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功迥(唐陈留)《净土往生传》 灌顶(唐天台)《净土往生传》 怀玉(唐台州)《净土往生传》 慧日(唐洛阳)《净土往生传》 慧思(陈南岳)《净土往生传》 明赡(唐终南)《净土往生传》 齐翰(唐吴郡)《净土往生传》 僧藏(唐汾州)《净土往生传》 僧衒(唐并州)《净土往生传》 善导(唐京师)《净土往生传》 善胄(唐京师)《净土往生传》 少康(唐睦州)《净土往生传》 神皓(唐吴郡)《净土往生传》 神素(唐蒲州)《净土往生传》 圣位经欲界生必不往生色无色界 惟岸(唐并州)《净土往生传》 惟恭(唐荆州)《净土往生传》 雄俊(唐成都)《净土往生传》 真慧(隋蒲州)《净土往生传》 知玄(唐彭州)《净土往生传》 智舜(隋赵郡)《净土往生传》 智通(隋河东)《净土往生传》 智琰(唐武丘)《净土往生传》 智顗(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自觉(唐镇州)《净土往生传》 道瑗(刘宋丹阳)《净土往生传》 道珍(萧梁庐山)《净土往生传》 法琳(北齐灵建)《净土往生传》 法盛(刘宋金陵)《净土往生传》 鸿莒(后唐温州)《净土往生传》 慧恭(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慧光(北齐邺下)《净土往生传》 慧进(南齐杨都)《净土往生传》 慧命(后周河阳)《净土往生传》 慧虔(东晋山阴)《净土往生传》 慧永(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慧远(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僧济(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僧柔(北齐灵鹫)《净土往生传》 僧睿(姚秦东安)《净土往生传》 僧显(西晋江东)《净土往生传》 绍岩(大宋钱塘)《净土往生传》 守真(大宋东京)《净土往生传》 昙鉴(刘宋江陵)《净土往生传》 昙鸾(后魏壁谷)《净土往生传》 晤恩(大宋余杭)《净土往生传》 志通(石晋凤翔)《净土往生传》 刘程之(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 有贺宗寿序)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名胜福往生净土经) ▲ 收起
当前显示“智顗(隋天台)《净土往生传》”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历代名僧辞典 【1】智顗(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释智顗。俗姓陈其先颍川人。有晋迁都。寓居于荆州之华容。母徐氏。怀顗屡感异梦。及诞室内洞明逾日。乃止襁褓之间。卧即合掌。坐即面西。殆其总角。喜往伽蓝。僧有奇其志尚。口授法华普门品。纔及一过则通诵之。志学之年。北度硖州。依学于舅氏。十八遇湘州果愿寺绪法师。从而落发。绪授十戒。令就慧旷律师北面横经。续潜大贤山。诵无量义及法华普贤观经。浃旬未再。三部终焉。次依光州大苏山思禅师。思见顗曰。昔在灵山同听法华。胜缘所资。今复会此。首示普贤道场。及说四安乐行。顗止苏山。行法华三昧。始三夕至药王品是真精进句。解悟开发。且见与思共在灵山听佛说法。翌日白思。思曰。非尔弗感。非我弗知。此乃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未几又入熙州白沙山。如前入观。于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其后思令代讲。闻者伏之。惟于三三昧三观智用以谘审。余皆炳然自晓。思于座下观听。谓学徒曰。此吾之义儿也。但恨定力少矣。于是道俗改观。名闻遐迩。寻而别思。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饶益。顗乃间适金陵。于瓦官寺。大弘禅法。仆射徐陵。与时贵望。咸叩问之。然顗赋性恬怡。不乐纷扰。出处动静。率思林泽。陈光大中。曾梦岩崖千仞。云日半垂。沧溟万里。渺无堤岸。遥见一僧在其岩顶。招手伸臂。至于岐麓。挽顗而上诘。旦具言其梦。人或告曰。此必会稽之天台尔。晋宋以来。僧光道猷法兰昙密之徒。皆栖焉。顗欣其说。与慧辩等二十余僧。相与南征其山。先有僧定光。栖之已四十年。顗之未至前二年。光谓人曰。善知识来。尔宜办事。以待其阙。及顗之至。欢然相接。且问之曰。善知识。忆吾早年招手伸臂以相挽不。顗乃惊悚。知昔之梦有灵矣。旋闻钟声遍彻山谷。顗以山谷无寺。颇怪异之。光曰。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何怪焉。洎将营寺。光曰。可以随宜安堵。至国清时。当有贵人为立寺矣。后二年宣皇帝。闻顗道行果敕立寺。又知僧徒所在景附。特割始丰县资赋。以充给之。顗居其寺。每膺夏制。讲净名经。一旦讲次。倏见三道宝阶自天来降。又复有数梵僧。乘阶而下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而乃灭。识者以为石桥圣众。明示印认。使固其心焉。永阳王百智。以师事顗。及其出抚吴会全家就山。以请戒法。宣帝亦尝问曰。方今释门谁为名胜。近臣陈喧曰。瓦官禅师真为名胜。往在京辇群贤所宗。今遁天台物情失附。愿陛下诏回。规训道俗。帝乃叠降玺书诏之。顗至都下帝敕群臣。迎入太极殿之东堂。讲智度论。又诏羊车童子引导于前。又宣中书舍人。翼从于后。于时天下检括僧尼。无籍贯者。万计朝议。以其寡经业者。尽搜简之。顗谏曰。调达诵六万象经。不免地狱。盘特讽一行法偈。获登圣果。笃论道也。岂多诵哉。宣帝大悦。遂停搜简。俄梦一人。部从严整。前而告曰。余冠达也。请住三桥。顗曰。冠达梁武法名也。三桥非光宅耶。乃移居之。其年夏四月。陈主幸寺。请讲仁王经。帝于众中。起拜殷勤。储后嫔妃。并崇戒范。仍具文曰。惟师化导。无方随机济物。卫护国土。汲引天人。又曰。今欲罄其本愿。请为菩萨戒师。冀流慈忍。如朕意焉。顗升高座。帝于座下执弟子礼。及金陵败。覆事归杨氏。晋王时在杨州。亦欲咨受戒法。躬制文曰。弟子承基积善。生在皇家。庭训早趋。贻教夙渐。又曰。和尚名称远闻。众所知识故。兹虔仰命楫远迎。顗届杨州。王陈千僧法会禀受焉。受已顗告王曰。大士超度总摄为先。诠名表实。今昔同然。王可法名总持用彰其实。王顶受之。王于众中。亦告顗曰。禅师智德。内融慈忍外发降伏天人。制诸魔外。愿号智者。下副群心。因舍异物。六十余事。顗回其物。俱赈贫乏。后还旧山。一心在定。他日由禅定起。谓弟子智越曰。吾之幻质旦夕云灭。汝于石城。严持香华。俟吾以谢此报。及顗至之施床。西向念弥陀佛与二菩萨。及于净土化佛与化菩萨。来相拥护。又嘱弟子。多燃香烛。又挹三衣钵杖。以近其身。有欲进齐食者。师曰。能无攀缘。即真齐矣。又索香汤。漱净舌根。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智四无量六波罗蜜等法。僧有问其所证。答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退归五品内位。尔又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增其正念。汝宜鸣磬以增吾念。乃自跏趺。于弥陀像前终焉。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