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18 条与“慈氏”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慈氏

  (菩萨)旧称弥勒。新称梅怛丽耶Maitreya,译曰慈。是为其姓,故称慈氏。见弥勒条。

佛学常见辞汇 【2】慈氏

  弥勒菩萨。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3】慈氏

即弥勒菩萨。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慈氏

  (经名)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慈氏誓愿经

  (经名)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之略名。

五灯会元 【6】慈氏瑞仙禅师

  绍兴府慈氏瑞仙禅师,本郡人。年二十去家,以试经披削,习毗尼。因睹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师谓:「戒者,束身之法也。何自缚乎?」遂探台教。又阅「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疑曰:「又不自他,不共不无因,生毕竟从何而生?」即省曰:「因缘所生,空假三观,抑扬性海,心佛众生,名异体同。十境十乘,转识成智。不思议境,智照方明,非言诠所及。」弃谒诸方,后至投子,广鉴问:「乡里甚处?」师曰:「两浙东越。」鉴曰:「东越事作么生?」师曰:「秦望峰高,鉴湖水阔。」鉴曰:「秦望峰与你自己是同是别?」师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鉴曰:「此犹是丛林祗对,毕竟是同是别?」师便喝,鉴便打。师曰:「恩大难酬。」便礼拜。后归里,开法慈氏。室中尝问僧:「三个橐驼两只脚,日行万里趁不著,而今收在玉泉山,不许时人乱斟酌。诸人向甚么处与仙上座相见?」 - 宋·普济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慈氏菩萨陀罗尼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

法相辞典 【8】慈氏菩萨造如来像

西域记八卷十九页云:菩提树东,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广二十余步,垒以青砖,涂以石灰,层龛皆有金像,四壁镂作奇制,或连珠形,或天仙像。上置金铜阿摩落迦果。(亦谓宝瓶又称宝壶)东面接为重阁,檐宇特起三层;榱柱栋梁,户扉寮牖,金银雕镂以饰之,珠玉厕错以填之。奥室邃宇,洞户三重。外门左右、各有龛室。左则观自在菩萨像,右则慈氏菩萨像。白银铸成,高十余尺。精舍故地,无优王先建小精舍,后有婆罗门、更广建焉。初有婆罗门、不信佛法,事大自在天。传闻天神在雪山中;遂与其弟往求愿焉。天曰:凡诸愿求,有福方果。非汝所祈,非我所遂。婆罗门曰:修何福可以遂心?天曰:欲植善种,求胜福田。菩提树者:证佛果处也。宜时速返、往菩提树,建大精舍,穿大水池,兴诸供养,所愿当遂。婆罗门受天命,发大信心,相率而返。兄建精舍,弟凿水池。于是广修供养,勤求心愿;后皆果遂,为王大臣。凡得禄赏,皆入檀舍。精舍既成;招募工人,欲图如来初成佛像。旷以岁月,无人应召。久之,有婆罗门来告众曰:我善图写如来妙相。众曰:今将造像,夫何所须?曰:香泥耳。宜置精舍之中。幷以灯照我入已;坚闭其户。六月后、乃可开门。时诸僧众、皆如其命。尚余四月,未满六月。众咸骇异,开以观之。见精舍内、佛像俨然,结跏趺坐。右足如上,左手敛,右手垂,东面而坐,肃然如在。座高四尺二寸。广丈二尺五寸。像高丈一尺五寸。两膝相去、八尺八寸。两肩六尺二寸。相好具足,慈颜若真。惟右乳上、涂莹未周。既不见人;方验神鉴。众咸悲叹,殷勤请知。有一沙门、宿心淳质,乃感梦见,往婆罗门而告曰:我是慈氏菩萨。恐工人之思、不测圣容;故我躬来图写佛像。垂右手者,昔如来之将证佛果,天魔来娆,地神告至。其一先出,助佛降魔。如来告曰:汝勿优怖。吾以忍力、降彼心矣。魔王曰:谁为明证?如来乃垂手指地,言此有证。是时第二地神、踊出作证。故今像手、仿昔下垂。众知灵鉴,莫不悲感。于是乳上未周,填厕众宝;珠缨宝冠,奇珍交饰。设赏迦王伐菩提树已  ;欲毁此像。既睹慈颜;心不安忍。回驾将返,命宰臣曰:宜除此佛像,置大自在天形。宰臣受旨,惧而叹曰:毁佛像则历劫招殃,违王命乃丧身灭族。进退若此;何所宜行。乃召信心、以为役使。遂于像前、横垒砖壁。心惭冥暗,又置明灯。砖壁之前、画自在天,功成报命。王闻心惧,举身生疱,肌肤攫裂。居未久之,便丧没矣。宰臣驰返,毁除障壁。时经多日,灯犹不灭。像今尚在,神功不亏。既处奥室,灯炬相继。欲睹慈颜,莫由审察。必于晨朝、持大明镜,引光内照;乃睹灵相。夫有见者、自增悲惑。如来以印度吠舍佉月后半八日成等正觉,当此三月八日也。上座部则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成等正觉。当此三月十五日也。是时如来年三十矣。或曰年三十五矣。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慈氏所说稻秆喻经

  (经名)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之略名。

法相辞典 【10】慈氏菩萨受成佛记处

西域记七卷二页云:三佛经行侧、有窣堵波,是梅呾离邪(唐言慈。卽姓也。旧曰弥勒。讹也。)菩萨、受成佛记处。昔者如来在王舍城鹫峰山,告诸苾刍  ,当来之世、此赡部洲、土地平正,人寿八万岁;有婆罗门子、慈氏者、身真金色,光明照朗。当舍家成正觉,广为众生三会说法。其济度者、皆我遗法植福众生也。其于三宝、深敬一心,在家出家、持戒犯戒、皆蒙化导,证果解脱。三会说法之中,度我遗法之徒;然后乃化同缘善友。是时慈氏菩萨、闻佛此说,徒座起白佛言:愿我作彼慈氏。世尊!如来告曰:如汝所言,当证此果。如上所说,皆汝教化之仪也。 - 朱芾煌

阅藏知津 【11】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咒无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慈氏菩萨誓显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慈氏说咒,慈氏立誓拔苦,因受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

  (经名)二卷,唐善无畏译。

阅藏知津 【14】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为慈氏说咒,慈氏立誓拔苦,受记。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经名)与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了本生死经,稻秆经同本异译。

阅藏知津 【16】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与《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法相辞典 【17】清辩论师住阿素洛宫待见慈氏菩萨成佛处

西域记十卷十八页云:城南不远、有大山岩。婆毗吠伽(唐言清辩)论师、住阿素洛宫、待见慈氏菩萨成佛之处。论师雅量弘远,至德深邃。外示僧佉之服,内弘龙猛之学。闻摩揭陀国护法菩萨、宣扬法教,学徒数千。有怀谈议,杖锡而往。至波咤厘城,知护法菩萨在菩提树。论师乃命门人曰:汝行诣菩提树护法菩萨所,如我词曰:菩萨宣扬遗教,导诱迷徒。仰德虚心,为日已久。然以宿愿未果,遂乖礼谒。菩提树者,誓不空见。见当有证,称天人师。护法菩萨谓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渴日勤诚、未遑谈议。人信往复,竟不会见。论师既还本土;静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谁决我疑。于观自在菩萨像前,诵随心陀罗尼,绝粒饮水,时历三岁。观自在菩萨乃现妙色身,谓论师曰:何所志乎?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观自在菩萨曰:人命危脆,世间浮幻。宜修胜善愿,生睹史多天;于斯礼觐,尚速得见。论师曰:志不可夺,心不可贰。菩萨曰:若然者;宜往驮那羯磔迦国城南山岩执金刚神所,至诚诵持执金刚陀罗尼者;当遂此愿。论师于是往而诵焉。三岁之后、神乃谓曰:伊何所愿?若此勤励。论师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观自在菩萨指遣来请。成我愿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秘方而谓之曰: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开卽入中,可以待见。论师曰:幽居无睹,讵知佛兴?执金刚曰:慈氏出世,我当相报。论师受命,专精诵持。复历三岁,初无异想。咒芥子以击石岩,壁豁而洞开。是时百千万众、观睹忘返。论师跨其户而告众曰:吾久祈请,待见慈氏。圣灵警佑、大愿斯遂。宜可入此、同见佛兴。闻者怖骇,莫敢履户。谓是毒蛇之窟,恐丧身命。再三告语,唯有六人从入。论师顾谢时众,从容而入。入之既已;石壁还合。众皆怨嗟,恨前言之过也。自此西南行千余里,至林那邪国。(南印度境) - 朱芾煌

历代名僧辞典 【18】瑞仙(绍兴慈氏院)[《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释瑞仙会稽人。幼缠尘网几溺爱河。年二十奋然去家。会试经披剃。精习大小律藏。至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句。忽自省曰。戒者束身法耳。胡自缚耶。遂探究台教。一日阅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处。疑曰。既不自又不他不共不无因。毕竟从何而生也。叹曰。因缘生法虽照以空假三观。不过抑扬性海。心佛众生名异体同。十境十乘妙心成智不思议境。智照方明固非言诠所能及也。遂更衣谒诸耆宿。后登投子山见广鉴禅师。问曰。甚处来。曰两浙东越。鉴曰。东越事作么生。曰秦望山高鉴湖水阔。鉴曰。秦望山与自己是同是别。曰梵语唐言。鉴曰。犹是业林秖对毕竟是同是别。师便喝。鉴便打。忽有省。礼拜曰。恩大难酬。后开法于慈氏。尝问僧。三个槖驰两只脚日行万里。趁不着。而今收在玉泉山。不许时人乱斟酌。尔等向甚处与仙上座相见。一众无能下语投其机者。终于本山。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