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現身成佛、現生成佛。即發菩提心後,不須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等長時之修行曆程即可成佛,亦即以現在之身即可成佛之意。一乘佛教認爲心、佛、衆生叁者無別,其本性均爲真如,故說其自體並無迷與悟、凡夫與聖者之別。將此理具體以現實之身體現,稱爲即身成佛。
(一)據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載,八歲龍女以現身成佛,聞此之衆生,必至不退轉之位,佛亦爲彼等授記別。日本最澄之法華秀句卷下即根據此說,認爲衆生依法華經之經力可即身成佛。又天臺宗將圓教之菩薩階位以六即說明,其中第一之“理即”(理即佛之意),就一切衆生本來本性即具足真如而言即爲佛,故不論成佛、不成佛。第二“名字即”以上,則言及即身成佛。
(二)華嚴宗于華嚴孔目章卷四舉出五種疾得成佛(迅速可成佛),即:(1)勝身,如轉輪聖王之子及兜率天子,生來即有殊勝之身,故可現身成佛。(2)見聞,見聞殊勝教法而信心堅定,即可證佛之十力而開悟。(3)一時,如善財童子于善知識處,一時即得普賢法。(4)一念,俗谛之念只要契合于普賢法,憑其一念亦可成佛。(5)無念,解一切均爲不生不滅,得見真佛。據上所言,華嚴經謂勝身者雖可現身成佛,但以分段生死之果報,須經見聞、解行、證入等叁生,始可成佛,故立叁生成佛之說。此乃爲說明迷悟、因果之次第而設。實言之,衆生于唯一之法性身中成佛,亦即可在瞬間每一念之心中成佛,此方爲正說,故認爲衆生本來成佛。
華嚴經探玄記卷叁亦舉出叁種成佛之說:(1)位成佛,入初住之位即成佛。(2)行成佛,于完成一一之行時即成佛。(3)理成佛,衆生本來即爲佛。此外,初住之位相當于十信之滿位;在此位成佛,自菩薩階位而言,與信滿成佛畢竟同一,但圓教乃本來無位而有解行(智解與行業),故信滿成佛非位成佛,乃是行成佛。
(叁)密教亦特別強調即身成佛,認爲由父母所生之肉身,即可登上佛究極之果位(父母所生身即證大覺位)。此即密教認爲構成宇宙之物、心要素之六大,爲法界之體性。佛、衆生以及其所住之環境悉由六大所造,互不障礙而能融和相入,均具足四種曼荼羅(四曼)之相。密教又主張佛、衆生均有身、語、意等叁種不思議之作用(即叁密)。以上六大、四曼、叁密稱爲體、相、用叁大。佛與衆生之叁大互無差別,且其叁密互融,故佛與衆生平等,此稱“即身”。衆生善觀察此意義,以手結印,口誦真言,心住叁摩地,即可與大日如來相應,佛與衆生則完全成爲一體,故在衆生肉身上,即可證衆生本來具有之佛之法身而成佛。
(四)日本真言宗根據空海之“即身成佛義”,主張有叁種即身成佛:(1)理具成佛,由理而言,一切衆生均由五大(地水火風空)構成,屬胎藏界;心爲識大,屬金剛界,身心與大日如來無別,本來即具足法身。(2)加持成佛,由叁密加持,而在自身顯出本來具有之佛。此系指修行之過程。(3)顯得成佛,完成修行時,可得圓滿菩提,顯現佛性圓滿,達于最高修行目的。此系指果位。
(五)日本日蓮宗認爲“即身成佛”有叁義:(1)當體即成,衆生元來之本性即爲佛。(2) 受持即成,以身受持“妙法蓮華經”五字之題目,則不必假借苦行力,即可完成究竟之菩提。(3)修得顯現,完成修行時,即可顯現圓滿菩提。其中,以“受持即成”爲日蓮宗之正意,而稱爲受持成佛,此乃僅有信而無慧,于“名字即”(六即之一)之位即身成佛,因此稱爲名字成佛。又迹門之即身成佛爲僅就“理”上之即身成佛,但本門之即身成佛乃爲具體實際之即身成佛。
(六)大日經疏演奧鈔卷四十叁舉出四種即身成佛之說,即:(1)修生即身成佛,系根據大日經世間成就品而立。(2)本有即身成佛,系根據悉地出現品而立。(3)本修不二即身成佛,系根據成就悉地品而立。(4)絕待即身成佛,系根據轉字輪漫荼羅行品而立。[菩薩處胎經卷四諸佛行齊無差別品、大日經卷叁悉地出現品、菩提心論、法華經文句卷八下、即身成佛義]
(術語)真言宗所談。謂此肉身可成佛也。菩提心論曰:“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故叁摩地,于諸教中阙而不書。”又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即身修行即身就可以成佛。密宗說叁密加持相應,可以即身成佛。 - 陳義孝編
即身修行即身就可以成佛。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