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8 条与“所缘缘”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所缘缘

梵语a^lambana-pratyaya。又作缘缘。即所缘之缘。四缘之一。所谓“所缘”,即指心及心作用之对象(认识作用之对象);若心、心作用之对象成为原因,而令心、心作用产生结果之时,心及心作用之对象即称为“所缘缘”,心及心作用则称为“增上果”。又历来多解释为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起,乃自心之所缘虑。故亦可谓所缘缘即一切法。俱舍论卷七(大二九·三七上):“所缘缘性即一切法,望心、心所随其所应。谓如眼识及相应法,以一切色为所缘缘。如是耳识及相应法以一切声,鼻识相应以一切香,舌识相应以一切味,身识相应以一切触,意识相应以一切法为所缘缘。”

  又成唯识论于所缘缘立有亲疏二类,据成唯识论卷七载(大三一·四○下):“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疏所缘缘能缘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其中,亲所缘缘为见分、自证分等之内所虑托之法,即指影像相分;疏所缘缘为与能缘之心相离之法,即本质相分。[顺正理论卷十九、显扬圣教论卷十八、瑜伽师地论卷三](参阅“四缘”1832、“所缘”325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所缘缘

  (术语)四缘之一。见四缘条。

佛学常见辞汇 【3】所缘缘

  四缘之一。见四缘条。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4】所缘缘

  瑜伽五十二卷一页云:云何所缘缘?谓五识身,以色等五境,如其次第,为所缘缘。若意识,以一切内外十二处,为所缘缘。
  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二页云:所缘缘者:谓五识身等,以五别境为所缘,第六识身等,以一切法为所缘。
  三解  如四缘中说。
  四解  成唯识论一卷十二页云:五识岂无所依缘色?虽非无色;而是识变。谓识生时,内因缘力,变似眼等色等相现。卽以此相,为所依缘。然眼等根,非现量得。以能发识,比知是有。此但功能,非外所造。外有对色,理既不成;故应但是内识变现。发眼等识,名眼等根。此为所依,生眼等识。此眼等识,外所缘缘,理非有故;决定应许自识所变为所缘缘。谓能引生似自识者,汝执彼是此所缘缘?非但能生。勿因缘等,亦名此识所缘缘故。眼等五识,了色等时,但缘和合似彼相故。非和合相异诸极微有实自体。分析彼时,似彼相识,定不生故。彼和合相,既非实有;故不可说是五识缘。勿第二月等,能生五识故。非诸极微共和合位,可与五识各作所缘。此识上无极微相故。非诸极微有和合相。不和合时,无此相故。非和合位,与不合时,此诸极微,体相有异。故和合位,如不合时,色等极微,非五识境。有执色等一一极微,不和集时,非五识境;共和集位,展转相资,有粗相生,为此识境。彼相实有,为此所缘。彼执不然。共和集位,与未集时,体相一故。瓶瓯等物极微等者,缘彼相识应无别故。共和集位,一一极微,各各应舍微圆相故。非粗相识,缘细相境。勿余境识,缘余境故。一识应缘一切境故。许有极微,尚致此失;况无识外真实极微。由此定知自识所变似色等相为所缘缘。见托彼生。带彼相故。
  五解  成唯识论七卷十九页云:三、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疏所缘缘,能缘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第八心品,有义,唯有亲所缘缘。随业因力,任运变故。有义、亦定有疏所缘缘。要仗他变质,自方变故。有义、二说俱不应理。自他身土,可互受用。他所变者,为自质故。自种于他,无受用理,他变为此,不应理故。非诸有情种皆等故。应说此品,疏所缘缘,一切位中,有无不定。第七心品未转依位,是俱生故;必仗外质。故亦定有疏所缘缘。已转依位,此非定有。缘真如等,无外质故。第六心品,行相猛利。于一切位,能自在转。所依外质,或有或无。疏所缘缘,有无不定。前五心品,未转依位,粗钝劣故;必仗外质。故亦定有疏所缘缘。已转依位,此非定有。缘过未等,无外质故。
  六解  杂集论五卷三页云:所缘缘者:谓有分齐境所缘故,无分齐境所缘故,无异行相境所缘故,有异行相境所缘故,有事境所缘故,无事境所缘故,事所缘故,分别所缘故,有颠倒所缘故,无颠倒所缘故,有碍所缘故,无碍所缘故;是所缘缘义。有分齐境所缘者:谓五识身所缘境界。由五识身各别境界故。无分齐境所缘者:谓意识所缘境界。以意识身缘一切法为境界故。无异行相境所缘者:谓不能了别名想众生意识所缘境界。由彼于境不能作名字故。有异行相境所缘者:谓与此相违。有事境所缘者:谓除见慢及此相应法,余所缘境界。无事境所缘者:谓前所除所缘境界。由彼于我处起故。事所缘者:谓除无漏缘,不同分界地遍行,于事不决了,及未来所缘,余所缘境界。分别所缘者:谓前所除所缘境界。由彼唯缘自所分别为境界故。有颠倒所缘者:谓常等行所缘境界。无颠倒所缘者:谓无常等行所缘境界。有碍所缘者:谓未断所知障者所缘境界。无碍所缘者:谓已断所知障者所缘境界。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5】所缘缘

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又作缘缘,即所缘之缘。所谓“所缘”,即指心及心所认识作用之对象;若心、心作用之对象成为原因,而令心、心作用产生结果之时,心及心作用之对象即称为“所缘缘”,心及心作用则称为“增上果”。又历来多解释为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起,乃自心之所缘虑。故亦可谓所缘缘即一切法。



又成唯识论于所缘缘立有亲疏二类,《成唯识论》卷七载:“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疏所缘缘能缘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其中,亲所缘缘为见分、自证分等之内所虑托之法,即指影像相分;疏所缘缘为与能缘之心相离之法,即本质相分。参阅“四缘”条。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大词典 【6】所缘缘

  “疏所缘缘”之对称。唯识宗将四缘中之所缘缘分为亲、疏二种。与能缘之体不相离,而为见分(能认识客观之主体)等内之所虑托,称为亲所缘缘。[成唯识论卷七](参阅“四缘”1832、“疏所缘缘”474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所缘缘

  (术语)唯识宗所立所缘缘之一。以名间接所缘之境。即对于相分之本质也。

佛学大词典 【8】所缘缘

  “亲所缘缘”之对称。唯识宗所立所缘缘二种体性之一。又作疏所缘缘。与能缘之体相离,托仗他识所变之境及自身中别识所变之境以为本质,能起所虑托之相分,以其间接成所缘缘,故称疏所缘缘。所谓所缘缘,系指吾人心识之见分(能认识客观之主体)攀缘相分(主体所认识客观之一切境界)时,心识为“能缘”,相是“所缘”,能缘与所缘相合时,称为所缘缘。所缘缘又分为亲疏二种:(一)若意识之见分攀缘自所变之影像相分,称为亲所缘缘。(二)反之,“疏所缘缘”即须仗托本质为缘,方得生起内所虑托之相分;为本质生起,故称为缘,见分同时亦变内相分似本质法,故称所缘。简言之,若法与能缘之识体虽是相离,或是他人心识所变,及自身中之别识所变,但仗托本质,不能取亲相分,故称疏所缘缘。如第八识相分所变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眼识仗托此相分为本质而缘者,即是一例。成唯识论卷七(大三一·四○下):“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疏所缘缘能缘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参阅“四缘”1832、“所缘缘”3251)

法相辞典 【9】所缘缘

  俱舍论七卷四页云:如是已释等无间缘;所缘缘性,卽一切法,望心心所,随其所应。谓如眼识,及相应法,以一切色为所缘缘。如是耳识,及相应法,以一切声,鼻识相应,以一切香,舌识相应,以一切味,身识相应,以一切触,意识相应,以一切法,为所缘缘。若法、与彼法为所缘;无时此与彼非所缘。于不缘位,亦所缘摄。彼缘不缘,其相一故。譬如薪等,于不烧时,亦名所烧。相无异故。心心所法,如于所缘处事剎那三皆决定,于所依亦有如是决定耶?应言:亦有如是决定。然于现在,亲附自所依。过去、未来、与所依相离。有说:在过去,亦亲附所依。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10】所缘缘

  全一卷。陈那作,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有诸译本,如汉译藏经中陈代真谛所译之无相思尘论一卷、西藏藏经丹珠尔经疏部第九十五函之第四观所缘(偈)与第五之观所缘注等。如西藏译、玄奘译本所示,本论之偈文为四句一行,共有三十二句。本书旨在依因明三支之法,明示心外之所缘缘非有,而心内之所缘缘非无。[大唐内典录卷五、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八、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所缘缘

  (书名)一卷,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以因明三支之法,说明心外之所缘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者。注释如下:观所缘缘论会释一卷,明明昱会释。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阅藏知津 【12】所缘缘

陈那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立量破斥外所缘缘非有,次明内所缘缘不无。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3】所缘缘

陈那论师造,唐代玄奘译,全一卷。别译本如陈代真谛所译的《无相思尘论》一卷。本论之偈文为四句一行,共有三十二句。本书旨在依因明三支之法,明示心外之所缘缘非有,破斥极微、和合等假法,而心内之所缘缘非无。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大词典 【14】所缘缘论释

  全一卷。又称观所缘论释、观所缘释。护法造,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为观所缘缘论之注释书。内容阐释观所缘缘论中所说破外执之与、夺之意,而明自宗之内境,然未论及其差别。[开元释教录卷九、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所缘缘论释

  (书名)一卷,护法菩萨造,唐义净译,释观所缘缘论中破外执之与夺意者。

阅藏知津 【16】所缘缘论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护法菩萨,释缘缘论中破执纵夺之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7】所缘缘论释

又称《观所缘论释》、《观所缘释》。护法造,唐代义净译,全一卷。本书为《观所缘缘论》的注释书。内容阐释《观所缘缘论》中所说破外执之与、夺之意,而明自宗之内境,然未论及其差别。 - 于凌波居士著

法相辞典 【18】缘有所缘缘无所缘法

品类足论七卷七页云:缘有所缘缘无所缘法云何?谓缘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意识及相应法。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