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20 條與「持明」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持明

  (一)梵語dha^ran!i^。音譯陀羅尼。真言之異名。大日經疏卷九稱,持明者,梵雲陀羅尼,即總持一切明門明行。

  (二)謂受持傳持真言陀羅尼。持即受持傳持之義,明即真言之義。真言現于本尊之光明輪中,故稱明。又真言之功力,以大慧光明照破無明,顯現實智,故稱明。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持明

  (術語)梵語陀羅尼Dh&amacron;ra&ndotblw;i,譯曰持。明者,真言之異名,持明者,陀羅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謂之持明。演密鈔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別稱,梵語尾尼也。此譯雲明,破闇爲義。(中略)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經疏九曰:“持明者,梵雲陀羅尼,持明謂總持一切明門明行。”同叁曰:“聲聞經中以毗尼爲秘藏,要擇人簡衆方便授之,若未發律儀不令聽聞修習。摩诃衍中亦以持明爲秘藏,未入曼荼羅者不令讀誦受持,還同盜聽布薩反招重罪。”

佛學常見辭彙 【3】持明

  1.即陀羅尼,亦即真言。2.受持真言的意思。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 【4】持明

  梵語陀羅尼,譯曰持明者,真言之異名。持明者,陀羅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謂之持明。演密鈔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別稱,梵語尾尼也。此譯雲明,破闇爲義。”又雲:“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經疏曰:“持明者梵雲陀羅尼,持明謂總持一切明門明行。”又曰:“聲聞經中,以毗尼爲秘藏,要擇人簡衆,方便授之。若未發律儀,不令聽聞,修習摩诃衍中,亦以持明爲秘藏。未入曼荼羅者,不令讀誦受持,還同盜聽布薩,反招重罪。”
  “陀羅尼”陀羅尼又曰陀羅那陀鄰尼。譯作持總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惡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爲四種:
  一、法陀羅尼  于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也,又名聞陀羅尼。
  二、義陀羅尼  于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也。
  叁、咒陀羅尼  依禅定發秘密語,有不測之神驗,謂之咒,咒陀羅尼者,于咒總持而不失也。
  四、忍陀羅尼  于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忍陀羅尼。
  聞義咒忍之四者,爲所持之法也。由能持之體言之,法義之二者,以念與慧爲體,咒以定爲體,忍以無分別智爲體。大乘義章曰:“陀羅尼者,是外國語,此翻爲持,念法不失,故名爲持。”佛地論曰:“陀羅尼者,增上念慧,能總任持無量佛法,令不忘失。”智度論曰:“陀羅尼者,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惡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惡罪,持令不失,是名陀羅尼。”法界次第曰:“陀羅尼此翻能持,或言能遮,又翻爲總持。隨有若名若義若行地功德,皆悉能持,故名總持。”瑜伽略纂曰:“論雲陀羅尼有四種:一、法,二、義,叁、咒,四、能得忍。”又曰:“法陀羅尼,以法爲境,即能诠名言,以念慧爲體。義陀羅尼,其體同法,唯境界異,其異者何?所诠義爲境。謂無量義意,越等即唯在意地咒。陀羅尼,以定爲體,依定持咒,令不忘故,以咒爲境也。能得忍陀羅尼者,以無分別智爲忍體,即證真如。今日常指咒陀羅尼曰陀羅尼。”
  “咒陀羅尼”此乃四種陀羅尼之一,真言教之所謂陀羅尼也。佛菩薩從禅定所發之秘密言句也。陀羅尼者,總持之義。總持有二釋,一就人,二就法。
  就人釋者  佛菩薩之定力,能持神咒之功德,故名持。如上四種中所擇者是也。大乘章曰:“菩薩依禅,能起咒術,爲衆除患,第一神驗,名咒陀羅尼。菩薩依禅,備起多用,隨用別論,即有無量陀羅尼門,良以咒術傳益義多,故遍論之。”
  就法釋者  神咒之言句,總持無量之文義,無盡之功德,故名。佛地論曰:“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義中,持一切義;攝藏無量諸功德故,名無盡藏。”
  明已上二釋中神咒之功德,必依後釋。諸經中顯此咒陀羅尼有五名:一、陀羅尼,二、明,叁、咒,四、密語,五、真言。此中後四者爲義翻也。秘藏記曰:“諸經中說陀羅尼,或陀羅尼,或明、或咒、或密語、或真言,如是五義,其義雲何?”
  一、明  陀羅尼者,佛放光,光之中所說,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
  二、咒  咒者,佛法未來漢地前,有世間禁咒法,能發神驗除災患。今持此陀羅尼人,能發神通,除災患,與禁咒法相似,是故曰咒。
  叁、密語  密語者,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
  四、真言  真言者,如來言真實無虛妄,故曰真言,然皆是舉一邊所名也。 - 明·楊卓

佛識慧集 【5】持明

即陀羅尼,亦即真言,受持真言的意思。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持明

  (術語)持明之法藏。即一切真言陀羅尼之經典也。演密鈔一曰:“藏者能攝義故,(中略)今但取府庫名之爲藏,由如世間國大庫藏即能蘊攝種種雜寶,出納取與赈濟無窮。持明藏亦爾,蘊攝諸佛秘密法義,利樂無盡故以爲明藏。”西域求法高僧傳有毗睇陀羅必得家,譯曰持明藏(Vidy&amacron;-dhara-pi&tdotblw;aka)。

佛學大詞典 【7】持明

  乃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之尊。又作悉地持明仙、成就持明仙。即持誦陀羅尼,或藉藥力而得神通力之仙人。本爲婆羅門教濕婆神之侍從,相傳住于雪山,具有咒力。以其所持之明咒,密教遂列之于曼荼羅海會中。有持名藥叉、成就仙衆、成就持明仙衆、成就明仙四類。大日經疏卷十二(大叁九·七○七下):“持明者,謂持誦人得妙成就悉地之果,即能遍遊一切佛土,供養諸佛,成就衆生也。”

  另據大日經疏卷叁載,凡得密嚴佛國、十方淨嚴、諸天修羅宮等叁品之悉地者,皆可稱爲持明仙,此系就其

廣義之解釋而言。然大日經疏卷六又記載,所謂持明仙,系依藥力而成就其神通力;悉地持明仙則專依咒術而得成就,此爲二者之別而異于上述之說者。此外,持明仙亦泛指持誦明咒(真言、陀羅尼)之人。[大日經疏卷十一、兩部曼荼羅義記卷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持明

  (術語)誦持陀羅尼,或以藥力成就通力之仙人也。大日經疏六曰:“持明仙者,是余藥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專依咒術得悉地人。”同十一曰:“或以法加童男女,亦令彼成就以爲供侍,即遊十方刹也。西方有一人成,引五百人升空而去,不知所去也。此法成就即是持明仙也。”

佛學大詞典 【9】持明

  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十叁大院之第五,位于中臺八葉院之下方,安置般若菩薩等五尊,故又稱五大院、佛母院。持明,爲持明咒之義。無論何尊,皆持明咒,故稱持明院,表折伏、攝受二德。五尊者,即不動、降叁世、般若菩薩、大威德、勝叁世。除般若菩薩外,其余四尊皆爲忿怒尊,故又稱忿怒院。[兩部曼荼羅私抄卷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持明

  (術語)胎藏界十叁大院之第五,亦名五大院。安置不動尊等五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持明灌頂

  (術語)五種叁昧耶中第叁叁昧耶,學法灌頂也。靈妙疏下曰:“阿阇梨灌頂者,行傳法阿阇梨灌頂也,如律中受具足戒。持明灌頂者,如律中未受具戒者,但自作本尊真言印念誦,不得廣行學也。”梵Vidy&amacron;dhara-abhiśekha。

佛學大詞典 【12】持明咒藏

  梵名Vi^dya^  -dhara-pi^t!aka  。音譯毗睇陀羅必得家。又作持明藏。爲秘藏之總稱,即于經律論叁藏之外,別有咒藏,皆系集錄印度之明咒。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道琳傳,此咒藏梵本有十萬頌,譯爲唐文,可成叁百卷。龍樹菩薩弟子難陀法師恐明咒散失,遂撮集一萬二千頌,成一家之言,每一頌中,離合咒印之文。又大唐西域記卷九記第一次結集(大五一·九二叁上):“于是凡聖鹹會,賢智畢萃。複集素呾纜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爲五藏。而此結集,凡聖同會,因而謂之大衆部。”其中之禁咒藏即指持明咒藏。[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本、開元釋教錄卷九]  

佛學大詞典 【13】藥叉持明

  梵名Yaks!a  -vidya^-dharah!  。持明仙之一。位于密教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金剛部院南門之東方,爲增長天之眷屬。其形像爲身呈赤肉色,頭戴寶冠,嚬眉怒目,右手當胸持劍,左手握拳,而伸拇指、小指置于腰前,交腳坐于圓座上。又藥叉持明有二使者侍立,名爲藥叉持明女。其形像,皆呈肉色,頭戴寶冠。左方

之使者兩手持戟;右方之使者跪坐于圓座,左手握拳置于胸前,右手屈掌,掌上立有獨股杵。[大日經疏卷六、卷十一、兩部曼荼羅義記卷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藥叉持明

  (異類)位于胎藏界外金剛院之南方,是增長天之眷屬也。

佛學大詞典 【15】悉地持明

  梵名Siddhi  -vidyadhara  。即依咒術得外法成就之仙人。悉地,意譯爲成就。于密教中,列于胎藏曼荼羅外部之“成就持明仙衆”即是此尊。[大日經疏卷六](參閱“持明仙”381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悉地持明

  (人名)依咒術得外法悉地之仙人也。大日經疏六曰:“悉地持明仙者,皆是專依咒術得悉地人。”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成就持明仙衆

  (天名)胎藏界外金剛院之一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8】降叁世忿怒持明王尊

  (明王)降叁世明王之具名。持者保持之義,謂能保持忿怒也。見降叁世明王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