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uccheda-dr!s!t!i,巴利語 uccheda-dit!t!hi。又稱斷滅論。二見之一。爲“常見”之對稱。即偏執世間及我終歸斷滅之邪見。蓋諸法之因果各別亦複相續,非常亦非斷,執斷見者則唯執于一邊,謂無因果相續之理,世間及我僅限于生之一期,死後即歸于斷滅。主張此等斷見者,如富蘭那迦葉即謂無善、無惡,亦無善惡之報,被稱爲斷見外道,屬外道十六宗之一。倡虛無主義者,亦屬斷見之一例。
所謂斷常二見,系概括而言外道之種種偏見。據大毗婆沙論卷二○○所載,諸惡見趣雖有多種,皆不出有見、無有見二見之中;有見即指常見,無有見即指斷見。以此二見皆爲邊見,故釋尊主張離常、離斷,而取中道。又據大智度論卷二十六載,斷見有二種,一謂無後世受罪福苦樂之果報,一謂一切法皆空,即墮于空見者。對于此等邊見,經論中多主張以空觀對治之,如成實論卷十邊見品謂正修習空,則無我見,以滅我見,遂斷二邊。[雜阿含經卷叁十四、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九、卷七十七、瑜伽師地論卷七、卷五十八、佛性論卷一破外道品、成唯識論卷六](參閱“六十二見”1241、“斷滅論”6565)
(術語)有情之身心,見爲限一期而斷絕,謂之斷見,反之而見身心皆常住不滅,謂之常見。此二者名邊見,爲五惡見之第二。涅槃經二十七曰:“衆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智度論七曰:“斷見者見五衆滅。”(五衆者五蘊也)。
堅持人死之後身心斷滅不複再生的偏見,是五惡見之一。 - 陳義孝編
即「斷滅的觀念」,如認爲「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一無所有」的觀念。 - 莊春江居士編
堅持人死後身心斷滅不覆再生的偏見。
- 梵心居士編
(流派)十六外論之一。見外道條附錄。
(流派)外道六宗之一。富蘭那迦葉也。此人起邪見,謂無善,無善之報,無惡,無惡之報。見涅槃經十九。
如邊執見中說。 - 朱芾煌
瑜伽七十卷八頁雲:雲何欣樂障斷見迹行補特伽羅,應知此有二種。謂欣樂煩惱障斷,欣樂定障斷,差別故。欣樂煩惱障斷補特伽羅,于現法樂住,未得已得。于一切種有想等至,未得已得。謂于依止,及于觀察所知,有差別故。欣樂定障斷補特伽羅,于一切勝處,未得已得。及于一切遍處,未得已得。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