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58 條與「無垢」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4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佛學大詞典 【1】無垢

(一)梵語vigata-mala。垢(梵mala  ),爲煩惱(梵kles/a  )之異稱,指汙穢心之垢物;無垢,指離煩惱之清淨。又作無漏。煩惱有多種,如貪、嗔、癡之叁垢,惱、害、恨、谄、诳、憍之六垢等,爲妨礙實現覺悟之一切精神作用。[六十華嚴經卷五十七、八十華嚴經卷七十六、有部律破僧事卷六](參閱“清淨”4667)

  (二)梵語nirmala。即無垢者。爲“如來”之同義語。

  (叁)釋尊時代之印度婆羅門僧。兄弟五人,排行第二,曾與兄弟四人等入山學道,獲得五神通。其最小之弟名爲弗那,以耕種爲業,見佛陀乞食,即施以白淨飯滿缽;一日,弗那至田中,見所生苗稼均變成數尺高之金禾,收割已盡,還生如初,國王聞之,亦前往割禾,然亦不得盡。此後聞言而往取者,均不能割盡。無垢等四人得知,遂欲以歡喜團供養佛陀,願求生天。于是各持歡喜團,往詣佛所,大兄取一團置于缽中,佛告以“諸行無常”;無垢複以團置于缽中,佛謂“是生滅法”;第叁亦如法置于缽中,佛告以“生滅滅已”;第四亦置團于缽,佛謂“寂滅爲樂”;兄弟四人遂各參此偈,得阿那含,後皆趨佛所,出家爲僧,得阿羅漢道。[雜寶藏經卷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無垢

  (雜名)清淨而無垢染也。又曰無漏。

法相辭典 【3】無垢

如如來功德六相中說。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無垢

  (界名)南方無垢世界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無垢

  (人名)維摩居士之翻名。舊作淨名,新作無垢稱。西域記七曰:“毗摩羅诘Vimalakirti,唐言無垢稱,舊曰淨名。然淨則無垢,名則是稱。義雖取同,名乃有異。舊曰維摩诘,訛略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無垢

  (術語)離垢地之異名。離垢地爲菩薩第二地之名,又謂等覺之菩薩曰無垢地菩薩。四教儀五曰:“等覺位即是等覺性。若望菩薩名等覺佛,若望佛地名爲金剛心菩薩,亦名無垢地菩薩也。”

佛學常見辭彙 【7】無垢

  離垢地的別名,是菩薩十地中之第二地名。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8】無垢

即清淨之法輪;指佛之說法。佛所說之清淨教法能摧破衆生心中之煩惱垢染,故稱無垢輪。淨土論(大二六·二叁二中):“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論注卷下解釋此語(大四○·八四一上):“無垢輪者,佛地功德也。佛地功德無習氣煩惱垢,佛爲諸菩薩常轉此法輪,諸大菩薩亦能以此法輪開導一切,無暫時休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無垢

  (術語)清淨之法輪也。即說法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無垢

  (人名)經中有數無垢女,一爲維摩居士妻之名。見月上經。一爲須達多婆羅門女之名,在母胎中聞佛說出生後至佛所變爲男子。見無垢賢女經。一爲舍婆提城優婆夷之名,問佛早起拂佛塔之功德。見無垢優婆夷問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無垢

  (術語)維摩經曰:“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佛學大詞典 【12】無垢

指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所說相應于菩薩階位之六種法忍之第五。即等覺菩薩斷除無明惑染,安住于自性清淨心而不動之位。故等覺菩薩又稱爲無垢菩薩。(參閱“六忍”126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無垢

  (術語)璎珞經所說六忍之第五、等覺地之菩薩斷除無明之惑染,于自性清淨之心體安住不動之位也。因雲無垢菩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無垢

  (術語)波斯匿王女之名。梵名維摩羅達。譯曰離垢施,又曰無垢施。年始十二歲,容貌端正,時八大聲聞八大菩薩皆被诘問。離垢施經曰:“城中波斯匿王有女,曰維摩羅達,晉言離垢施。”梵Vim&amacron;ladatt&amacron;。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無垢

  (術語)梵名阿末羅Amala。譯曰無垢識。舊譯家以爲第九識之稱,新譯家以爲第八識淨分之稱,是不別立第九識故也。唯識論叁曰:“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同述記叁末曰:“唯無漏依,體性無垢,先名阿末羅識,或名阿摩羅識。古師之爲第九識者非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無垢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論叁曰:“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述記叁末曰:“唯無漏依,體性無垢,先名阿末羅識,或名阿摩羅識。古師立爲第九識者,非也。”

佛學常見辭彙 【17】無垢

  阿賴耶識在佛位上,變成清淨無垢,爲諸無漏法所依止,故名無垢識,又名庵摩羅識。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18】無垢

成唯識論叁卷九頁雲:此第八識,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等,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 - 朱芾煌

第2頁第3頁第4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