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3本字典中找到 188 条与“无常”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146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无常 常无常 二无常 三无常 无常刀 无常风 无常观 无常虎 无常偈 无常见 无常讲 无常经 无常狼 无常灭 无常鸟 无常磬 无常色 无常使 无常堂 无常相 无常想 无常行 无常性 无常依 无常义 无常院 无常钟 八种无常 变异无常 变易无常 别离无常 剎那无常 成无常品 当有无常 法性无常 垢净无常 观色无常 观身无常 合会无常 坏灭无常 俱分无常 苦空无常 六种无常 灭分无常 灭坏无常 念念无常 七种无常 起尽无常 入无常性 三种无常 散坏无常 刹那无常 生分无常 生起无常 世间无常 四无常偈 所有无常 无常故苦 无常观门 无常卽苦 无常皆苦 无常苦想 无常杀鬼 无常盛火 无常行相 无常迅速 无常依经 无常有三 无性无常 现随无常 相续无常 一期无常 有为无常 暂住无常 诸行无常 转变无常 毕竟无常住 常无常二身 此觉观无常 佛说无常经 空无常六譬 去来行无常 三启无常经 无常不恒欲 无常及苦空 无常行如电 无常义差别 无常有为相 一切行无常 诸行无常印 二因悟入无常 苦空无常无我 器世间无常性 世间我常无常 死与无常差别 外道七种无常 无常所作众苦 无常相十二种 一切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决定 祇园精舍无常院 无常差别有多种 无常性见有六种 五种修无常想行 一旦无常万事休 有情世间无常性 变异无常有十五种 乘事变异无常之性 地事变异无常之性 光明变异无常之性 库藏变异无常之性 三种无常所作众苦 山事变异无常之性 生老住无常非实有 十八界常无常分别 水事变异无常之性 死想与无常想差别 无常苦及无常故苦 无常无智有七种因 无常有为思愿缘生 无常与苦二句分别 严具变异无常之性 业事变异无常之性 一切种行无常苦想 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衣事变异无常之性 饮食变异无常之性 园事变异无常之性 诸欲无常虚伪不实 资具变异无常之性 非择灭与无常灭差别 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 无常(anitya)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一切自体诸行皆悉无常 于怨害有情所修无常想 三法是无常性观趣入上首 无常苦想有六种所对治法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男女承奉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十六外事种种变异无常之性 舞歌乐事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香鬘涂饰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择灭非择灭无常灭三种差别 一切法常或无常或非常非无常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1】无常

梵语anitya,或  anityata^,巴利语anicca。音译阿你怛也。为“常住”之对称。即谓一切有为法生灭迁流而不常住。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而生,依生、住、异、灭四相,于刹那间生灭,而为本无今有、今有后无,故总称无常。据大智度论卷四十三举出二种无常,即:(一)念念无常,指一切有为法之刹那生灭。(二)相续无常,指相续之法坏灭,如人寿命尽时则死灭。另据辩中边论卷中所举,就遍、依、圆三性而有无性无常、生灭无常、垢净无常之别。即:(一)遍计所执性,其体全无,称无性无常、无物无常。(二)依他起性,依他缘生之诸法有生灭起尽,称生灭无常、起尽无常。(三)圆成实性,其位乃由垢转变成净,故称垢尽无常、有垢无垢无常。上述之说,不仅以缘生有为之诸法为无常,且认为圆成实性之法亦含有转变无常之义。又据显扬圣教论卷十四成无常品,举出无性无常、失坏无常、转异无常、别离无常、得无常、当有无常等六种;另举出刹那门、相续门、病门、老门、死门、心门、器门、受用门等八种无常。又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则明示十二种无常之相,即:非有相、坏灭相、变异相、别离相、现前相、法尔相、刹那相、相续相、病等相、种种心行转相、资产兴衰相、器世成坏相。另入楞伽经卷七无常品中载有外道之八种无常。

  此外,观世相之无常,称无常观、非常观;说明无常旨趣之偈颂,称无常偈;安置病僧之堂院,称无常院、无常堂、延寿堂。[杂阿含经卷一、卷十、卷四十七、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法句经卷上、维摩经卷上、大智度论卷十九、卷二十三、瑜伽师地论卷十八、成唯识论卷八](参阅“常无常”453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无常

  (术语)梵语阿儞怛也Anitya,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一刹那无常,谓刹那刹那有生住异灭之变化也。二相续无常,谓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也。涅槃经一曰:“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智度论二十三曰:“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六祖坛经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常经曰:“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囗@又]俗以为鬼名。陈裕诗曰:“一朝若也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

英汉对照词典 【3】无常

anicca  ==  无常

佛学常见辞汇 【4】无常

  无有常住。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 【5】无常

  梵语Anitya的意译,谓世间的一切事物忽生忽灭,迁流不住。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称为“刹那无常”;从相对持续的角度来看,称为“相续无常”。《无常经》谓:“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涅槃经》卷十四中有一首著名的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变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有合必有离……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无常毁灭一切,称为无常火;无常吞噬一切,称为无常狼。人身易老易死,亦不免无常。《涅槃经·寿命品》说:“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瀑水、幻炎。”后亦以无常特指死亡。如《性命圭旨》亨集:“忽一日无常到来,则懵懵然而去矣!”又据《四分律行事钞》卷下记载,僧制,寺院西北角日落处可设“无常院”,安置临终的病僧。(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法相辞典 【6】无常

瑜伽五十六卷二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无常?此复几种?答:依生已坏灭分位,建立无常。此复三种。谓坏灭无常,转变无常,别离无常。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五页云:言无常者:显现生身,及与剎那,皆展转故。剎那展转者:由彼彼触起尽故;彼彼受起尽。此相续见。由非不现见,非缘他智故。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言无常者:谓性破坏朽败法故。
四解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五页云:于诸行中,已灭坏故;灭坏法故;说名无常。
五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无常者:谓诸行自相生后灭坏性。
六解  杂集论二卷三页云:无常者: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变坏性,假立无常。相续变坏者:谓舍寿时。当知此中,依相续位,建立生等;不依剎那。
七解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无常?谓卽如是诸行,相续谢灭为性。
八解  广五蕴论十四页云:云何无常?谓彼诸行,相续谢灭为性。
九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无常?答:诸行散坏破没亡退,是谓无常。此中文句,虽有多种;义亦无别。皆共显了无常义故。问:云何无常散坏诸行?答:非如散坏谷豆等物,但令诸行,无复作用,故名散坏。谓一剎那,作所作已;第二剎那,不复能作。
十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无常云何?谓令已生诸行灭坏。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 【7】无常

  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
  一、刹那无常  谓刹那刹那,生、住、异、灭之变化也。
  二、相续无常  谓一期相续之上,生、住、异、灭之四相也。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8】无常

无常指世间事物的生灭迁流,变化无常。自有情而言,就是死。《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无常,谓彼诸行相续,谢灭为性。”又,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无常指世间事物的生灭迁流,变化无常,自有情而言,就是死。《百法直解》曰:“无常者,亦名为灭,依于色心暂有还无假立。”而《百法纂释》中曰:“言无常者,今有后无,乃死之异名。盖生名为有,以有生必有死故,不如寂莫常住之无为,是恒有也。灭名为无,无非恒无。如人死此生彼,不如兔角之常无也,以不同无为之常有,不同兔角之常无,故曰无常。”无常,自有情而言曰死,自事物现象而言曰灭。 - 于凌波居士著

阿含辞典 【9】无常

没有恒常不变的,参看「变异」、「变易法」。 - 庄春江居士编

佛识慧集 【10】无常

无有常住。即刹那无常与相续无常。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1】无常

  指常与无常。常,梵语nitya,又作常住(梵nitya  -sthita  ),为“无常”之对称。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不变,不生不灭而相续不断。缘起法性之理及如来之法身均为常住不变。常亦为凡夫之“四颠倒”与“四德”之一。一般多将常住者称为无为法。然据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及佛地经论卷七载,如来之法、报、应三身虽均为常住,然以其意义不同,而有三常之说,即:(一)自性身(真如法身),乃绝对平等,在本质上为永远不变之自性常(本性常、凝然常)。(二)受用身(报身),为受乐不绝之无间常(不断常)。(三)变化身(化身、应身),为教化众生而变现之身,虽有生灭,然变现能无限相续,故称相续常。但上述之后二者并非属无为法原意之常。

  又据佛性论卷四无变异品载,如来之三身恒能生起世间利益等事,故称常住。此常住依于下列十种因缘,而能相续不绝,即:(一)因缘无边,(二)众生无边,(三)大悲无边,  (四)如意足无边,(五)无分别智无边,(六)恒在禅定而不散乱,(七)安乐清凉,(八)行世间八法而无染,(九)甘露寂静而远离死魔,(十)本性法然而无生灭。此即显示如来三身之体用乃恒常不断。

  另据大般涅槃经疏卷八载,于诸常中,有世间之相续不断而称为常者,以及三无为常;三无为常,即:得断烦恼者,称为数缘常;事缘差者为非数缘常;不属前二者,则为虚空常。此四种皆不及如来常。所谓“如来常”,即是妙有,其本自有而无所对待,此常实照,为非常非无常之真常,且即边而中,具足三点而不纵横,故如来常为诸常中之第一者。其他尚有世间相常住、佛性常住等说。

  此外,与常相对者即无常,梵语为anitya,又作非常。即有生灭变化,而无法保有短暂之同一状态者。一切有为法皆具生、住、异、灭之四有为相,随时间迁流而存在,故称无常。一切有为法均属无常,故称诸行无常,乃三法印(佛教的三个基本标帜)之一。大智度论卷四十三有二种无常之说。即:(一)有为法位于现在一刹那间停留,而立刻又没入于过去(刹那灭),此称念念无常(刹那无常)。(二)相续之法坏灭,例如,人在寿命终尽时则死灭,此称相续无常(一期无常)。金七十论卷上所载数论学派之说,举出暂住无常与念念无常二种无常,主张转变为无常,而自性为常住,此与佛教所说有异。辩中边论卷中,就遍、依,圆三性而立有三种无常:(一)遍计所执性,即其体全无之无性无常(无物无常)。(二)依他起性,乃由因缘所生,故为有生灭之生灭无常(起尽无常)。(三)圆成实性,属真如,乃有变化之垢净无常(有垢无垢无常)。

  比喻无常之不实、短暂,则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喻无常之可怖,则谓无常狼、无常虎;而死之来临,则比喻为无常杀鬼、无常风、无常刀、无常使。此外有关无常之用语如:生者必灭、盛者必衰、会者定离等均属之。至于观想无常,称为无常观、非常观;阐说无常之偈颂,称为无常偈;安置病僧之堂院,称为无常院、无常堂;临终之际所击之磬,称为无常磬。[杂阿含经卷十二、卷三十、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四、卷三十九、胜鬘经自性清净章、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成唯识论卷十、华严五教章卷四](参阅“三无为”629、“无常”5109)

阿含辞典 【12】无常

有恒常不变者,也有不是恒常不变者(通常指断灭的),两者并存。(相关词「世间常无常」)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3】无常

即念念无常与相续无常。无常者,变化不止之意。(一)一切有为之法,刹那生灭而不停住,称为念念无常,又作刹那无常。(二)若干期限中,相续之法终必坏灭,如人命之终、灯火之灭,称为相续无常,又作一期无常。[大智度论卷四十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无常

  (名数)一、念念无常,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也。二、相续无常,若干期限中相续之法终必坏灭也。如人命之死,灯火之灭是。见智度论四十三。又刹那无常,一期无常。见析玄记。

三藏法数 【15】无常

  [出析玄记]  一刹那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无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无常。二一期无常谓众生受身。虽寿命长短不等。皆名一期。而言无常者。谓诸众生一期受报之身。亦为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终归灭尽。是名一期无常。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6】无常

  [出大智度论]  一念念无常谓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故名念念无常。二相续无常谓相续法坏。名为无常。如人欲死。渐渐命尽。如火烧草木。渐渐烧尽。故名相续无常。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 【17】无常

  念念无常和相续无常。念念无常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念念生灭而不停住;相续无常是说相续之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要归于坏灭,如人命的死亡及灯火的熄灭是。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18】无常

念念无常与相续无常。

  念念无常是说有为法都是念念生灭而不停止。相续无常是说相续之法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要归於坏灭,如人命的死亡及灯火的熄灭。

- 梵心居士编

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