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漏果报之四相,即四谛十六行相中苦谛之四行相,乃缘观苦谛之境而起之四种观解。又作无常苦空非我、非常苦空非我。中阿含经卷二十一说处经(大一·五六五下):“此因缘起及因缘起法,思念称量,善观分别无常苦空非我。”观无量寿佛经之第二观(大一二·三四二上):“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大乘义章卷三“四谛义”、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参阅“四谛”1840)
(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大乘义章三曰:“逼恼名苦,苦法迁流,说为无常。苦非我所,故名为空。苦非我体,名为无我。”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 - 陈义孝编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难和无量诸苦;
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
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
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
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实不变的我体可得。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