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14 条与“无相”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无相 无相佛 无相观 无相教 无相名 无相取 无相相 无相想 无相行 无相业 无相宗 法身无相 趣无相法 实相无相 无相大乘 无相分别 无相好佛 无相空教 无相离念 无相菩提 无相三昧 无相散动 无相唯识 无相无我 无相续法 无相真实 一实无相 一相无相 有相无相 诸法无相 大云无相经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无相安乐行 无相方便地 无相福田衣 无相解脱门 无相界定想 无相界作意 无相三摩地 无相思尘论 无相心地戒 无相心三昧 无相行菩萨 第六无相住者 二缘入无相定 观有相无相门 见道亦名无相 三种无相义等 无相解脱门智 无相无相等持 无相无相三昧 无相心三摩地 无相转有五位 空无相无愿差别 无相无相解脱门 无相无相三摩地 无相中作加行障 转一切境依无相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无相心定出离舍根 虚妄分别有相无相 有相得为无相智因 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六现观有相无相分别 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 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 非想非非想处亦名无相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无相〔《神僧传》卷第七〕 无相〔《神僧传》卷第五〕 三无相论(二卷 出无性论) 显识论显识品(从无相论出)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无相(涪州相思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无相(智诜禅师)(唐成都净众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收起
当前显示“无相”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大词典 【1】无相

(一)梵语animitta。无形相之意。为“有相”之对称。大宝积经卷五(大一一·二九上):“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此即谓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无形相可得,故称为无相。另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师子吼菩萨品载,涅槃无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坏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槃又称无相。

  此外,赖宝之真言名目载,无相有浅略、深秘二义,即:(一)诸法之体性,如幻虚假,自性为空,一相不存,无色无形,此为浅略之无相。(二)一相之中虽具一切相,然不留一相;此非为无色无形之无相,乃系具一切之相而无一相之义,故为深秘之无相。前者表示显教遮情之意,后者为真言表德之义。另就“教”而言,可分有相教、无相教;就“行”而言,可分有相行、无相行;就“观”而言,可分有相观、无相观;就“土”而言,可分有相土、无相土。[大品般若经卷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大智度论卷十八、卷六十一,百论卷上舍罪福品](参阅“有相无相”2437)

  (二)(684~762)唐代禅僧。俗姓金,世称金和上、东海大师。原为新罗王族,于新罗之群南寺出家受戒后,开元十六年(728)随入唐使航海来华。谒玄宗,住禅定寺,未久入蜀,至德纯寺,欲师事处寂,时处寂因病不得引见,然无相燃一指供养,遂得留止二年。二十四年,处寂遣人唤无相,付嘱从智诜所传之达磨衣,遂隐山中修头陀行。后应请开禅法,住成都府净众寺,化导二十年。天宝末年玄宗入蜀曾召见之,礼锡丰隆。宝应元年(762)五月,将信衣付嘱予无住,十九日坐化,世寿七十九。师于每年十二月及正月设道场说法,先引声教念佛,次说无忆、无念、莫忘三句。后世之净众宗,即指无相之法系。其传承及教旨,见于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宋高僧传卷十九、神僧传卷七、历代法宝记、景德传灯录卷四、禅学思想史卷上(忽滑谷快天)、支那净土教理史(望月信亨)、禅宗史研究(宇井伯寿)]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无相

  (术语)谓真理之绝众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涅槃经三十曰:“涅槃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大乘义章二曰:“言无相者。释有两义:一就理彰名,理绝众相,故名无相。二就涅槃法相释,涅槃之法离十相,故曰无相。”维摩经不二法门品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同净影疏曰:“诸法悉空,名为无相。”止观一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曰:“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此无相有浅深二重,见有相条。

佛学常见辞汇 【3】无相

  1.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2.涅槃的别名,因涅槃离一切虚妄之相。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4】无相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无相亦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卽所知空境。由此境相,一切诸相之所不行。智者:谓如前说。
二解  辩中边论上卷七页云:由相灭义,说为无相。此中永绝一切相故。
三解  杂集论二卷九页云:何故复说此名无相?诸相寂静故。诸相者:谓色受等乃至菩提,诸所戏论。真如性中,彼相寂静;故名无相。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 【5】无相

  无相者,谓一切染净之法,悉为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无自性,如梦如幻,诸法唯是空,即空亦为空,是为一切诸法,皆空无相也。 - 明·杨卓

阿含辞典 【6】无相

不着于相(想;心中之相)。 - 庄春江居士编

佛识慧集 【7】无相

於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也是涅槃别名,因涅槃离一切虚妄之相。

- 梵心居士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