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本性,即自己本來之真如心性。又作本身。六祖壇經(大四八·叁四九上):“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卍續一一○·四二一上):“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1950
(術語)即本原自心也。六祖壇經曰:“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自己本來的心。 - 陳義孝編
自己本來的心。
- 梵心居士編
爲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所說。叁心之一。乃凡夫未拔除之煩惱心,有此一根本心,則不能證得法身。宗鏡錄卷八十九將此根本心配合于第八識。第八識爲萬法生起之根本,故稱根本心。(參閱“叁心”532)
(術語)叁心之一,第八識爲萬法生起之根本,故名。
(1842~1905)清代僧。河北蔚州人,俗姓郭。年二十出家,初隨師苦行,積時六年,始至北京西域寺受具足戒。後參谒金山江天寺觀心顯慧,得其心印。曆任金山、高旻二寺之首座。光緒年間,至江蘇句容赤山結茅,學人雲集,提倡坐禅。耕作之余,複說楞嚴、法華,乃至楞伽、唯識等經論。被譽爲清末宗門四大尊宿之一,即天甯寺之冶開以威儀稱第一,寶華山之聖祖以戒行稱第一,金山之大定以禅定稱第一,師則以智慧稱第一。光緒叁十一年示寂,世壽六十四。著有楞伽筆記。
保持自己本來(清醒)的心,即「清醒不迷糊」的意思。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