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随惑”相对称。为感得迷果之根本烦恼,即诸惑之体。又作根本惑、根本烦恼。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其中,恶见可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见,合为十种烦恼。另有以本惑分为见、修二惑;分别配于三界,有见惑八十八使、修惑十种,共合为九十八种。(参阅“见思惑”2996、“根本烦恼”4135)
(术语)二惑之一。又曰根本惑,又曰根本烦恼。为感得迷果之根本烦恼,合之则为贪,嗔,痴,慢,疑,恶见之六种,开之则为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之十种,更分之为见修二惑,分配于三界,则为见惑八十八使,修惑十种,合为九十八种。
又名根本惑,或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大烦恼,为二惑之一。 - 陈义孝编
即根本烦恼,与随惑相对而言,称本惑。根本烦恼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其中恶见又开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合称为十种烦恼。 - 于凌波居士著
又名根本惑,或根本烦恼,即贪、瞋、痴、慢、疑、恶六大烦恼。
- 梵心居士编
与根本烦恼同义。即众生所具之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恶见又分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称为五利使;前之五种,称为五钝使。使,乃烦恼之别名;因烦恼能驱使众生流转于生死。[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卷五十、杂阿毗昙心论卷四](参阅“根本烦恼”4135)
(术语)对于枝末惑而言。有贪、嗔、痴、慢、疑,恶见之六种。又为五利使,五钝使之十。与根本烦恼同。
与根本烦恼同。见根本烦恼条。 - 陈义孝编
与根本烦恼同义。见根本烦恼条。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