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45 条与“本愿”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33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佛学大词典 【1】本愿

  梵语pu^rva-pran!idha^na。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即佛及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果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之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称本愿。又“本”作根本解,虽言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唯以此愿为根本,故称“本愿”。广义言之,发愿之事端亦称弘誓。语出无量寿经卷上、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等。

  佛菩萨所发之本愿有多种,如一切菩萨悉发菩提心,以坚毅之弘誓救度众生,断除烦恼,累积德行,期于成就佛果,此称总愿,如四弘誓愿、二十大誓庄严等。若分别在净佛国土发大愿,各于十方净其国土,成就诸众生,或愿于秽土成佛,救度难化之众生,此等依诸菩萨各自之意乐所发之誓愿,称为别愿,如无量寿经卷上载述之阿弥陀佛(法藏菩萨)四十八愿(梵本作四十六愿,异译经典亦有作三十六愿或二十四愿者)、悲华经卷七所说释迦佛之五百大愿、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说弥勒之奉行十善愿等皆为别愿。

  另如道行般若经卷六怛竭优婆夷品所说之五愿、放光般若经卷十三梦中行品之二十九愿、阿■佛国经卷上之二十愿等亦属别愿。其他,尚有特别为灭除众生诸病或拔尽一切苦恼、恐怖而立之志愿,如药师如来本愿经所说之十二愿、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所说之四十四愿、悲华经卷三之观世音救苦愿等。又有普贤菩萨十大愿,及旧译华严经所说初地及初学菩萨所发之十种行愿等,其中,现在初发之愿称为“唯发愿”,以别于因位发起之宿愿。

  庐山慧远将弥陀四十八愿分为摄法身、摄净土、摄众生等三愿。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为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念佛)者即得往生净土之愿,亦即无论何等恶人皆可依此愿力而得救。净土宗即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则于四十八愿中将重要之八愿分为真愿与假愿,即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二等六愿为真,而十九、二十等二愿为假,称为真假八愿。同时,在第十八愿中,发誓念佛之众生若不能往生,则不取正觉(不成佛),故第十八愿亦称若不生者誓。

  此外,为本愿所救济之目标、对象者,称为本愿实机或本愿正机,即指末代浊世之众生。本愿所誓行之念佛,称为本愿行。又赞叹阿弥陀佛为本愿功德聚,以弥陀系由因位之本愿而于永劫积聚功德之故。[悲华经卷二大施品、法华经譬喻品、大阿弥陀经卷上、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虚空藏菩萨品、平等觉经卷一、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地藏本愿经、俱舍论卷九、往生论注、往生礼赞、安乐集、选择本愿念佛集](参阅“誓愿”5929、“愿”6726)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本愿

  (术语)本为因之义,元于因地立此愿,今日得其果,故对于果而曰本愿。又本为根之义,根本之誓愿也。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也。唯以此愿为根本,故曰本愿。如阿弥陀如来之四十八愿,药师如来之十二愿是也。无量寿经上曰:“皆是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同下曰:“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住生论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十住毗婆沙论三曰:“一切去来今佛,威力功德智慧无量深法,等无差别,但随诸佛本愿因缘或有寿命无量,或有见者即得必定,闻名者亦得必定者。”法华经譬喻品曰:“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佛学常见辞汇 【3】本愿

  根本的誓愿。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4】本愿

根本的誓愿。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5】本愿

  指本愿之力用。略作愿力。又作宿愿力、大愿业力。即诸佛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以前之“因位”所起誓愿之力用,于果位而得发显成就。依天亲菩萨之往生论所说,佛之本愿力,能速疾成满如大宝海之无量而殊胜之功德。又据唐代善导大师之观无量寿经疏卷一所说,一切善恶之凡夫,无不凭借阿弥陀佛之大愿力为增上缘,而得往生净土。

  或将本愿与力分开为二,谓本愿指因位之誓愿,力指果上之神力。如昙鸾于往生论注解释“观佛本愿力”一文中所说(大四○·八四○上):“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观无量寿经、俱舍论卷九](参阅“本愿”1976)

佛学大词典 【6】本愿

  为日本佛教最大宗派的净土真宗之本山。分为东西二寺。(一)西本愿寺:位于京都市下京区堀川通六条。为真宗本愿寺派之本山。又称本派本愿寺,山号龙谷山。俗称阿西。弘长二年(1262),真宗开祖亲鸾示寂,门徒将之葬于东山大谷。未久,亲鸾之女觉信尼与门徒显智于文永九年(1272)移葬吉水之北,营建御影堂,龟山天皇赐号“久远实成阿弥陀佛本愿寺”,并被列为敕愿所。

  第八世住持莲如,欲挽救趋于衰颓之寺运,乃大力弘法,广招信众,声势日隆,遂遭天台宗比睿山信众之嫉忌,于宽正六年(1465),纵火烧毁该寺。莲如迁至近江之园城寺,后又遇乱,辗转逃至北陆,建立道场,广化七州信众。至文明十一年(1479)在京都山科之地兴建松林山本愿寺。该寺再度为日莲宗徒烧毁(1453)。第十世住持证如以大阪之石山本愿寺为本山,再事营造。

  天正八年(1580),第十一世显如与织田信长共谋移祖像至纪州鹭森,其后移往和泉(大阪府)贝冢,又移至摄津(大阪市)天满。天正十九年(1591),接受丰臣秀吉献寺地,为今西本愿寺之起源,第十二世准如始着手营之。现在之堂舍系元和三年(1617)火灾后历年所建,有总门、唐门、影堂、书院、经藏、耕作阁、虎之间、青莲社、凌花亭等建筑。[丛林集卷九、大

谷本愿寺通纪卷一至卷五、卷九、真宗全史、本愿寺论]

  (二)东本愿寺:位于京都市下京区乌丸通七条。为真宗大谷派之本山。又称大谷本愿寺。俗称阿东。庆长七年(1602),德川家康捐寺地予显如之长子教如,于是创立东本愿寺。家康自上野前桥妙安寺请来祖像以供奉之

。宽永十六年(1639),将军家光又献地广为扩建。万治元年(1658)以降,陆续设立分别院,如大谷别院、浅草之别院等。然于宽正元年(1789)、文正六年(1823)等,堂舍曾数度遭火焚毁,现存者为明治时代之建筑,有大师堂、敕使门、宫御殿、大玄关、大寝殿、集会所、宝藏等,其中最宏伟之大师堂于明治十三年肇建,计十五年始完工。[丛林集卷九、真宗故实传来钞、大谷本愿寺通纪卷六、大谷派本愿寺要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本愿一乘

  (术语)弥陀之本愿,为一乘之法。以本愿使一切众生尽成佛也。愚秃钞曰:“本愿一乘,顿极顿速,圆融圆满教者,绝对不二之教,一实真如之道也。”

佛学大词典 【8】本愿一实

  谓如来之本愿为唯一真实平等之理。日本净土真宗期望由阿弥陀佛之本愿力往生成佛,即以他力念佛之法门为真实到达涅槃之唯一途径,称为本愿一实大道。真宗开祖亲鸾于所著之教行信证文类卷三信卷(大八三·六○六中):“道者,则是本愿一实之直道。”[高僧和赞]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本愿一实

  (术语)如来之本愿,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证文类三本曰:“道者即是本愿一实之直道。”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本愿正机

  (术语)指本愿标的之众生而言。盖弥陀之本愿,由于欲救济罪业深重烦恼炽盛者之大悲心而建立者,故指末代浊世之吾人众生,为本愿之正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超世本愿

  (术语)与超世愿同。

阿含辞典 【12】充我本愿

满足我的愿望。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3】弥陀本愿

  指阿弥陀佛所立之誓愿。阿弥陀佛在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下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待成就是愿,方得成佛;此誓愿计有四十八项。另有以第十八愿,称为弥陀本愿,或弥陀名愿;谓无论何人称念其名号,皆可由此称念之功德而成就。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八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弥陀本愿

  (术语)弥陀如来立四十八愿而成极乐,以救一切众生。见无量寿经上。

佛学常见辞汇 【15】弥陀本愿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靠着这些大愿,他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以救济一切众生。 - 陈义孝编

佛学大词典 【16】生因本愿

  又作生因愿。指阿弥陀佛于因位时誓愿济度众生,并祈愿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净土之本愿。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大一二·二六八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善导之观念法门对于此愿之解释,谓阿弥陀佛誓愿众生以称名念佛为得生净土之因。然义寂等则以第十八、十九、二十等三愿为生因本愿。其中,第十八摄取至心欲生愿,乃摄下下品人之愿;第十九摄取修德欲生愿,乃摄上品人之愿;第二十摄取闻名欲生愿,乃摄中品人之愿。又法位、玄一、憬兴等以第十八愿为摄上品愿,第十九愿为摄中品愿,第二十愿为摄下品愿。

佛学大词典 【17】他力本愿

  谓一切众生若依赖阿弥陀如来之本愿力,即可获得救度,得生彼土。他力即本愿之意。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大三七·二七一中):“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此乃谓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即他力之意。亦有特指依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得以往生净土。[往生论注卷下]

佛学大词典 【18】选择本愿

  广义指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或特指第十八愿。当阿弥陀佛犹在因位时,历经五劫之长时思虑,并参考诸佛所立誓愿,乃取其中最殊胜者,立为四十八愿。尤以第十八愿之念佛往生愿,为四十八愿中之精髓,故依此愿念佛,则称为选择本愿之念佛。(参阅“四十八愿”1640)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