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44 條與「楞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5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當前顯示「楞嚴經(surangama-samadhi-sutra)」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中國百科全書 【1】楞嚴經(surangama-samadhi-sutra)

  Lengyanjing

  佛教經典。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關于此經的譯者,有各種不同傳說,大多認爲譯者般剌蜜帝爲中印度人,居廣州製止道場,于唐神龍元年(705)從灌頂部中誦出,烏苌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譯。中國曆代皆視此經爲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圖克圖等將其譯成藏文,並刊有漢、滿、藏、蒙四體合璧的《首楞嚴經》全帙。在日本,此經亦流傳不斷。但此經譯出後,宋代子睿以下的注釋家對其出處曾有所懷疑。近代更有人疑爲中國人的撰述。

  全經分爲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叁部分。第一卷爲序分。講述此經說法因緣:佛遣文殊師利以神咒保護阿難免受摩登伽女誘惑破戒,並爲其說修禅定,能斷煩惱,以顯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等。第二卷至第九卷爲正宗分。主要闡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衆生不明自心“性淨妙體”,故流轉生死,當修禅定,以破種種“顛例”之見,通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等由低至高的種種修行階次,達到方盡妙覺,“成無上道”。第10卷爲流通分。講述此經應永流後世、利益衆生等。

  相傳中國注疏有百余種。其中主要有宋子璿《楞嚴經義疏》10卷,智圓《楞嚴經疏》10卷,鹹輝《楞嚴經義海》30卷,戒環《楞嚴經要解》20卷,王安石《楞嚴經新解》10卷;元惟則《楞嚴經會解》10卷;明祩宏《楞嚴經摸象記》1卷,德清《楞嚴經通議》10卷,圓澄《楞嚴經臆說》1卷,傳燈《楞嚴經圓通疏》10卷和《楞嚴經玄義》4卷,智旭《楞嚴經玄義》2卷,普寂《楞嚴經略疏》4卷,興隆《楞嚴經義疏顯密幽玄記》10卷等。日本亦有注疏40余種。(梁孝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