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12 条与“次第”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5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次第 次第缘 次第证 五次第 次第禅门 次第乞食 次第三观 法界次第 还灭次第 解结次第 解脱次第 九次第定 流转次第 六根次第 能成次第 牵引次第 入定次第 三学次第 三灾次第 三种次第 生起次第 十力次第 四谛次第 五盖次第 五事次第 五蕴次第 现观次第 修行次第 修学次第 义类次第 易说次第 圆满次第 缘起次第 增长次第 诸界次第 诸蕴次第 八道支次第 烦恼断次第 七觉支次第 十八道次第 十二处次第 受用苦次第 四念住次第 四圣谛次第 四无量次第 四证净次第 五无量次第 多业受果次第 法界次第初门 佛学次第统编 秘密道次第论 密宗道次第论 菩萨地义次第 菩萨五相次第 菩提道次第论 善等十义次第 十妙生起次第 世界成立次第 受用境界次第 四谛先后次第 四无碍解次第 四种修习次第 真言大次第论 诸欲得舍次第 次第差别有多种 得断次第有五种 六波罗蜜多次第 六识身生起次第 三十七觉分次第 十波罗蜜多次第 十种随眠次第生 四大种作业次第 缘起次第有四种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七种修习现观次第 三学次第世尊异说 十种随眠生起次第 顺次道理及逆次第 四种修习现观次第 焰罗王供行法次第 以何次第入于现观 在家出家行住次第 正知而住先后次第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先所受行次第随念想 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六种波罗蜜多建立次第 菩提道次第传灯法师列传 十八界六种次第宣说因缘 十八界三种次第宣说因缘 出世间智初中后际生起次第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十卷) 解脱胜处遍处修习次第及所引功德 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 ▲ 收起
当前显示“佛学次第统编”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次第统编 【1】佛学次第统编

  菩萨优婆塞显觉杨卓编

  太虚法师论佛学次第统编

  佛法名相浩繁,义类奥博,对于一大藏经律论著,每使人望洋兴叹,莫知何所适从。虽有一切经音义、翻译名义、佛尔雅、佛学小辞典、佛学大辞典等编撰,仅解释名句耳。虽有大明三藏法数、教乘法数、诸乘法数等撰编,仅录列名数或略解句义耳。虽有阅藏知津、法海观澜等撰编,仅略序部类,少提纲要耳。虽有隋唐宋明清之教藏目录及日本弘教书院藏、续藏、又续藏等目录之编录,仅次第录列部帙之名题耳。至夫综括佛学之一切法相义类,依一贯之条理而编次之,可为航教海之南针,且可凭之得明佛学之系统者,吾未之见焉。以之乐趋简易者讥为入海算沙,卤莽灭裂,执持其一二端,沾沾自喜。而圣教竟束高阁。或纵探经究论,穷年矻矻,亦往往以不能获其要领终。而浅尝辄止,不免糢糊汗漫,更无论已。故今寂照居士之佛学次第统编为不可缓,而将大有功于佛法之宏明者也。
  或谓阿难四阿含之结集,及小乘有所撰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大乘所撰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亦何莫非统括佛教之一切法相义类,依一贯之条理而编次之,或加以判摄焉者,传入中国?援引大智度论之例,若天台之法华玄义、文句,清凉之华严悬谈、疏钞,其应用者宏矣!复何事后生初学之有此佛学次第统编为?
  然一时有一时之机会,适宜而作,岂能以古拟今?且正由往昔诸大士先德曾为种种之编撰判摄,不啻于佛法中添出若干之名相义类,各成一门一宗一簇一聚之学说,及今已极形间错杂糅,极需要有为之次第统合编集之者耳。故古师之作,虽云美备,较今或不妨有所增减。兼之古作之文势辞气,与今人之心理相去悬远,每致艰于了解,则欲通古人之书,亦正须有为之门径者。故此编之特长,即在但贯摄编次,使法义有一系统,而不加批判焉。
  编凡有四,今为用分类法表列之:

  ┌外编(一)
  佛学次第统编┤  ┌正编(二)
  └内编┤  ┌余编(三)
  └旁编┤
  └附编(四)

  外编为叙列教外之各学派各教宗者。余编为叙列教内各教相各宗致者。附编则佛教之历史及地理也。故此四编为法义之集中者,唯在正编。正编复分七篇:一、世间相,二、出世间相,三、小乘,四、大乘,五、密教,六、人天乘,七、综合。亦为用分类法表列如下:

   ┌世间相
  ┌法相┤
  │  └出世间相
  │
  ┌列举┤  ┌小乘
  │  │  ┌显教┤
  │  │  ┌主┤  └大乘
  佛学次第统编正编┤  └教乘┤  └密教
  │  │
  │  └附人天乘
  └综合

  今是为之序论者,意亦仅在其正编也。然手此一编,虽足窥佛学之法统,余则望览者用为深入经藏之探海灯,勿徒以是为足。且更望编者以不懈之搜讨修订,使益臻完美焉。
  序论既终,更出其一例以与编者商之。

  ┌世间相
  ┌法相┤
  │  └出世间相
  │  ┌显教
  ┌列举┤  ┌大乘┤
  │  │  ┌大小乘┤  └密教
  正编┤  └教乘┤  └小乘
  │  └天人乘
  └综合

  此中次第系统之理,叙列法相,则由世间而及出世间,彰众生上达之义,上达至究竟即佛。佛乃下化,故叙列教乘,则由大乘而小乘而天人乘,显如来垂济之义。佛自住大乘,但教化菩萨。若施慈悲方便,则由大乘而缘觉乘而声闻乘而天乘而人乘,展转资为摄引,终而综合,则无异法华之开权示实,涅槃之追说还耳。斯则法相为内证之门,教乘为外化之道,而内证外化之既圆,乃会归而综合焉。

  总叙

  世尊说法,经律炳垂。祖师宏宗,论著尤富。学佛之士,终身钻研,犹未能及。苟非大宗匠作家,何事妄生枝节,有所编辑。不特增人葛藤,徒乱众意。尤恐画蛇添足,败坏真宗。未为佛子,岂不反为佛门之罪人哉!是在人一面,大可无需。在己一面,大可不必矣!虽然,此言似则似矣,是则未是。譬之一大城埠,方圆数十里,人口数百万,市街会社,繁若列星,车马游龙,纷然如织。游其地者,任意所之,本无不可。然以全般形势不明,往往纡曲许久,不得游趣。或则往返回环,难离原处。于是浅尝之徒,废然返者有之;拙步之流,常滞一地者有之;更有狂奔之辈,东西驰求,所履虽多,不得要领,亦终劳而鲜功。即使善游之士,一地一所,步之趣之,皆能不误,然亦游历既遍,而后全般形势,方始了然。即计所获,亦实劳多。假使于此,有一地图,及一地志,以为游者之先导。则凡游者未游之前,已有成竹,当游之际,亦辨方所,岂不共同方便也哉!夫图志原非城埠,游城埠者,备之为便。城埠亦非图志,游城埠者,幸勿以览图志,为游城埠可耳。本编之旨,意在于斯。佛法大海,浩浣无涯。利根上士,固目击即能穷源,然在一般学者,往往历之几久,门径难窥。或则仅执一端,不明大体,非惟寡益,为害亦多。且在自欺之士,尤因是儱侗真如,颟顸佛性,徒事侈其口谈,实则高下不辨,乱统瞎摸,究何所益。智者见之,不免悲悯。顾所以若是者,不亦太少方便所致也乎?予自愧学尚未遑,何堪以盲引人,然斯编之作,实亦不过如游城之余,将所履方所,略为图志。既足据此以为自究之便,并即以便当来者之参考耳!一举两得,未始无裨,若故多事,则吾岂敢。
  本编共分四编:一、外编,二、正编,三、余编,四、附编。二、三、四又可共称为内编。外编本为正编前导,但主文全在正编,若以主文为急,宜先及之。本编名曰佛学次第统编者,佛学犹言学佛之如何为学,是就学地以言。若曰佛教,则是申明教义。或曰佛法,则更直接说法。皆大不可,故曰佛学。言次第者,由浅之深,层层次第,非一往到底,故云次第。统者为言总括,意在握要,又在全备,并含系统之义。编者集而编成,非著作意,故曰统编。

  正编叙言

  统编分四:外编,正编,余编,附编。正余附又总为内编。外编世学,余编经教,附编事记。本编所述,乃专法理,以系全编主文,故曰正编。始从凡夫以明世间,次从诸圣以明出世,后从小大显密诸乘,以详明行证因果诸法。所以始从凡夫世间明者,识得凡夫,乃知诸圣;识得世间,乃知出世耳。此即由近及远,由此推彼,次第意也。至言世间,则先六趣、三界、世界,次推生灭、因果、世间观。由此六项,从小及大,层层推广。世间之相,次第包括尽之。复次六趣因果,最切人身,故最须为先明。然原始要终,又无不具足于当下身心,若了得当下身心,一切世界,自可从兹推究。所以要中之要,又莫如了得当下一心之为要矣!盖六趣报趣,缘于作业,作业因于妄惑,最须先辨,即此妄惑。而此妄惑,即是一心,了达一心之妄惑,是为入佛学之初步也矣。更就佛字义理言之:佛者觉也,觉者心也,是故佛法者,心法也。欲明佛法始终本末,即由先明当下一心始。因心推境,境由心起,自然因果洞彻。凡夫当下一念之心,其现相若何,先为辨认,再进而推究其体用若何,自对于心觉大道,有其进入之阶。一切法理,虽次第重重,不过了明一心。而一心虽广,又始从识及当下耳。然凡夫当下一念心相,究系如何,要知即是妄惑。由此妄惑为因,作业为缘,报趣为果,所以幻为六趣、妄有三界、世间因果,如是可明。故此若知近察一心,非惟身世全在于是,佛法亦俱由于是矣! - 明·杨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